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司建楠
“今年以來,在煤炭需求放緩、過剩產能難以消化、控制煤炭總量難度增加、國際能源價格下降等多重因素影響下,我國煤炭價格低位徘徊,并持續在行業盈虧平衡點以下運行,煤炭企業虧損面擴大,經營更加困難,貨款回收困難,企業現金流緊張。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從目前數據來看,煤炭行業發展形勢很不樂觀,上半年煤炭行業負重前行,短期內頹勢難改。

今年上半年,隨著需求下滑,價格不斷走低,國內原煤產量也進一步回落。隨著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投資、進出口、工業增加值等主要宏觀經濟指標進一步回落。
煤炭運銷協會快報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煤炭產量累計完成17.25億噸,同比減少1.38億噸,下降7.4%。國有重點煤礦產量累計完成9.11億噸,同比減少8770萬噸,下降8.8%。其中,6月份全國煤炭產量完成2.98億噸,同比減少2400萬噸,下降7.5%。國有重點煤礦產量完成1.55億噸,同比減少1369萬噸,下降8.1%。
上半年全國煤炭銷量累計完成16.22億噸,同比減少1.42億噸,下降8.1%。國有重點煤礦銷量累計完成7.88億噸,同比減少1.3億噸,下降14.2%。其中,6月份全國煤炭銷量完成2.86億噸,同比減少1900萬噸,下降6.2%。國有重點煤礦銷量完成1.32億噸,同比減少2090萬噸,下降13.7%。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神華、中煤等龍頭煤企煤炭產量控制的相對較好,產量降幅均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上市公司中國神華今年1~5月商品煤產量11650萬噸,同比減少1280萬噸,下降9.9%;中煤能源1~5月商品煤產量3765萬噸,同比減少1243萬噸,下降24.8%。
今年1~5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4%,較去年同期下降5.8個百分點。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5.1%,較去年同期下降9.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較去年同期下降2.7個百分點。
由于經濟增長放緩,基礎能源原材料需求受到較大影響。四大主要耗煤產品中,火電、粗鋼、水泥產量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僅有合成氨產量小幅增長,煤炭消費量整體進一步下滑。另外,由于環保力度加大,有關部門公布重點地區煤炭消費減量替代計劃,各地紛紛采取措施削減煤炭消費,也給整體煤炭消費帶來一定負面影響。
上半年,全國鐵路煤炭發送量累計完成102127萬噸,同比減少12744萬噸、下降11.1%。全國鐵路電煤發送量累計完成69254萬噸,同比減少9289萬噸、下降11.8%。6月份全國鐵路煤炭發送量完成16098萬噸,同比減少2644萬噸、下降14.1%。全國鐵路電煤發送量完成11250萬噸,同比減少1220萬噸、下降9.8%。
6月份,國家鐵路煤炭日均裝車完成54302車,同比減少9286車,下降14.6%;其中電煤裝車33507車,同比減少3505車,下降9.5%。
中國煤炭資源網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大秦線累計完成煤炭運輸量20827.4萬噸,同比減少1900.9萬噸,下降8.5%。其中,6月份,大秦線完成煤炭運輸量3376.8萬噸,同比減少516.8萬噸,下降13.27%,運量連續10個月出現同比下降;環比減少165.9萬噸,下降6.68%。6月份,大秦線日均煤炭運量為112.6萬噸,較5月份減少1.7萬噸。大秦線6月份的煤炭運輸量完成了計劃運量的93.8%。
從主要港口煤炭發運情況看,上半年全國主要港口累計發運煤炭32850萬噸,同比減少1082萬噸,下降3.2%,其中內貿煤炭發運完成32555萬噸,同比下降3%,外貿煤炭發運完成260萬噸,同比下降27.1%。其中,6月份,全國主要港口共發運煤炭5895萬噸,日均完成196.5萬噸,環比日均減少8.9萬噸,下降4.3%;日均同比增加5.7萬噸,增長3%。
上半年,我國煤炭進口量持續大幅下降。據海關總署7月1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累計進口煤炭9987萬噸,同比減少6000萬噸,下降37.53%。總金額636534.1萬美元,同比下降49.9%。其中,6月份進口煤炭1660萬噸,同比減少845萬噸,下降33.73%;環比增加235萬噸,增長16.49%。
上半年,我國出口煤炭234萬噸,同比減少82萬噸,下降25.9%,總金額24810.1萬美元,同比下降38.3%。其中,6月份出口煤炭47萬噸,同比增加7萬噸,增長17.5%,環比減少14萬噸,下降22.95%。
6月份,中煤、神華、山煤、五礦集團出口煤炭共完成39.3萬噸,同比減少10.5萬噸,下降21.2%;環比增加9.7萬噸,增長32.6%。上半年累計出口煤炭215萬噸,同比減少55萬噸,下降20.2%。
業內人士分析,導致上半年煤炭進口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國內煤炭消費下滑,下游用戶對進口煤需求有所減少。今年1~4月,作為進口煤主要流向的華東和南方電網范圍重點電廠發電耗煤量同比分別減少582萬噸和887萬噸,分別下降6.0%和17.7%。煤炭消費量減少,再加上去庫存,電廠煤炭采購量明顯減少,對進口煤采購量必然也有所下降。二是國內煤價持續下滑,市場預期不佳。三是政策風險加大導致部分貿易商暫停煤炭進口業務。由于《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實施,今年上半年已經出現了多起因進口煤質量檢驗不合格被退運事件。為規避風險,部分貿易商只好暫停煤炭進口業務。四是銀行收縮貿易融資規模,收緊煤炭進口信用證開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煤炭進口。
今年以來,雖然煤炭進口大幅下降,國內煤炭產量也進一步壓縮,但需求疲軟,下游用戶持續去庫存,市場供需形勢沒有得到根本性改善,看空氛圍始終濃郁,煤價整體不斷走低。
年初直至5月中旬,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持續下跌,創下近十年來新低。5月13~19日,環渤海5500大卡動力煤平均價格降至414元/噸,年初以來累計下跌111元,累計跌幅達21.1%。此后,受供應收縮和采購需求回升影響,加上神華、中煤等龍頭煤企帶頭小幅上調部分動力煤價格,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止跌企穩并小幅回升。
主產區各煤種價格整體均在持續走低,直到5月下半月之后才基本止跌企穩。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數據顯示,截至5月25日一周,太原動力煤交易價格指數、太原煉焦煤交易價格指數、太原噴吹煤交易價格指數和太原化工煤交易價格指數分別累計下跌20.53%、12.30%、7.73%和4.01%。5月25日~6月15日,太原動力煤交易價格指數回升0.25%,其他煤種價格指數整體實現止跌企穩。
由于今年以來煤炭消費量進一步下滑,煤價持續下跌,為了降低存貨貶值風險,下游用戶和貿易商紛紛加大去庫存力度,終端用戶和主要中轉港煤炭庫存整體明顯下降。
運銷協會數據快報顯示,5月末煤炭企業庫存為9950萬噸,同比增加1293萬噸,增長14.9%。6月末,全國主要煤炭發運港口的煤炭庫存為3515萬噸,同比減少1298萬噸,下降27%。
數據顯示,今年1~4月,煤炭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完成8167億元,同比下降13.0%;行業利潤總額154億元,同比下降61.6%。
由于煤價不斷走低,越來越多的企業陷入虧損,企業盈利能力和投資能力遭受巨大考驗,主動放緩部分在建項目投資進程,與此同時,由于煤炭產能嚴重過剩,有關部門不斷加大違法違規建設礦井查處力度,導致部分未批先建礦井停止建設,最終導致今年以來煤炭行業投資進一步下降。
上半年,全國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固定資產投資為1686億元,同比下降12.8%。民間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固定資產投資為970億元,同比下降9.8%。
從政策層面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3月15日已經內部印發,新電改方案“四放開、一獨立、一加強”的總體框架基本確定。新電改對煤炭行業有何影響成為當前煤炭人所關注的話題。
目前的電改方案以深圳作為試點,但基于過程中遇到阻力,業內人士預計,短期內不太可能在全國范圍內推行,估計改革全面展開還需要3年至5年時間。短期來看,新電改方案對煤炭行業并無太大影響,若真到了對煤炭行業有影響的時候,則是電力企業已處于低價競爭困局中的時候。新電改方案實施后,說到底火電企業受到的影響最大,這種情況下,火電企業需要降低成本,最終將施壓煤炭價格。
今年上半年,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寬松,這主要受經濟趨緩及氣溫偏暖等因素影響,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同比回落,工業用電量增速低于全社會平均水平,四大高耗能行業用電量增速回落幅度較大。中電聯數據顯示,1~5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2188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增速同比回落4.2個百分點。
綜合以上分析,業內人士預計,今年宏觀方面的預期相對下調,整體的經濟情況不是非常樂觀。電改方面暫時影響不大,因為其仍處于推廣階段,全面實施還是需要比較長的時間的。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發電量依然會處低位,煤炭供大于求的情況短期難以改變。現在國家對煤炭行業尚無明顯的行政干預,經濟面臨壓力,社會用電增速放緩等因素導致庫存高企,為了降低庫存各煤企的價格戰肯定會愈演愈烈。預計下半年動力煤價格仍將會以低位波動為主。
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后,荊門市積極根據中央、省相關文件及會議精神要求,制定印發了《荊門市“三鄉”工程三年行動計劃》《荊門市推進實施“三鄉”工程的支持措施》等文件,能人回鄉等工作有進一步加快的勢頭。但是總體來講,與其他地區相比,荊門市的相關工作仍存在著力度不夠、氛圍不濃、成效不高的問題。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和精準扶貧攻堅力度加大,必然要求各級黨政部門在能人回鄉方面繼續發力。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表示,當前受宏觀經濟“三期疊加”等多重因素影響,煤炭行業進入需求增速放緩、過剩產能和庫存消化、環境制約強化、結構調整攻堅“四期并存”的發展階段。在這個發展階段中,我國經濟由持續多年的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能源需求增速回落;國家加大能源結構調整和大氣環境治理力度,推動能源革命,控制煤炭消費總量,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逐漸下降,需求增速回落。
煤炭作為我國重要的能源支柱產業,在新的發展階段必將發生重大變化。煤炭行業特別是大型煤炭企業要要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深入研究和把握能源革命和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階段性特征和規律,把握機遇,主動作為,全面推動煤炭供給、消費、技術和體制革命,加強國際合作,推動行業發展由生產向生產服務型轉變。

在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和推動能源革命的新形勢下,煤炭行業依靠數量、速度、粗放型的發展方式已經結束,依靠上項目、鋪攤子、擴大規模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企業經營壓力進一步加大,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進一步顯現,煤炭行業特別是大型煤炭企業要抓住用好新常態蘊含的新機遇,高度重視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增強憂患意識和底線思維,深刻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階段性特征,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模式,推動行業發展由依靠數量、速度、粗放型向質量、效益、集約型轉變,由生產、銷售原煤向銷售商品煤、潔凈煤轉變,從高強度資源投入型、勞動密集型發展向資源節約型、人才技術密集型和兩化深度融合型轉變,以創新理念、戰略思維、科學規劃引領煤炭工業發展邁進新的發展階段。
今后一個時期,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健全完善,計劃經濟時期遺留的一些體制機制障礙將逐漸被突破;特別是隨著國家推進“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行動計劃等深入實施,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推動能源體制革命,煤炭與電力、煤炭與制造、煤炭與信息、煤炭與新能源等行業間的體制機制將逐漸順暢,煤炭上下游發展的領域、范圍和空間將逐漸拓展。煤炭行業抓住這個重要的戰略機遇期,不斷創新體制機制,深化市場化改革,推動煤炭上下游產業融合發展,創造新的發展空間,注入新的發展動力,為煤炭工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煤炭行業要密切跟蹤世界煤炭科技發展的前沿,加快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深入研究我國煤炭科技需求,以推動煤炭供給、消費和技術革命為目標,以綠色、安全、智能、清潔、高效為方向,加大人才培養的力度,繼續豐富和深化科技發展“31898”內涵,推進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和集成創新,加快煤炭技術創新體系和協同創新平臺建設,開展煤礦重大災害防治與環境保護、煤炭資源綜合開發、煤炭高效轉化與清潔利用三大基礎理論研究,圍繞煤炭資源開發地質保障、大型礦井建設等十大重點領域,組織開展重大關鍵技術攻關,圍繞先進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建設九大科技創新示范工程,促進煤炭生產向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綠色開采方向發展,提升煤炭生產力總體水平,提高行業的科技貢獻率,為煤炭產業結構調整和科學發展提供了支撐。
雖然近年來以煤為主的多元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煤電一體化、煤焦化一體化和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取得較大進展,但行業效益仍主要來自煤炭產品,非煤產業仍受資金、技術和人才等制約,非煤產業產值高、效益低的問題突出,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依然任重道遠。
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煤炭行業要進一步優化煤炭開發布局,有序推進大型煤電基地、大型現代化煤礦建設和安全高效礦井建設,加大力度淘汰落后產能,完善煤礦退出機制,深入推進煤電一體化、煤焦一體化、煤化工、煤建材、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產業相互融合,促進煤炭深加工轉化和全產業鏈整體升級,推進企業戰略重組,打造跨行業、跨區域、跨所有制發展的大型煤炭企業集團,發掘“一帶一路”戰略發展機遇,積極實施“互聯網+煤炭”行動計劃,鼓勵煤炭企業積極開展國際合作,開發國際市場,通過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催生煤炭經濟新的增長點,提升煤炭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益。
王顯政強調,當前,煤炭行業需要高度重視以下幾個問題:控總量、穩煤價,保安全、保穩定。
煤炭企業特別是大型煤炭企業要按照國家發改委總量控制要求,落實煤炭產量控制目標,嚴格按照煤礦公示產能和承諾事項組織生產,做到沒有市場不生產、不違法違規建設,不超能力生產,不安全不生產,維護市場供需平衡。對于虧損的煤礦,要比較停產保礦、發工資與維持生產虧損的關系,相對虧損多的煤礦,要采取停產保礦措施。
當前的煤炭價格嚴重違背資源價值規律,已經造成了全面虧損局面。煤炭企業要把穩定煤炭價格作為當前的重點工作來抓。多年的煤炭市場實踐證明,在當前的形勢下,降價不會增加市場空間,也不會擴大市場范圍,只會增加用戶的市場話語權,從而引發惡性競爭,損害煤炭行業的整體利益。要在目前有企穩跡象的形勢下,積極推動價格恢復性增長。
在企業經營困難的形勢下,更要強化煤礦安全生產責任意識,加強煤礦現場的安全管理,加大隱患排查和治理力度;要確保煤礦安全投入,按規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產費用,確保煤礦安全生產。
在當前形勢下,礦區穩定的壓力很大。需要加大貨款回收力度,保證企業正常運行所需要的現金流,控制企業經營風險;要關注礦區民生,關心困難職工,要千方百計保證職工工資發放,維護礦區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