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陳海波+崔維
2014年1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阿爾山并抵近邊境一線,踏冰雪、上哨所、進班排,視察慰問了在這里守土戍邊的邊防某團一連全體官兵。這個駐守在大興安嶺林海雪原深處三角山下的連隊環境極為艱苦:海拔1000多米,冰雪期長達7個月,年平均氣溫零攝氏度以下,冬春季節大雪封山,全年無霜期只有80天,方圓30公里內荒無人煙。
習主席視察慰問一連的一年后,該連全體官兵滿懷深情地寫給習主席一封信,匯報他們牢記諄諄教導、加強連隊建設、忠誠衛國戍邊的情況。2015年2月16日習主席給一連全體官兵回信,勉勵他們著力加強連隊全面建設,推動強軍目標在連隊、在邊防落地生根,為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再立新功,最后還向官兵致以新春祝福。
近日,筆者走進這支連隊,探尋他們建連育人、忠誠守土的先進事跡與寶貴經驗。
鍛造堅固的黨支部戰斗堡壘
建團20年,該團一連創造了多項全團之最:政治思想最過硬、執勤訓練最突出、獲得榮譽最多、抓捕違法犯罪分子最多、與駐地群眾關系最融洽,等等。這些都得益于連隊始終有一個堅強的黨支部作后盾,并始終把隊伍建設擺在首位,堅定官兵忠誠戍邊的信念。
創新理論學習方式,繼承優良戍邊傳統。連隊黨支部把抓好黨的創新理論學習作為按綱建連的固本工程,采取“學前導讀、學中提問、隨機輔導、學后測試、成果展評”等方法,幫助官兵加深理解;深入開展“學老邊防精神、做老邊防傳人”活動,邀請“老邊防”講戍邊傳統;每逢新兵下連、新學員報到,都要組織參觀界碑、口岸以及榮譽室,解讀每一面錦旗、每一張獎狀、每一項榮譽背后的奮斗歷程,用光榮傳統激勵和引導官兵扎根邊防。
團結、協作、務實,狠抓自身、隊伍、制度、能力建設。習主席在視察連隊時強調:“要把基層連隊真正建設成堅強的戰斗堡壘。”一連黨支部按照習主席的囑托,狠抓“一個自身”“兩支隊伍”“七項制度”和“兩個能力”建設;在怎樣團結班子成員、怎樣發揮黨員骨干作用、怎樣落實組織生活制度、怎樣把握連隊建設形勢、怎么解決傾向性問題上,黨支部始終堅持集體研究,經常交流溝通,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通過狠抓制度落實,黨支部成員團結協作,人人都謀事,個個敢較真,始終把團結務實的作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建立“網上黨支部”,根據實際情況共同解決難題。連隊點多線長,兵力分散,巡邏執勤任務重、集中難度大,因此理論學習、組織生活等制度落實難度也很大。針對這種情況,連隊通過直通哨點的視頻會議系統建立了“網上黨支部”,定期組織遠程黨務活動,討論理論熱點,交流學習心得,匯報個人思想。通過“網上黨支部”,及時掌握官兵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做好經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確保小而不少、遠而不散、堅強有力。他們充分尊重官兵主體地位,執勤訓練創新的“路”,鼓勵大家闖;裝備革新挖潛的“招”,依靠大家想;連隊安全發展的“計”,發動大家獻,并及時把組織溫暖送到點滴處、關鍵時。
充分發揮黨員模范作用,吃苦在前,率先垂范。在一連,每次遇有急難險重任務,一句“黨員跟我上”立刻燃起了大家的激情。今年春節前夕,大雪封山車輛無法通行,黨支部研究決定,由連長寶林帶2名戰士備馬徒步給邊遠的執勤點運送給養物品。漫長的路途中,寒風卷著雪粒打得人睜不開眼,馬挪不動步,他們頂著風、冒著雪往前挪,一腳一個坑,一坑半米深。寶林迎著狂風在最前面開道,讓戰士拉著馬尾巴在后面跟著,平時1小時的路程卻用了3個多小時。無論是風雪巡邏還是夜間潛伏,無論是臟活累活還是群眾遇到困難,黨員都自覺地想在前、沖在前、干在前,他們要讓人們時時處處看到黨員的存在和黨員的作用。
練就全面過硬的塞外鐵拳
“部隊打不贏,一切等于零;國門守不緊,愧當戍邊人。”如何帶領官兵執好勤、守好邊,是連隊黨支部想得最多、抓得最緊的問題。
連長寶林說:“習主席視察時勉勵我們要堅持執勤訓練一體化,提高邊境管控能力,有效履行衛國戍邊職責。”連隊邊境管段地形復雜、邊情多發。為確保邊境安寧穩定,連隊全員時刻抓好跟蹤檢跡、隱蔽偽裝和盤查追捕等勤務訓練,加大夜間和雪霧天氣下的應急性突發事件實戰化訓練演練。越是天冷雪大,越要到野外練潛伏、練腳力、練耐寒,確保隨時隨地走得出、扛得住、打得贏。一連官兵還在執勤實踐中探索了冬季與夏季、白天與夜間、白毛風天氣與沙塵暴天氣等不同天氣條件下地形地物的識別方法,繪制出3本巡邏道路和邊境地形草圖,使全連官兵對管段內的山水草木、路灘岔彎、牧點氈房等情況了如指掌。執勤時發現鄰國哨兵、巡邏中遇到持槍狩獵的偷獵分子,官兵都能快速有效應對。
2014年3月,連隊管段發生了一次森林火災。當時風很大,幾米高的樹梢上火苗翻滾,附近就是變電站和連隊彈藥庫,情況十分危急。連隊官兵拼命救火,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咱是習主席視察過的連隊,說啥也不能在火災面前吃敗仗。”當阿爾山市消防支隊官兵趕到時,一連官兵已基本控制住了火勢。
今年元旦,氣溫零下35攝氏度,三角山哨所的電子監控畫面中出現兩個可疑人影向邊境線方向靠近,他們企圖跨越國界抵達鄰國境內。執勤哨長張偉迅速向連部報告,應急分隊緊急集合,乘駕山地巡邏車和雪地摩托車呼嘯而出,輔助執勤點執勤小組迅速出動,向可疑人員包抄。一連官兵從接到報告到采取行動整個過程還不到5分鐘。
……
環境艱苦,任務多樣,這客觀決定了官兵們要具備多方面的能力素質。近年來,在“立足崗位、學習成才”活動中,一連官兵緊盯使命任務要求,率先提出“人人都是多面手、個個都是邊防通”的成才目標,涌現出了一大批先進典型:
排長寶力格,身手敏捷,素質過硬,被戰友稱作“山貓”。他熟練掌握連隊配屬的各種武器裝備,能排除簡單故障,是武器裝備能手;他主動教大家學習使用蒙語,便于戰友們與駐地牧民更好地交流和相處。
只有初中學歷的中士陳富軍能夠逐字逐條背記邊防執勤管理規定,對邊防政策可謂“一口清”;他自學電路基礎知識,對連隊老化的線路進行改造,成為“電路專家”;他會開車更會修車,執勤中遇到車輛拋錨的問題他總能立刻迎刃而解。
……
連隊中像這樣一專多能的人才比比皆是,他們人人精通邊防六大勤務,多數官兵能夠掌握車輛駕駛、騎乘射擊、炊事專業等其中2項以上專項技能,其中1人曾獲全軍優秀士官人才獎,每年都有人被選拔到兄弟連隊擔任班長骨干。
樹立北疆衛士的好榜樣
過硬的紀律作風是戰斗力生成和提升的關鍵所在。連隊黨支部認為,面對“獨立駐防、點自為戰、哨自為戰”的實際,黨支部代表著黨的形象,每名官兵代表著邊防軍人的形象,因此必須始終抓住紀律作風建設不放松。
一連哨所的哨兵永遠都是昂首挺胸、精神抖擻的,從來沒有過疏忽和大意,因為他們深知,對面不到6公里處的山包上就矗立著鄰國邊防部隊的哨所。他們沒有因連隊駐地環境艱苦偏遠而放松懈怠,而是注重從點滴入手,培養官兵過硬的紀律作風。他們常年堅持開展“學法規、用法規、守法規”活動,凡是與條令條例、規章制度相悖的,再小的事也不放過。
在日常管理中,嚴格遵守生活制度,不隨意擠占和挪用戰士的休息時間;軍事訓練時,堅持按綱施訓,不搞疲勞戰術;處理棘手敏感問題,始終以條令條例為依據,不搞以言代法、以罰代法。一次,一名戰士為了給重病母親借錢看病而回家探親,最后沒有按期歸隊。在研究處理他的問題時該連上下一致認為,戰士有困難,連隊應該幫助,但違反紀律必須按條令條例嚴肅處理。在給予該戰士警告處分的同時,黨支部帶頭給他捐了2000元錢。很多這樣的事情使連隊形成了“講規矩、敢較真”的良好氛圍。
據統計,每名官兵每年有3個多月時間是趴在邊境線上度過的,冬季要接受風雪的洗禮、嚴寒的考驗,夏季要經受驕陽的炙烤、蚊蟲的叮咬。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沒有人言苦言累,而是自覺用北疆衛士精神激勵自己,把連隊當家建,把邊境線當家管。除了艱苦條件考驗,官兵還要時常抵制金錢誘惑。管段內哈拉哈界河盛產國家珍惜保護動物哲里魚,這種魚肉質鮮美,一條可以賣到千元以上。去年春天剛剛開河,就有漁民找到指導員說出了偷捕的想法,還許諾獲得的利益讓連隊拿大頭。指導員聽到后不僅當場嚴詞拒絕,還對當事人進行了批評教育。
對于不法分子,一連官兵是令人膽顫的“北疆衛士”,而對于駐地群眾,他們卻被稱為“阿布日格其”(蒙語意為“守護神”)。黨支部堅持用黨的民族政策教育官兵,經常開展擁政愛民、扶貧幫困活動,軍民關系十分融洽。黨的十八大以來,連隊成立了馬背宣講隊,利用執勤巡邏間隙向沿邊牧民宣傳講解黨的方針政策,組織軍醫定期為牧民巡診,遇有自然災害便第一時間幫助牧民轉移牛羊和資產,受到了群眾的廣泛贊譽,有些牧民主動要做連隊的邊情信息員,成為了“編外哨兵”。
多年來,全連官兵忠誠戍邊的信念從未動搖,堅守哨位的意志毫不懈怠,先后有3名同志主動放棄調入內陸的機會,共有8名官兵榮獲內蒙古軍區頒發的“北疆衛士”金質獎章。2014年,邊防某團一連被內蒙古軍區表彰為“全面建設先進基層單位”,連長被評為“全國邊海防工作先進個人”、北京軍區“連長標兵”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爭做新一代革命軍人”新聞人物。正是許許多多和他們一樣有靈魂、有本領、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軍人時刻守衛著祖國2.2萬公里的陸地邊境線,才有國家的長治久安,才有社會的和諧安寧,才有人民的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