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良
中國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復興的重要轉折點。抗日戰爭以前所未有的氣勢震撼著中華兒女的心靈,促進了偉大的民族覺醒,形成了空前的民族團結。內蒙古各族人民同全國人民一道,凝心聚力、奮勇抗戰,歷經14年艱苦卓絕的斗爭,最終贏得了自鴉片戰爭以來民族解放戰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內蒙古地區和蒙古民族對于全國抗戰有著特殊重要的戰略意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內蒙古抗戰為中華民族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內蒙古各族人民同仇敵愾、歷經艱苦卓絕的斗爭,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妄圖分裂我國的陰謀
日本侵略者覬覦內蒙古的企圖由來已久,自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后,日本帝國主義就積極著手侵略“滿蒙”。“九一八”事變后東三省和內蒙古東部地區的淪陷,使內蒙古東部區的各族人民和東北同胞首先蒙受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1931年1月,日本帝國主義拋出早已準備好的《中國問題處理方針綱要》,綱要卑劣地提出:“誘導滿蒙從支那(中國)政權中分離……逐步具備一國家之形態。”“要把滿蒙作為對俄對華作戰的第一線。”日本帝國主義妄圖分裂中國,進而達到侵略奴役全中國的目的彰顯無遺。中國共產黨極其清醒地認識其丑惡面目,最及時、最堅定地團結蒙漢各民族開展全民抗戰,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國際支援下,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國主義。
在內蒙古西部地區,1936年初,以德王為首的一批蒙奸開始著手策劃蒙古“獨立”“自治”,投降日寇,出賣民族利益。在黨組織的領導下,烏蘭夫等人對“蒙政會”保安隊開展了艱苦細致的工作,發動了著名的百靈廟暴動,沉重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及其走狗陰謀炮制的“獨立計劃”。“七七”事變爆發后,日軍侵占了集寧、歸綏、包頭等西部重鎮,直接威脅我國大西北地區。大青山地區是通往我國大西北的咽喉,如果日軍突破了大青山地區,就會向大西北進軍,以實現其建立“偽回回國”的企圖。中共中央、毛澤東親自指示部署,及時領導創建了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八路軍聯合國民黨等抗戰力量組成了最廣泛的統一戰線,共同抗擊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這一陰謀。
在抗戰最艱苦的內蒙古東部地區,東北抗日聯軍在1939年底至1942年三進呼倫貝爾,樹立起各族人民共同抗日的旗幟,擴大了抗聯活動區域,消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牽制了大量日偽軍。為反攻時期配合蘇蒙聯軍迅速解放東北發揮了作用。1940年,冀東根據地黨組織和八路軍派部隊在承(德)平(泉)寧(城)一帶活動,逐步建立起了以寧城為中心的承平寧抗日游擊根據地,成功打開了偽滿洲國的西南“國境”,打擊了偽滿洲國的殖民統治,擾亂了敵人后方。抗聯三進呼倫貝爾和承平寧抗日游擊根據地的建設,給在偽滿洲國統治下的各族人民打了一針“強心劑”,支撐起東北人民救亡圖存的希望,堅定了東北人民抗戰必勝的信念;同時,為抗戰反攻階段八路軍、新四軍挺進東北打下了基礎。
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內蒙古抗戰為正確解決中國民族問題進行了開創性的探索,初步奠定了基礎,加速了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進程
第一,中國共產黨在團結帶領內蒙古各族人民抗戰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決議方針,為解決民族問題初步奠定了理論基礎。自“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共中央先后針對內蒙古的民族問題、抗戰問題等作出了一系列決議、指示、宣言,其中有1935年12月20日毛澤東發表的《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對內蒙古人民宣言》、1936年8月中共中央發出的《關于內蒙工作的指示信》等等。每提及民族問題,必會首先提及蒙古民族問題。特別是1940年7月,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員會在進行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代中央擬定的《關于抗戰中蒙古民族問題提綱》。提綱是對毛澤東在六屆六中全會發表的民族工作總方針和基本政策的具體化,提綱從蒙古民族的實際出發,提出了實現蒙古民族徹底解放的正確政策。這些政策不僅對抗戰時期的民族工作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而且為此后制定解決國內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初步奠定了基礎。這些政策在當時的陜甘寧邊區和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都得到了實施。
第二,中國共產黨領導幫助蒙古民族建立自己的抗日武裝,為蒙古民族解放和融入中華民族解放的大潮注入了有生力量。中國共產黨一直以來重視發展蒙古民族抗日武裝,始終認為在內蒙古建立抗日武裝,特別是蒙古民族抗日武裝,是內蒙古民族解放的重要條件。《關于抗戰中蒙古民族問題提綱》中明確指出幫助蒙古的抗日隊伍,組織和擴大抗日武裝。在土地革命時期,就開展了對“蒙政會”保安隊的工作,這支隊伍是新3師的前身。新3師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影響下內蒙古最大的一支蒙古族抗日武裝,為阻擊日偽軍南進、守衛陜甘寧邊區的門戶發揮了重要作用。1938年6月,共產黨員楊植霖、高鳳英等人在大青山附近組建了蒙漢抗日游擊隊,活動于大青山南麓、平綏鐵路沿線及歸(綏)武(川)公路兩側。這支部隊是在國民黨部隊潰敗之時,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支規模不大但有著重要意義的抗日武裝,是群眾性抗日救亡運動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抗日斗爭發展的標志。1939年秋,又在綏西組建了蒙古抗日游擊隊,這支游擊隊的抗日行動在蒙古民族中產生重要的影響,發揮了號召與團結蒙古民族抗日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關于綏遠敵占區工作的決定》指出:“以進步蒙人為骨干建立蒙古的抗日游擊隊,以之作為號召與團結蒙人的旗幟,是可以允許的,黨應該從政治上組織上幫助它。”這是中共中央對蒙古抗日游擊隊的充分肯定和政治上的高度評價。
第三,中國共產黨在內蒙古抗戰實踐中培養和鍛煉了一大批蒙古族干部,為解決民族問題奠定了人才基礎。中國共產黨向來重視培養少數民族干部,特別是蒙古族干部的培養。在團結各民族共同抗戰的過程中,把有計劃地培養少數民族革命干部作為一項戰略任務。根據中共中央和西北工委的指示,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在3年中先后動員9批蒙古族青年到延安學習。跟隨那素滴勒蓋起義的30多名伊克昭盟蒙古族青年也編入陜北公學學習。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又在陜北公學的基礎上成立了延安民族學院。延安民族學院的創建,是中國共產黨大批量正規化培養少數民族干部的重要標志,是民族干部教育培養史的里程碑。僅在延安民族學院學習的蒙古族學員就有150多人。抗戰時期蒙古民族干部的培養,為內蒙古實現民族區域自治奠定了人才基礎。
第四,中國共產黨在內蒙古抗戰中與蒙漢各族群眾形成了血濃于水的深厚感情,為解決民族問題奠定了群眾基礎。團結包括蒙古族在內的各少數民族聯合抗日,是中國共產黨抗戰政策的重要內容。由于中國共產黨一向倡導踐行民族平等的政策,真心維護蒙古族等少數民族的利益,在大青山游擊根據地,蒙古族群眾真心地擁護中國共產黨,與共產黨、八路軍形成了親密團結的關系。在內蒙古最東端的呼倫貝爾,東北抗日聯軍與達斡爾、鄂倫春族部落建立了兄弟般的感情。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朝鮮、蒙古、漢族群眾和抗聯戰士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斗爭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內蒙古最西端的額濟納旗,周仁山等共產黨員團結爭取蒙古族上層參加抗日,并使一部分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
正因為中國共產黨在內蒙古的抗日斗爭中,重視蒙古民族工作,聯合蒙古民族抗日,做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1945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在內蒙古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指示,并著手建立內蒙自治籌委會組織。1947年5月,內蒙古自治政府宣告成立,中國共產黨民族區域自治的偉大政策,在抗戰勝利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就得以實踐。
三、中國共產黨領導創建的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為保衛陜甘寧邊區和打通國際交通線發揮了重要作用,是我軍戰略反攻階段的前沿陣地
抗日戰爭中,大青山地區對敵我雙方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大青山地區是偽蒙疆政府統治的中心地帶,是日本侵略者向西向北進攻的前沿陣地,向南會威脅陜甘寧邊區,對晉西北根據地形成包圍態勢,一度被日偽強調為“蒙疆防共隔絕地帶”。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從全國抗日戰爭的戰略需要出發,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親自部署指導了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形成了晉西北根據地的外翼,對保衛陜甘寧邊區發揮了屏障作用。
在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為了加強同共產國際和蘇聯的聯系,曾開辟了多條通往蘇聯的國際交通線,內蒙古是國際交通線的重要節點。特別是通過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建立延安——大青山——烏蘭巴托交通線。1940年在毛澤東、朱德的指示下,在任弼時、李富春、陳云等領導下,開辟了途經大青山地區的國際交通線。從1941年2月到1942年,這條交通線傳遞了中共中央同共產國際、蘇聯的許多重要文件,同時承擔了護送領導同志、運輸物資等重要任務。1942年后,中共中央又建立了由延安經伊克昭盟、寧夏、阿拉善盟進入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國際交通線。
1945年初,國內國際反法西斯戰爭形勢朝正義的方向發生了重大轉變。在此形勢下,黨中央和晉綏分局對大青山地區的全面反攻進行了一系列部署。黨中央和毛澤東指示:晉綏邊區今年要擴大一倍,主要發展方向是雁北和綏遠。這一指示表明黨中央創建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時所構想的“反攻前沿陣地”正在形成,其戰略地位更加重要了。中共七大后,解放區各戰場按照中央指示連續發動了大規模的夏季攻勢。1945年6月中旬,塞北軍分區各部隊從平綏鐵路南北兩線,向日偽展開了進攻和圍擠。在我抗戰軍民的強大攻勢下,日偽軍被迫放棄大部分據點,退守主要城鎮和平綏鐵路,實行茍延殘喘的所謂“重點守備”,日軍以及偽蒙疆政權在綏蒙的統治開始搖搖欲墜。8月9日24時至11日,朱德總司令連續發布七道命令,其中四道命令涉及綏蒙地區,命令我軍向綏察熱挺進,并配合蘇蒙聯軍作戰。正由于我黨我軍在大青山地區長期堅持抗戰,大青山地區迅速成為我軍進行戰略反攻的前沿陣地,配合蘇蒙聯軍作戰的重要戰場,阻止國民黨反動派東進侵占抗戰果實的堅實堡壘。隨著偽滿洲國、偽蒙疆政府的垮臺,8月底,我晉察冀部隊與蘇蒙聯軍在商都、百靈廟、張北等地會師。至此,內蒙古淪陷區各族人民從日本帝國主義殖民統治下獲得了解放。
內蒙古長達14年的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為我們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和重要啟示:維護祖國統一、領土完整是中華兒女的神圣職責;要始終維護民族團結;要堅持群眾路線,始終把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要繼承和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等。這些精神財富和啟示必將對建設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