黃歆怡鐘誠陳樹譽劉演梁士楚
(1 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廣西 桂林 541006; 2 廣西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3 廣西合浦縣林業局,廣西 合浦 536100;4 廣西北海市林業局,廣西 北海 536000)
魚藤對紅樹林植物的危害及管理
黃歆怡1,2鐘誠3陳樹譽4劉演1梁士楚2
(1 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廣西 桂林 541006; 2 廣西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3 廣西合浦縣林業局,廣西 合浦 536100;4 廣西北海市林業局,廣西 北海 536000)
2014年4月,廣西北海市林業部門監測發現:在北海市合浦縣黨江鎮南流江入海口處的部分紅樹林被一種攀援植物覆蓋,造成紅樹林成片枯萎死亡,對紅樹林生態系統產生很大的危害。為此,本文作者進行了實地調查,經鑒定,該藤本植物為紅樹林常見伴生物種魚藤Derris trifoliata。
紅樹林生態系統是國際生物多樣性和濕地生態保護的重要對象,是近年普遍關注的環保熱點之一。它與瑚礁、鹽沼、上升流并稱地球上生產力最高的海洋四大自然生態系統(林鵬, 2003)。在紅樹林區,伴生植物是紅樹林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紅樹林伴生植物是指在紅樹林中或林緣出現,但不能成為優勢種的木本植物,包括林下的藤本、草本、附生植物、海洋沼澤植物等(林鵬等, 1995)。
廣西北海市合浦縣黨江鎮南流江入海口處的紅樹林,是廣西北部灣濕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區域紅樹林面積約1 310.7 hm2,約占合浦縣紅樹林面積的29.5%。為了保護這片紅樹林,林業部門曾擬建立保護區,由于各種原因而未獲得當地政府支持。經實地調查發現,域內紅樹植物主要有4種,即桐花樹Aegiceras corniculatum、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無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優勢樹種為桐花樹,無瓣海桑屬引種物種。主要的群落類型為桐花樹群落、桐花樹+老鼠簕群落、海漆+桐花樹+老鼠簕群落、海漆+桐花樹群落、無瓣海桑群落。
魚藤又名毒魚藤、臺灣魚藤、三葉魚藤,為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魚藤屬Derris多年生攀援狀灌木;羽狀復葉3~5片,深綠色;莖伸長后下垂,蔓地生根;根系發達;總狀花序腋生,花萼鐘狀,花冠白色或粉紅色;莢果斜卵形,種子1~2粒。花期4-8月,果期8-12月(韋直, 1994;Xu et al, 2010)。魚藤主要分布在福建、臺灣、廣東、廣西,印度、馬來西亞及澳大利亞北部。魚藤屬植物多含有魚藤酮,魚藤是我國三大傳統殺蟲植物之一(徐漢虹, 2001),其根、莖可供藥用,外敷可治療濕疹,風濕關節腫痛,跌打損傷。
魚藤的研究多集中于藥效試驗、提取工藝和化學成分的分離(Patterson et al,1993;Cunningham et al,1995;李典鵬等, 1995;Takashima et al,2002),近年來也有生理方面的研究報道。魚藤幼苗有一定的抗淹水能力,適當的淹水有利于生長。其臨界淹水時間為4~6 h,超過6 h會嚴重影響生長(童康等,2011)。它耐淹水能力比常見紅樹植物如秋茄樹Kandelia candel、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差,但它能夠利用攀援能力來提高抗淹水能力(童康, 2011)。鹽脅迫對魚藤幼苗生長、光合作用和葉綠素熒光均有影響,低鹽利于魚藤幼苗生長,鹽度越高,對其生長的抑制作用越明顯(袁霞等, 2010)。
國內學者在調查紅樹林時,也對一些魚藤攀援生長以及生長規模、生長狀態進行記錄(王文卿等,2000;吳敏蘭, 2005),但在魚藤對紅樹林的生態危害方面報道很少。劉秋紅等(2005)在調查廣州市南沙經濟開發區坦頭村的紅樹林時,注意到魚藤攀援對紅樹植物生長產生不利影響,但沒有進一步調查危害方式與危害現狀等。

表1 魚藤對桐花樹的危害程度劃分
通過對合浦縣黨江鎮紅樹林調查發現,魚藤對紅樹林的危害主要在南流江入海口處。受魚藤危害后的紅樹林特征明顯,原有連片的紅樹林分散形成多個點狀分布的空白斑塊,斑塊內的紅樹植物基本死亡、消失,這些斑塊面積合計約13.4 hm2;二是紅樹林群落中出現被魚藤覆蓋的大小不等、顏色深綠的斑塊,這部分斑塊的面積在20.0 hm2左右,呈擴大趨勢。
深入紅樹林群落調查發現,魚藤危害現象主要出現在以桐花樹為優勢種的群落。攀附于桐花樹頂部的魚藤,產生了大量的分枝,生長了濃密的葉子,直至完全覆蓋所攀附的桐花樹,并蔓延到周邊的桐花樹,形成由點輻射狀擴大的深綠色斑塊。隨著時間的推移,被覆蓋的桐花樹逐漸枯萎、死亡并塌陷,覆蓋于其上的魚藤也隨之塌陷落入水中,經長時間浸泡,魚藤的葉子脫落、部分莖或枝條也枯萎。被魚藤覆蓋的桐花樹群落,通常從中心開始塌陷、消亡,并形成半徑越來越大的被“吞噬”后的斑塊,而在斑塊的周邊仍能看到濃綠的魚藤以及逐漸枯萎的桐花樹。
桐花樹為典型的陽性物種,受魚藤攀援覆蓋影響,桐花樹光合作用被嚴重抑制,最后枯萎而死,而魚藤因失去依附而被長期浸泡,枝葉也枯萎,但主莖因具有蔓地生根的特性,仍能存活。魚藤攀附于一些非典型的陽性紅樹植物上,或生長于稀疏的紅樹林群落中,都未發現能夠形成明顯的危害跡象。
受魚藤危害,紅樹林面積退化萎縮,嚴重破壞了濕地生態系統。林內群落演替速度加快,大量桐花樹死亡。桐花樹的生存面臨嚴重的威脅,根據對桐花樹不同的危害程度(圖1),劃分為4個危害等級,見表1。

圖1 魚藤對桐花樹的危害
南流江入海口處魚藤肆意蔓延,已成為“植物殺手”,嚴重破壞了紅樹林生態系統。被破壞后的濕地生態系統很難自行恢復,急需探討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魚藤危害擴大和恢復受危害濕地生態系統。
5.1 加大魚藤生物學研究,實施綜合防治
長期以來,對魚藤的認識常停留于紅樹林伴生物種層面,在其生物學特性、種群、群落等方面缺乏深入研究,在生態學上一直不受重視。受魚藤危害而“滿目瘡痍”的紅樹林警示,需要加大對魚藤生物學特性的研究。
魚藤不屬于外來入侵生物,但可參考外來入侵物種的防治方法,如人工拔除、生物防治、化學防治或綜合方法等來遏制其危害。目前建議以人工拔除為主,采用化學防治應以不影響濕地生態系統為前提。調查魚藤是否存在生物天敵等,應重視生物防治。對于尚未遭受危害的區域,應加強防范措施,避免危害面積的擴大。此外,要重視紅樹林生態恢復工作,全面調查沿岸紅樹林濕地,對危害區域進行評估,建議依靠紅樹林的再生功能,以自然恢復為主。
5.2 加強紅樹林濕地的建設和管理
除魚藤外,南流江入海口處紅樹林受到的危害還來自很多方面。大規模填海造地、圍墾養殖,違規圍占灘涂水域等,嚴重破壞了紅樹林濕地的正常功能。工業、生活污水的排放、垃圾的丟棄等,也對紅樹林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沿海地區應把生態環境建設放在首位,制定和實施南流江入海口綜合整理規劃,合理規劃海灘濕地的功能,改善紅樹林濕地的生態安全,科學利用海灘濕地岸線,統籌兼顧航運、港口碼頭、水產養殖等需要,協調區域利益,進一步保護該濕地資源和生態環境。建議盡快建立保護區,加強紅樹林濕地保護管理機構建設,做好調查、監測工作,及時掌握并反饋紅樹植物動態信息。同時加大開展紅樹林濕地保護的公眾宣傳教育,組織周邊群眾學習紅樹林保護和資源合理利用的技能,提高民眾保護紅樹林的意識。
5.3 變害為利,合理利用魚藤資源
魚藤的種根、莖可供藥用,民間常用于治療風濕關節腫痛等癥,可以發掘、整理民間經驗并通過活性成分分析,進一步驗醫、驗藥,開發臨床醫藥。另外,魚藤作為三大傳統殺蟲植物之一,所提取的魚藤酮,可用于捕魚作業,或作為農作物殺蟲劑,還可用來毒殺蚊類幼蟲等。
對入侵植物危害影響的研究已有不少,但主要針對外來入侵植物。然而,并非只有外來入侵植物才會成為“植物殺手”,土著植物也會成為有害植物(Allen et al, 2007)。在人類活動作用以及全球變化的背景下,植被發生演變,會促使土著敏感植物狂長,使之與外來入侵植物一樣發生災變。比較典型的例子,是原產于我國海南、云南、廣西等地的金鐘藤Merremia boisiana,在海南造成了嚴重危害,而在云南、廣西危害較輕,蔓延到廣州地區,也毀滅了大面積的森林植被(吳林芳等, 2007)。合浦黨江鎮南流江入海口處攀援紅樹林的魚藤是否會在全球變化背景下,在局部地區蛻變成為生態危害種,成為該濕地生態系統的“殺手”,急需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
魚藤根、莖發達,枝葉茂密,為人工防除帶來極大的困難;紅樹林濕地采用噴灑除草劑等化學防治需預先進行風險評估。建議建立紅樹林保護機構,納入有效的監控管理范疇,并加大宣傳力度,使全社會關注魚藤危害,制定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防治方法。
致謝:廣西植物研究所許為斌、林春蕊、黃俞淞、劉靜、郭婧、陸昭岑等人參與了實地調查,謹致謝意。
李典鵬,歐陽明安,Chaweewan J.1999,泰國產攀援魚藤的異黃酮苷成分[J].藥學學報,34(2):43-45
林鵬.2003.中國紅樹林濕地與生態工程的幾個問題[J].中國工程科學,5(6):33-38
林鵬,傅勤.1995.中國紅樹林環境生態及經濟利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劉秋紅.2005.廣州市紅樹林資源現狀及其保護利用對策[J].福建農業科技,32(2):125-136
童康.2011.紅樹林伴生植物魚藤(Derris trifoliata)對潮汐淹水脅迫的響應[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童康,袁霞,張宜輝,等.2011.不同淹水時間下魚藤幼苗的生理生態響應[M].中國第五屆紅樹林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
王文卿,趙萌莉,鄧傳遠.2000,福建沿岸地區紅樹林的種類與分布[J].臺灣海峽,19(4):534-540
韋直.1994.中國植物志(第40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6
吳敏蘭.2005.福建漳江口紅樹林濕地自然保護區資源及保護[J].生物學報,40(2):100-102
吳林芳,梁永勤,陳康,等.2007,金鐘藤在海南的危害與防治[J].廣東林業科技,23(1):83-86
徐漢虹.2001.殺蟲植物與之霧殺蟲劑[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89-289
袁霞,張宜輝,黃冠閩,等.2010.不同鹽度對魚藤幼苗生長及光合作用的影響[J].生態科學,29(2):102-108
Allen B P, Sharitz R R, Goebel P C. 2007, Are lianas increasing in importance in temperate floodplain forests in the southeastern United States[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42: 17-23
Cunningham M L, Soliman M S, Badr M Z, et al. 1995. Rotenone, an anticarcinogen, inhibits cellular proliferation but not peroxisome proliferation in mouse liver [J]. Cancer Lett, 95(12): 93-97
Patterson C S, Mendelssohn I A, Swenson E M. 1993, Growth and survival of Avicennia germinans seedlings in amangal/salt marsh community in Louisiana, USA [J]. 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 12(3): 801-810
Takashima J, Chiba N, Yoneda K. et al. 2002. Derrisin, a new rotenoid from Derris malaccensis plain and anti-Helicobacter pylori activity of its related constituents [J].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34(4): 611-613
Xu Lang-rang, Chen Te-chao, Zhu Xiangyun, et al. 2010. Leguminosae [M]∥ WU Zheng-yi, RAVEN P. H. Flora of China: Vol. 10. Beijing: Sci. Press; St. Louis: Missouri Bot. Garden Press:166-167
Mangrove Forest Threatened by Derris trifoliate
HUANG Xin-Yi1,2ZHONG Cheng3CHEN Shu-Yu4LIU Yan1LIANG Shi-Chu2
(1 Guangxi Institute of Botany, Guangxi Zhuangzu Autonomous Region and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ilin 541004, Guangxi; 2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Guangxi; 3 Hepu County Forestry Bureau, Hepu 536100,Guangxi; 4 Beihai Municipal Forestry Bureau, Beihai 536000 ,Guangxi)
廣西北海市合浦縣黨江鎮南流江入海口紅樹林遭受魚藤危害。魚藤通過攀援覆蓋,蔓延成災,導致連片紅樹林植物枯死,從而破壞了紅樹林生態系統。魚藤是紅樹林常見攀援類伴生物種,在全球變化背景下,局部地區魚藤已變成了危害紅樹林濕地的“植物殺手”,急需采取措施保護受危害的紅樹林濕地。
紅樹林;魚藤;生態系統保護;廣西
The damage to mangrove forest by Derris trifoliate occurred at the estuary of Nanliu River in Dangjiang Town, Hepu Country, Beihai city, Guangxi. And it was not reported before. The mangrove forest in Dangjiang Town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ecological system of Beibu Gulf zone. Derris trifoliate climbs over the mangrove trees and weakens photosynthesis of the mangrove trees, leading to die back of the mangrove trees. Derris trifoliate can produce roots when it touches soil and spreads quickly, but it has no main root. The invasive plant has caused disastrous damage by its spread. The mangrove ecosystem has been severely destroyed. And the damage will be difficult to restore in a short time. Derris trifoliate is a common climbing plant associated with mangrove tree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change, the growing conditions of Derris trifoliate have also been affected. In some areas, Derris trifoliate has become the “plant killer” in mangrove forest wetland. It is in urgent need of taking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damaged mangrove forest wetland.
Mangrove; Derris trifoliate; Ecosystem protection; Guangxi
10.3969/j.issn.1673-3290.2015.02.07
2015-03-15
廣西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北部灣重大專項(2010GXNSFE013004)資助
黃歆怡(1988- ),女(漢),廣西合浦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植物分類學和民族植物學研究。E-mail: gxxinyi@126.com
梁士楚,研究員,主要從事紅樹林生態、濕地生態和植物生態研究。E-mail: gxls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