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穎,李 麗,孫大川 (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上海201306)
作為水產養殖大國,我國的水產養殖產量占全球水產養殖總產量的72%以上,產值約占全球水產養殖產值的50%[1]。觀賞水族業是水產養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也不容忽視。過去20年間,世界觀賞水族市場的進口貿易額由5 000萬美元迅速增長至25 000萬美元[2];全球每年觀賞魚銷售量達100萬尾,包括4 000多種淡水魚和1 400多種海水魚種類[3]。
觀賞水族產業按功能性質及經營模式主要分為兩大體系,一是綜合型水族館,二是貿易市場。水族館集科普教育、科學研究、自然保護和娛樂休閑于一體,是具有水生生物飼養和展示功能的綜合型觀賞水族體系;作為觀賞水族的第二體系,水族貿易市場越來越深入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觀賞水族動物被視為繼犬、貓之后的第三大寵物類別,受到廣大水族愛好者的喜愛。觀賞水族市場涉及的貿易商品包括供觀賞的淡海水魚、甲殼類、觀賞性兩棲類、爬行類,觀賞性水生植物,以及魚蟲飼料、魚缸、燈具、過濾桶、水泵、沙泥等飼養必需品和配套器材設備。該市場涉及農林牧漁、建筑建材、旅游休閑等眾多行業,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
我國觀賞魚養殖歷史悠久,當前廣東、江蘇、浙江、福建、北京、天津等省市的觀賞魚產業已具相當規模,并形成各自的優勢品種和特色[4]。作為國際化的大都市,早在2002年,上海市各級水產行政部門就對觀賞水族市場發展的巨大前景予以關注,將觀賞魚養殖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發展觀賞漁業。2002年上海休閑漁業產值為630.36萬元,到2006年上海觀賞魚養殖交易金額已達6 201.45萬元[5],而截至2008年,上海年產觀賞魚4.8億余尾,年總產值超過1.1億元[6]。由此可見,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上海市的觀賞水族市場發展迅速。為進一步了解水族市場在上海地區的發展現狀,筆者對上海市水族市場開展調查研究,試圖分析和總結水族市場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以探究其未來發展趨勢,對其發展前景做出展望。
1.1 水族市場分布和規模 筆者于2014年7月對上海水族市場進行了系統調查,對市場分布區域、規模大小、交易品種等多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上海最早的水族市場為1979年9月開辟的江陰路花鳥市場,截止2006年,上海已有30多家花鳥市場,200余家觀賞魚水族店[7],而張飲江等2007年9月調查結果顯示,上海市水族市場的數量為50多家[5]。上海市水族市場分布廣,在上海的普陀區、虹口區、楊浦區、黃浦區、浦東新區、寶山區、閘北區、徐匯區、靜安區、長寧區和閔行區共11個行政區均有分布。此次調查了解到,2008~2014年上海市水族市場的分布區域和數量變化并不大,但市場內經營的店鋪數和店鋪規模變化顯著。
此次調查具體走訪了11個水族市場(表1)。將被調查的水族市場根據其占地面積大小、經營門店數目、經營商品種類等綜合比較,分成大、中、小3個層次。數據分析結果顯示,大型規模水族市場1個,占9%;中等規模4個,占36%;小型規模6個,占55%。由此可見,上海市水族市場以中小型規模為主,缺乏系統組織和規劃。
1.2 市場主要水族動物交易品類 此次調查共發現觀賞水族生物102種,其中兩棲及爬行類10種、硬骨魚43種、軟骨魚4種、水生無脊椎動物8種、水生植物37種。水族市場上常見觀賞動物及其價格見表2。由表2可知,此次調查共發現淡水魚類42種,咸海水魚類5種,淡水觀賞魚種類明顯多于海水魚。根據Koldewey等的數據,觀賞水族市場中90%的品種都是淡水養殖品種,剩余10%為咸海水養殖品種,與此次調查結果一致[2]。熱帶淡水魚品種繁多,顏色多變,購買選擇空間大,因而深受消費者歡迎。
表1 調查的11個水族市場記錄(2014年7月)
表2 上海水族市場常見觀賞動物價目(2014年7月)
水族市場上常見的海水魚多為珊瑚礁雀鯛科魚類,小丑魚為最典型的代表。分析海水觀賞魚品種稀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首先,海水魚人工繁殖技術尚不成熟。90%以上的淡水觀賞魚種類實現了人工繁殖,而只有少數海水種類能通過人工繁殖得到。在市場上能見到的800種的海水觀賞魚中,僅100種可人工繁殖,而在這100種中,僅有21種實現了商業規模上的人工繁殖[8]。近年來,上海在海馬的人工繁殖技術上取得顯著成果,先后成功繁殖了線紋海馬、膨腹海馬等珍稀的海馬品種,并于2013年9月首次在長風海洋世界開展了亞洲大規模人工繁殖海馬展,期間有10多種珍稀海馬展出。為滿足海水觀賞魚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我國應加大對其人工繁殖技術的研究。其次,海水觀賞魚自然資源來源不足。市場上常見的海水觀賞魚以雀鯛科的珊瑚礁魚類為主,多生活在淺海區,其來源主要是海洋捕獲。雖然珊瑚礁魚類數量大,可供觀賞的種類也很多,但其捕捉難度大。這些魚多以珊瑚礁作為棲息場所,而結構多變、數量龐大的珊瑚礁群便于魚群躲避天敵,這就使得大型網具捕捉的方法在這些區域難以實現,而只靠人工潛水捕獲的量難以滿足觀賞魚的市場需求。另外,部分不法商販用氰化物藥品藥魚,這種捕魚方式使珊瑚礁群遭受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破壞導致魚群的棲息地面積日漸縮小,繁殖量低下,而捕獲到的魚即使轉移到新鮮海水中,也只有50%左右的成活率,再經過出口商、進口商、批發商和零售商幾個環節后,海水觀賞魚的總死亡率超過90%[9]。通過該種途徑捕獲銷售的觀賞魚,會給消費者留下海水觀賞魚品質粗俗、難以飼養的印象,降低其購買欲望。基于以上兩方面的原因,海水觀賞魚行業發展緩慢,與淡水觀賞魚在品種和數量上都存在較大差距。
此次調查到的觀賞動物價格區間分布見圖1。由圖1可知,觀賞魚的價格集中在10~20元/尾,該價格區間的魚類比例高達42.86%,其中多為體型較小的鱸形目麗魚科和鯉形目鯉科魚類,基本都是淡水品種。鯉科魚類以金魚和錦鯉為典型代表。我國養殖金魚歷史悠久,金魚因其多變的體型、體態以及絢麗的色彩而深受消費者歡迎。市場上金魚變異種很多,金魚單一性狀變異,或不同性狀的組合搭配可以組成諸多不同品種。我國有330多個金魚品種[10],但水族市場上流通的金魚多為低端品類,價格普遍不高,普通金魚(5~7 cm)僅為10~15元/尾。與其相反,海水觀賞魚通常具有較高價值,美國佛羅里達調查顯示淡水觀賞魚的價格為70~120 美元/kg,而海水觀賞魚則高達800 ~1 200 美元/kg[8]。此次調查發現淡水魚普遍價格較低,但價格差異大,如紅綠燈和斑馬魚等一般低于1元/條,而某些名貴的品種,如龍魚,其價格從幾十元到幾萬元不等,變動較大。海水魚雖然在市場中占據比例小,然而價格高,發展空間巨大。
1.3 市場主要水生植物交易品種 觀賞水草泛指能在水中培育、生長的水生植物。觀賞水族市場中植物種類較少,此次統計到觀賞水草17科(不含亞科)37種(表3)。其中比例最高的是千屈菜科植物,共7種,占比18.9%,主要代表品種有紅宮廷、綠宮廷、紅蝴蝶和紅柳等;玄參科植物以13.5%的比例占據第二,其代表品種為珍珠草和寶塔草等;天南星科植物以10.8%位居第三,代表品種有椒草和水榕等。許多本不在或不完全在水中生長的植物經長期沉水馴化后可成為觀賞水草。
表3 調查統計的觀賞植物科別及種數
水族市場上常見水草價格見表4。觀賞水草的90%均在0~20元的價格區間中,這其中10~15元價格區間的種類最多,占比37%,其次是價格為5~10元的品種,占比33%。價格區間在5~15元的水草以宮廷草、水榕、莫絲等為主要代表,它們是水族造景最常用的水草品種(圖2)。水草造景是觀賞水族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利用水草、沉木和青石進行合理搭配,以營造出和諧美觀的水族藝術品。由于水草繁殖能力較高,只要條件適宜,即可在造景缸自我繁育出大量根苗,因此總體價格不高。
2.1 水族市場泛而不精 上海市水族市場分布廣、數量多,幾乎各區均有水族市場,多者甚至一個區就有十幾個,如浦東新區就有中小型12個花鳥魚蟲市場。但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多數水族市場缺乏特色,門店普遍相同,就連場景擺設都有撞車,所售商品更是相差無幾。再者,多數水族店規模很小,如本西花鳥市場平均每家店面面積20 m2左右,十分擁擠狹小。而通常水族店旁的馬路邊常被一些零散的水族銷售者占據,他們多為水族愛好者,以出售自養的魚和水草繁殖出的小苗作為飼料等其他所需品的補給之用。水族市場固然熱鬧,但存在雜、亂、無序等諸多缺點。消費者多數并不注重商品本身,而只是被表面火熱的市場氛圍所吸引。
2.2 商品品質不佳 調查發現,上海水族市場上低端商品居多。以金魚和錦鯉為例,從育苗場流通到水族市場前,要經過6次(至少3次)以上的嚴格篩選,而流入上海乃至全國市場的基本為被篩選淘汰的商品,不僅觀賞價值低,更有可能由于病害等原因無法飼養或短時間內死亡。馬路邊流動市場的商品質量則更為低劣,該類商品的出售,極易影響消費者成功飼養的信心,降低其對觀賞魚的養殖興趣。另外,走訪各水族市場會發現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便是缺乏打理。觀賞水族生物多種多樣,色彩絢麗,卻很少有店面能給人以光鮮亮麗之感,打理不周不僅使店面失去光彩,也會對水族生物生長產生危害。水草缸長藻長螺,魚類長霉菌,生理狀況差的魚和水草被消費者購買后非但飼養不長久,還對養殖環境中其他生物帶來諸多不利。專業的水族愛好者在購買商品的時候多會精挑細選,以尋找自己滿意的產品,有時候更傾向于購買能夠讓其“一見鐘情”的商品。然而在調查過程中,鮮能發現讓人特別欣喜的商品。
2.3 競爭無序,缺乏管理 市場需要適當的競爭刺激發展,而無序的競爭則適得其反。市場經營的有效管理對于水族市場來說至關重要,沒有強力有效的法制管理,水族市場的發展則可能給社會帶來負面壓力。對于流動商販來說,成本投入不高,交易流程簡單,塑料袋裝魚便可出售,報紙鋪地即可成為水草攤位。由于商販眾多,水族市場上的雜、亂、無序也就難以避免。小商小販產品質量差,銷售價格較低的無序銷售方式,對一些專業水族店的商品銷售形成沖擊。無序競爭帶來的惡果是在商品價格降低的同時,商品品質也直線下降。通常除了專業水族店內器材和高檔魚種商品能夠保證質量和售后服務外,其他店家基本不會提供質量保證和良好的售后服務。售出的商品缺乏售后對于商販而言就可避免承擔售后風險,也就難免給了以次充好的奸商可乘之機。
2.4 買賣雙方知識和技術不足 調查過程中發現,市場店面中水草暴藻長螺、魚類體弱長病等現象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店家水族知識和技術不足。縱觀水族市場,生長狀態極佳的生物比例較低,而狀態不佳的生物比例很高。觀賞水族生物主要的價值在于其觀賞性,只有健康的生物才能展示最繽紛絢爛的色彩、優雅多姿的體態和泳姿,因此,在生物飼養、打包、運輸等各方面都應小心謹慎。如果條件許可,還應對水族生物做專業檢疫工作。然而當前多數水族銷售者專業知識不足,水族生物的健康和品質無法得到保障。消費者中也不乏水族文盲,他們對觀賞水族并不了解,只是簡單地覺得好看、好玩而進行消費,該類群體在交易中難免吃虧。外觀漂亮的珊瑚、海葵和小丑魚的海水缸確實給人以購買的欲望和沖動,但一番活潑絢麗之景的展示需要專業的水族知識維持。而商販通常會告知消費者,維護相對簡單,只需定期換水加鹽即可。這種欺騙性交易的存在,會嚴重損害消費者的利益,降低其養殖水族生物的興趣。另外,市場上購買的魚多不提供打包服務,消費者只能使用諸如塑料袋等簡易工具分裝,這種簡單粗糙的處理,多會導致水族生物缺氧或刮傷現象出現。
3.1 發展理由
3.1.1 豐富群眾業余生活。觀賞水族生物種類繁多、色彩多樣、形態萬千,有各種新鮮奇特的生物可供欣賞和購買。作為一個國際化大都市,上海居民生活節奏快,若在閑暇之余,能有水族生物相伴,不失為人生一大樂趣。對于一名水族愛好者來講,游賞水族市場更是樂趣無窮。在上海,水族市場的范圍分布廣,經銷門店數量多,從側面反映了休閑水族在上海百姓生活中的地位,倘若集中在一起,實力不容小覷[11]。
3.1.2 促進相關產業發展。水族市場作為社會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行業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也能推動其他相關行業發展。觀賞水族的養殖系統必須以適宜的飼養環境為保證,以成品水族缸為例,其器材配件包含燈架、燈具、玻璃鋼、氣泵、水泵、過濾系統、缸架等。燈具對水草生長不可或缺,若想水草保持良好的狀態,就必須模擬自然光照,為其提供適宜的光照條件以進行光合作用。不同水草對燈照要求不一樣,這種需求會促使金鹵燈、白熾燈、日光燈等各種燈具得到革新發展。不同的飼養對象和飼養方式對養殖玻璃缸的大小、尺寸、形狀、透光、厚度等要求也不同,推動了玻璃行業的不斷發展以滿足千姿百態的水族生物的飼養需求。
3.1.3 緩解就業壓力。隨著我國高校不斷擴招,高校畢業生的人數逐年增加,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刻不容緩。水族行業的興起與發展,不僅為廣大畢業生提供了更多選擇,更因其行業與其它各大產業相互密切關聯的特性,使相關行業對社會人才的需求量得到提升,可供畢業生選擇的就業空間進一步擴大。因此,水族市場的發展能直接或間接地緩解就業壓力。
3.2 發展趨勢 自1980年6月1日國際觀賞漁業組織(OFI)在意大利羅馬創建之后,觀賞水族業貿易協會(DATA)、海洋水族理事會(MAC)和亞太觀賞魚聯盟(AOFU)等國際觀賞魚組織相繼成立。在有關組織的引導下,世界觀賞魚業得到高效發展,美國、日本及一些歐洲國家觀賞魚行業發展迅猛。美國是世界上進口觀賞魚最多的國家,飼養觀賞魚的人數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10%,40%的家庭擁有數個水族箱,其進口觀賞魚總量的90%來源于亞洲[12]。我國是亞洲漁業之最,觀賞水族發展迅速。2008年廣東省觀賞魚養殖面積超過2 000 hm2,年產苗種量超過7億尾,產值超過10億元;2009年北京市觀賞魚養殖面積達1 000 hm2,年生產各類觀賞魚苗超過2.5億多尾[13],另有鞍山、浙江、天津、福建等地觀賞水族業發展勢頭迅猛。
觀賞水族業在上海雖起步較晚,但近年來發展迅速。上海市連續成功舉辦了8屆上海國際休閑水族展。上海國際休閑水族展覽會旨在推動長三角地區休閑漁業的發展,將上海打造成我國觀賞魚集散中心[14]。水族展會的舉辦,讓人們更多地了解觀賞水族,吸引了眾多水族業內外的人士進行交流,促進觀賞水族產業的發展。
根據2013年《上海統計年鑒》數據,上海市漁業產品出口總額由2002年的5.78億元增至2008年的15.8億元,盡管從2009年到2012年間出口總額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平均每年9.57億元的水平,占年平均農產品出口總額的77.3%[15]。漁業出口的穩步發展給休閑漁業市場國際化發展創造了條件。
作為發展迅速的國際化大都市,上海有良好的國際化市場和文化背景,日益蓬勃發展的經濟蘊藏了巨大的市場潛力。上海有浦東和虹橋2個國際機場以及洋山港、外高橋、張華浜等多個國際貨運港口,滿足了觀賞水族國際化運輸的條件需求,這為上海市觀賞魚國際化發展奠定了基礎。上海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熱同期,氣候溫和濕潤,光照充足,雨量豐沛,水資源豐富。另外我國東海漁業資源富饒,大陸架魚區的魚類有727種,外海有346種[16],給海水觀賞魚發展提供了資源條件。綜合國際水族市場的發展趨勢和國內水族市場的發展現狀,結合上海水族發展的實際情況分析,觀賞水族在上海具有巨大發展空間,在不久的將來,上海定會成為國際化觀賞魚交流、中轉和集散中心。
[1]CAO L,NAYLOR R,HENRIKSSON P,et al.China’s Aquaculture and the World’s Wild Fisheries[J].Science,2015,347(6218):133 -135.
[2]KOLDEWEY H J,MARTIN-SMITH K M.A global review of seahorse aquaculture[J].Aquaculture,2010,302:131 -152.
[3]WHITTINGTON R J,CHONG R.Global trade in ornamental fish from an Australian perspective:The case for revised import risk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J].Preventive Veterinary Medicine,2007,81:92 -116.
[4]霍鳳敏,章之蓉,鄒記興.中國觀賞魚產業發展概況[J].河北漁業.2010(1):51-53.
[5]張飲江,謝文博,李超,等.上海觀賞水族市場的現狀與展望[J].水產科技情報,2008(5):209 -216.
[6]上海養殖觀賞魚年總產值超億元[EB/OL].(2008-10-10)http://www.sh.xinhuanet.com/2008 -10/10/content_14598066.htm.
[7]平瑛.上海觀賞魚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J].商場現代化,2006(36):242-243.
[8]TLUSTY M.The benefits and risks of aquacultural production for the aquarium trade[J].Aquaculture,2002,205:203 -219.
[9]董少杰,陳學亮,侯俊利,等.世界海水觀賞魚貿易[J].天津農業科學,2007(3):5-6.
[10]王春元.金魚的變異與遺傳[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122.
[11]郝博浪.淺析上海水族市場的發展[J].水族世界,2010(3):164-169.
[12]陳思行.全球觀賞漁業發展概況[J].水產科技情報,2010(3):143-145,149.
[13]王德芬.讓“水族”進入千家萬戶——我國水族產業發展有關問題的思考[J].中國水產,2010(4):5-10.
[14]林龍.“繽紛水族、和諧生活”——第六屆上海國際休閑水族展圓滿落幕[J].水族世界,2011(5):156-157.
[15]上海市統計局.上海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3.
[16]我國的海洋生物資源[EB/OL].(2012-06-20)http://www.qsng.cn/hyzlg_hyzy/2732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