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明慧,劉付東標,夏春華 (廣東海洋大學農學院,廣東湛江524088)
現今城市中兒童的比例占總人口的1/4~1/3,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是國家發展的基礎,因此城市環境中應有一個可以讓孩子休息娛樂以及與同齡孩子之間相互接觸交流的活動空間。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兒童的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該項目的設計就是為了迎合時代的要求,結合當地特色文化和當代文化特色,創造一個富有地域特色,適合兒童休息游戲、親子互動的公園。
湛江兒童公園位于湛江市霞山區,是湛江市霞山區的中心地帶。該園建于1975年,占地約1.5 hm2,是湛江市唯一的兒童公園。園區南靠延安路,北靠城市主干道解放東路,臨近霞湖公園、霞山步行街和海濱公園,人流量較多,區位條件優越,公共交通設施齊全便利,通達性強。但是,由于城市中的兒童公園一般為政府項目,選址適中,一般場地面積不大,活動內容不多,整個場地出于充分利用土地的目的而被建設得非常擁擠,留給兒童的合理使用空間相對較少[1]。經歷40年的歷史,設施陳舊,不再適應21世紀兒童的需求,所以在較小的空間內,場地合理的布局非常必要。
以“兒童”為設計主旨,層層分析不同年齡層段的兒童需求,分析兒童的心理和行為,以兒童為本展開設計,并結合當地文化特色和當代的時代特征設計出尺度感適宜,又富有特色的兒童活動空間,從而營造極富啟發性、互動性、娛樂性的適合兒童休息游戲、親子互動的兒童公園。
3.1 充分了解兒童的需求以及不同年齡層段兒童的特征 兒童公園是以兒童為主要服務對象的,以兒童為本的活動場所。景觀規劃必須充分考慮到符合各個年齡層段兒童的需要,故在兒童公園的設計中應合理利用和參考這些需求,設計出滿足不同階段兒童的活動空間[2]。
3.2 尺度的把握 兒童公園的尺度尤為重要。兒童的尺度和成人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安排特殊的空間[3]。
3.3 安全性的提高 簡化出入口的設置,同時用特色圍墻把園區圍合成一個相對封閉的園區。特色圍墻不失趣味性和視線的通透性,為兒童創造一個安全的娛樂場所。
3.4 與當地文化特色以及時代特征相結合 巧妙運用當地海洋文化中的一些特色作為設計元素,在設計中創造富有特色的,又極具娛樂性、互動性以及啟發性的游戲項目。
3.5 場地客觀條件的分析 園區內部設施陳舊,缺乏合理維護和修整,基礎設施不完善,大部件的機動游戲設施陳舊而乏味,功能布局不明確。
我國兒童活動空間的整體水平較低,千篇一律的游戲內容忽視了兒童的行為和心理需要,所以為少年兒童提供一個安全健康的教育以及休息娛樂的環境非常重要。以此為出發點,該方案以“兒童”為設計的主旨,以兒童為本,為少年兒童打造一個寓學于樂,內容新穎有趣,互動性強、啟發性高的游戲娛樂場所,一個少年兒童成長的課堂。
5.1 景點布局 該方案設計當中,景點布局主要自一條中軸線展開。一條貫穿全園的中軸線連接園區的兩個出口,一分為二的公園景區,以“對稱式”的形式展開布局,形成“一線”、“兩軸”、“五節點”的布局,分區明確,相互連通,和諧統一(圖1)。①“一線”。貫穿全園的景觀中心園路,連通兩大出入口,一深到底的即視感充滿穿透力和震懾力,引導人群前進(圖2)。②“兩軸”。以中心園路為對稱軸,兩兩節點自然過渡,又相互關聯,形成相互循環的整體。③“五節點”。5個大的分區布局,功能分區明確,滿足不同年齡層段少年兒童的需求。
5.2 功能分區 根據基地項目紅線基本呈正方形,對稱式地設計“一線”、“兩軸”、“五節點”的布局,趣味鄉村體驗區、夢幻科普區、傳統文化休閑區、樂趣探險區、稚趣游樂區,空間節點相互貫穿連通,空間充分利用,布局合理。
5.2.1 趣味鄉村體驗區。該方案設立了一個趣味鄉村體驗區,讓孩子能夠認識和了解簡單原始的鄉村形態,用身和心去探索出了城市以外的一種生活形態。該分區由沙、水、石、植物四大自然元素組成,讓孩子享受到回歸自然、回歸樸實的快樂[4](圖 3)。
5.2.2 夢幻科普區。兒童是社會的未來,關系到未來世界發展的方向,培養健康聰明、富有創造力和競爭力的兒童是全人類的目標[5]。所以,設立一個富有當地特色又別具啟發性、富有創造力的科普館是非常必要的。孩子可以通過參與、觀摩、感受中學習和了解科普知識和文化,從農耕文明的初體驗再到夢幻的科普區,時代的沖突感使得游園更為有趣(圖4)。
5.2.3 傳統文化休閑區。弘揚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和繼承優秀傳統文化,是響應時代與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號召。以此為設計的出發點,在園區中設立傳統文化休閑區,在當地特色文化和中國經久不衰的傳統文化中取其精華,把它作為設計游樂休閑項目的元素,讓孩子參與其中,潛移默化地學習其中的精髓,培養孩子的文化底蘊和繼承中華文明的優秀素養。
5.2.4 樂趣探險區。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好奇是他們的動力,很多時候他們需要的不是游戲的器具,而是游戲的空間。兒童公園有趣不只是設施,還應該在空間上形成一種趣味性。只有能喚起兒童快樂情感的有趣游樂空間,才能真正激發兒童“玩”的興趣[6]。故在該分區中通過精心地組織“游戲空間”,拋棄原有的大部件機動游戲,增添互動項目和一些平行性及合作性的游戲,為親子互動提供設施和場地,讓各個年齡層段兒童都可以在這里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
5.2.5 稚趣游樂區。該分區位于基地園區的中軸線上,并設立了園區的制高點,俯瞰全園景觀,創新性地把迷宮和制高點建筑相結合,并且融入海洋文化,把燈塔作為制高點的建筑形式,增添建筑形式的多樣性和文化特色,創意是為實現設計目標而鋪設的橋梁。所有獨具特色的令人心動的形式背后都有一個精心策劃的主題創意[7],也使得游戲的形式不再單調乏味(圖5)。
5.3 景觀詳細設計
5.3.1 主入口景區。景區入口的設計是半封閉式的,設立有售票廳和檢票口,整個入口建筑的色調采用鮮艷奪目的紅色,象征著活力與朝氣,弧形的頂部設計及其流暢的線條,使得整體效果活潑有力。五彩的立體門牌充滿了童趣,吸引兒童進園游戲,更為景區入口增添幾分趣味性(圖6)。
5.3.2 田園人家。鄉村小茅屋下設置許多務農設施項目,有設置大人和小孩不同尺度的設施,讓他們都可以參與其中,如“小豬圈”、“曬稻谷”、“編稻草人”等活動,都可以讓小朋友動手參與,大人小孩互動,并學習了解鄉村務農的基本生活形態。
5.3.3 開心苗圃。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進度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城市小孩對農村、對農作物、對自然了解越來越少,缺乏親近大自然的機會。一小塊一小塊的菜地給孩子們一個親自勞作的地方,下地體驗農耕生活,感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耕樂趣。
5.3.4 特色景墻。作為基地園區的文化展示,特色景墻用作更新時代的號召,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讓孩子們在游園中感受和學習時代的精神,從小培養愛國主義情操和做人應遵循的基本準則(圖5)。
5.3.5 奇幻魔方堡。五彩繽紛的魔方建筑吸引人們的目光,玻璃外墻的透射使得建筑內部更是五彩斑斕,將科技融入館內游戲設施中,鼓勵兒童動手參與,在游戲中感悟科學,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
5.3.6 迷陣觀景塔。融入海洋文化特色的燈塔象征指引孩子前進的道路,同時燈塔代表光,有光明吉祥的意思,把燈塔作為象征性的建筑,同時也是一個俯瞰全園的平臺,建筑內部則是一個稚趣的立體迷宮,使得登高遠望成為一次有趣的體驗。
園林道路起到了組織公園空間,為游覽提供引導的作用,本公園的道路分為2級。①一級園路:作為園區內的中心園路貫穿全園的道路設計為6 m,一路深入,一深到底的即視感充滿穿透力和震懾力,連接景區五大節點。②二級園路:是節點內部功能道路,形式多樣,設計為2.5 m,適合不同年齡段的游人同行。
7.1 安全性的原則 兒童公園和其他公園不同,服務對象更多的是年幼的兒童,即相對缺乏安全意識的群體,植物種植上避免有毒、有刺,帶飛絮、容易生病蟲害等,容易造成兒童不適或造成安全隱患的植物。
7.2 色彩搭配的原則 在植物的選材上,選擇一些香氣宜人,花色艷麗,色彩豐富,品種奇特和開花結果,能引起兒童注意力的花草樹木,設施和場地以紅黃橙紫等鮮艷顏色為主調,構成熱烈歡快的環境氣氛,以達到相應的景觀效果[8]。
7.3 趣味性的原則 除了色彩的選種外,可以選種一些趣味性的植物,如豬籠草、舞草、含羞草等植物,增添植物種植的趣味性。
兒童公園作為兒童戶外游樂的重要場所,要能滿足兒童對娛樂的復雜需求,因此要多傾聽孩子的聲音,不應只考慮成人的喜好[9]。通過采用 CAD 繪圖技巧[10]、Sketchup建模技術、Lumion的渲染處理和Photoshop后期處理,制作出景觀效果圖,同時充分考慮使用者的需求,在設計中力求做到滿足兒童的求知欲,營造熱烈的氛圍和舒適的自然環境,寓教于樂,使景觀造型新穎,活動設施有趣味性,景觀要素豐富多樣,充分考慮安全因素,在場地設計中做好防護設施等,從而創造一個適合兒童休息游戲、親子互動的新世紀兒童公園。
[1]屈亞勤.淺談社區公園中兒童活動場地設計[J].山西建筑,2007(4):77-78.
[2]王瑜.我國公園兒童活動空間設計的探討[J].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6):34-36.
[3]孟剛,李嵐,李瑞冬,等.城市公園設計[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3:74.
[4] TURNER T.Landscape planning[M].New York:Nichols Publishing,1987:62.
[5]劉焱.兒童游戲通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56-57.
[6]李建偉.兒童游樂場所的設計目標與刨意[J].中國園林,2007(10):28-32.
[7]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M].朱鍔,譯.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68.
[8]STEVENS M.The educational and social needs of children with severe handicap[M].Edward Arnold Ltd,1976:48-50.
[9]譚瑪麗,周方誠.適合兒童的公園與花園——兒童友好型公園的設計與研究[J].中國園林,2008(9):43-48.
[10]劉付東標,夏春華,李潤唐.CAD專家模式操作在園林建筑與小品創作的應用[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3(9):11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