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尚武(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廠地質研究所, 河北 滄縣 061023)
官80斷塊位于黃驊坳陷孔店二級構造帶孔東大斷層上升盤。主要含油層位為孔一段棗ⅡⅢ油組,油藏埋深1700m~2260m,含油面積2.6km2,地質儲量515×104t,可采儲量180×104t。儲層孔隙度22%,滲透率320×10-3μm2,屬中孔中滲儲層。
斷塊1984年9月全面投入開發,截至2014年8月,斷塊日產油66.61t,平均單井日產油4.16t,含水95.11%,采出程度33.48%,屬特高含水、高采出程度油藏。
(1)數值模擬研究 通過對該斷塊開展數值模擬研究,繪制出了斷塊各單砂體含油飽和度分布圖。從平面上看,雖然剩余油已高度分散,但受構造和巖性影響,仍存在部分剩余油富集區,主要集中于斷塊邊部(見圖1)。
縱向上看,非主力砂體含油飽和度較高;棗Ⅰ1、棗Ⅱ4、棗Ⅱ5、棗Ⅲ1等非主力砂體受油層厚度小、范圍小、分布不連片、注采不完善或無井控制等因素影響,動用程度較低,含油飽和度較高。
(2)水淹規律分析 ①示蹤劑監測情況 從官80斷塊注示蹤劑情況看:水井的主要見效方向為北東-南西向(見圖2),與斷塊砂體展布方向一致。
②注水動態見效情況 從官80斷塊生產動態上反映,水井的主要見效方向也是北東-南西向。如官5-9-1井區,注水井官5-9-1井和官5-10-1注入水主要流向中部官6-8井,而邊部的4-8-1K井注水見效情況相對較差,日產液只有官6-8井的一半。
③近年來新井投產情況 2010年在斷塊邊部先后部署了2口新井(官8-1-1、官9-7-1),投產后日產油分別為16.77t、12.98t,含水分別為68%、35.29%。這2口井日產油遠大于區塊平均單井日產油,含水遠低于區塊平均含水,說明斷塊邊部剩余油富集程度較高。
④水淹規律分析 從該塊示蹤劑監測情況、注水動態見效情況和近年來斷塊新井投產情況分析,斷塊中部水淹程度高,剩余油較分散,而斷塊邊部水淹程度低,剩余油較富集。
(1)挖潛方案 從斷塊數值模擬成果和水淹規律分析來看,斷塊邊部剩余油較富集,為此制定了“中部注水、邊部采油”的挖潛方案,即邊部采用新井挖掘邊部剩余油潛力,中部利用投轉注進一步完善注采井網,提高水驅控制程度。
(2)實施效果 截至2015年5月,官80斷塊共投產新井9口,初期增加生產能力98.68t,平均單井初期日產油12.34t,平均含水60.03%,見到了較好效果。
同時,為進一步完善注采井網,斷塊實施投轉注4口井,增加注水能力250方。其中,部分井已經見到了較好的注水效果。如斷塊中部老井官80井于2015年1月轉注后,受益油井官7-10-1井日產油由10t上升至16t。
方案整體實施后,官80斷塊日產油水平由66.61噸上升至107.16噸,水驅控制程度由95.32%提高到97.4%,雙多向受益率由40.9%提高到50%,預計提高采收率4%。
通對官80斷塊開展油藏潛力研究,制定了斷塊“邊部采油,中間注水”的挖潛方案,實施后區塊開發效果得到明顯改善,采收率得到進一步提高,對類似油藏開發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圖1 官80斷塊棗Ⅱ3-4砂體剩余油飽和度分布圖

圖2 官80斷塊示蹤監測成果圖
[1]高博禹.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預測方法研究[D].石油大學(北京),2005.
[2]李相遠.特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定量描述技術研究[M].石油大學(華東),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