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王建宏
公立醫院改革南充探路“合”戰略
本刊記者 王建宏
2011年6月,四川省南充市作為公立醫院改革省級試點地區,以三甲醫院南充市中心醫院為龍頭,聯合該市47家醫療機構,成立了南充市醫療集團,集團內實現相互協作、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共同發展。
2015年5月,南充和重慶等全國17個城市一起,被列為第二批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系試點城市,南充也是目前四川省唯一一個被列入試點的城市。
南充,位于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游,幅員面積1.2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760萬,是西部欠發達地區、四川省第二人口大市,也是醫療大市。現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8780所,醫院114所,其中公立醫院37所、民營醫院77所,有三級醫院5所、二級甲等綜合醫院7所、二等甲級中醫醫院8所。先后建成國家級重點專科(學科)2個,國家級中醫先進縣2個。醫學教育、醫學研究、醫療臨床、醫療應急綜合實力居川東北首位。
2011年,南充市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確定為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市。四川省副省長陳文華在調研中指出,要用科學發展的策略和科學的法人治理結構管理醫院,解決好用人機制、分配機制、財政保障機制等問題,同時破除“以藥養醫、以藥補醫”的問題;要在公立醫院改革中選配好醫院院長、大力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好補償機制、健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同時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發展,加大民營醫療衛生機構發展。
試點期間,南充市委市政府圍繞“增總量、建機制、減負擔、促健康”的總體思路和“百姓得實惠、醫生受激勵、醫院獲發展”的改革目標,經過3年多的積極探索,在推進管辦分開、政事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等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效。
2011年5月28日,南充市順慶區公立醫院管理局掛牌,王定輝也從儀隴縣衛生局局長任上,轉身成為順慶區公立醫院管理局局長。
南充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說,公立醫院管理局的成立,從內容到形式,實現了公立醫院“管”和“辦”的徹底分離、脫鉤。
公立醫院管理局代表區政府履行出資人的職責,主要負責轄區內4家公立醫院的投融資決策、資產處置、組織實施院長選聘、醫院績效考核等;而公立醫院原來的上級主管部門衛生局,主要職責是區域醫療衛生發展規劃、資格準入、規范標準、服務監管等行業管理。
“原來的醫療事故責任鑒定,都是由衛生部門主導,難免有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之嫌,患者、家屬不信服。”醫管局推出一個新的舉措,緩解日益緊張的醫患關系——由順慶區司法局牽頭,建立醫患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能夠比較公平公正地調解、裁決醫療糾紛,維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
公立醫院改革沒有現成的經驗和模式,不能照抄照搬。為此,南充市鼓勵各地根據自身實際,大膽探索。閬中市在公立醫院改革中,按照“資產管理單列單管、行業管理保留強化”的思路,將公立醫院的資產管理全部納入該市公共資產管理中心。公共資產管理中心負責資產管理、財政投入規模及方向、大型基建投資、大型醫療設備購置等重大事項決策;同時,在衛生局設立公立醫院管理辦公室,負責公立醫院的規劃布局、績效考核結果運用等。
2015年1月,南充市出臺《關于建立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的指導意見(試行)》,《意見》指出,南充將建立公立醫院管理新模式,設立理事會、院務會、監事會,堅持醫院責權利相統一、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管理權和監督權相制約、激勵和約束機制相結合的原則。
南充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說:“以前,在醫院的管理過程中,決策、執行、監督沒有明確界定。現在,設立理事會主要目的就是界定權責。理事會作為醫院決策機構,擁有醫院發展決策權、經營監督權、人事任免權、考評獎懲權、薪酬核定權;有權審定醫院的發展規劃、年度計劃、財務預決算方案、對外合資合作等事項,研究決定醫院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大型設備采購等事項。同時,對醫院院長實行年薪制。以前,公立醫院院長薪酬由醫院自行制定,現在將逐步實現院長薪酬由同級財政預算,經理事會考核后報醫管委批準執行。其薪酬與考核指標息息相關,比如醫院醫療質量、完成任務情況等。醫院等級不同,考核成績不同,院長的薪酬也不同。”
在公立醫院“去行政化”的路徑選擇上,南充是這樣做的:醫院首先成立監事會、理事會,公布院長任職條件,面向社會公開選聘;院長組閣,成立院務會,院務會設定崗位,以崗定薪,選聘中層干部,科室聘用職工并實行雙向選擇。
完善醫院法人治理結構,逐步過渡發展到院長職業化,就如同職業經理人一樣,可以自由流動。
建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是南充公立醫院改革的重要舉措,這是一種全新的公立醫院管理模式。設立理事會、院務會、監事會,形成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制衡的運行機制,使公立醫院逐步成為充滿活力的獨立法人實體。這種現代化管理體制將更有利于醫院發展。
南充市中心醫院檢驗中心醫生正在為患者服務
母其文博士(右)在工作中
對于公立醫院改革,各地開始出現不同的思路和做法。有安徽式的限號做法,旨在通過限制三級醫院的服務量來引導病人往基層走。也有深圳式做法,干脆做大,把六家公立醫院合并成集團,按照功能分為9個中心。
2011年6月23日,是南充醫改歷史上值得記錄的日子。
這一天,發生了兩件影響深遠的事情。一是以三甲醫院南充市中心醫院為龍頭,聯合該市47家醫療機構,成立了南充市醫療集團。集團內實現相互協作、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共同發展;二是南充市中心醫院與順慶區政府簽訂協議,共建共管南充市第三人民醫院。
“成立醫療集團,不是簡單地做加法,而是合理地配置醫療資源,發揮其最大效益。”南充市中心醫院相關負責人說,“集團內有社區醫院、基層醫院,還有三甲醫院,可以真正實現病人的三級分流,不需小病小痛都到大醫院擁擠,大醫院的后期康復病人也可以直接轉到社區醫院,節約了醫療資源,降低了醫療費用。”
在“合”的戰略下,一個醫院集團下設不同的功能單位,比如把檢驗分撥到一個中心去做,確實可以提高運作效率,也提高了過去一些檢驗能力不完善的機構的服務能力。“合”的優勢還包括跑量,有助于采購藥品和耗材上的談判,以及各個層面人才的統一培訓,統一考核等。
集團成立了區域病理診斷中心、醫療檢驗中心、全面開展病理集中檢驗,不斷實現優質資源實時共享。投資1億元建成市級區域臨床影像、心電集中診斷中心,大力開展大型醫院與基層醫院之間信息即時傳輸和統一診斷,更多老百姓在基層享受到三甲醫院診斷服務,繳費還是基層醫院的標準。影像中心教授羅賢斌介紹,目前,該中心已聯通全市70多家鄉鎮衛生院及民營醫院的影像即時傳輸,完成集中診斷14萬余人次,為基層患者節約診斷費2530萬元。今年4月,南部縣伏虎鎮中心衛生院在凌晨1點40分上傳了一名4歲小患者的急診片子,8分鐘后,南部縣伏虎鄉鎮中心衛生院便接收到了診斷結果,為患者的及時救治贏得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