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靜 付靜 本刊記者 陳天航 周淼葭
四川宜賓興宜村鎮銀行:深耕市場 揚帆藍海
胡靜 付靜 本刊記者 陳天航 周淼葭
四川宜賓興宜村鎮銀行成立于2010年12月,一直致力于服務小微企業,服務“三農”,扶持縣域實體企業,將有限的信貸資源主要用于支持涉農企業和農戶。截至2014年末,興宜村鎮銀行儲蓄存款達33,613萬元,占比從年初的24.49%上升到34.79%;涉農貸款余額56,695萬元,比年初增加19,000萬元,占全行貸款余額的82.60%;小微貸款余額48,744萬元,比年初增加21,660萬元,占全行貸款余額的71.02%。如此數據,是興宜村鎮銀行在過去的工作中交出的一份令人振奮的答卷,經營成效有佳績,盈利能力日漸提高,在加快業務發展步伐的同時,實現了業務經營的穩中求進。
在談到興宜村鎮銀行的網點建設方面,董事長黃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客戶對銀行的印象來自網點,通過對網點的視覺感受,軟體服務,流程體驗以及產品、營銷等方方面面的感受,來給銀行總體打分。因此,銀行的競爭決勝在網點。”近年來,興宜村鎮銀行始終把網點渠道建設作為強化服務的基礎工作,不斷延伸服務半徑,“多點多極”加快網點布局,快速打通了營業部、濱江支行、屏山支行支持“三農”“小微”“輸金活血”的網點脈絡。以此保證構筑起做大做強的廣闊空間。
興宜村鎮銀行科學合理的網點戰略布局,不但有利地發揮了本土銀行優勢,快速取得了市民認可,提高了企業知名度,拓展了客戶覆蓋面,帶動了資源集聚,形成強大合力共促經濟發展;而且,作為新興的農村金融機構,其網點的觸角迅速彌補了縣域農村金融市場服務的不足,為地方經濟發展、特別是小微企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為廣大城鎮居民和個體工商戶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支持。
宜賓縣營業部在做強做大中強化貸款管理,積極組織存款,經營管理好城區網點,探索鄉鎮網點及業務發展經驗,利用村鎮銀行自身靈活、快捷的優勢,在大銀行顧不到、看不上的地方來發展穩定自己的市場和客戶群,通過日常業務、感情的紐帶交流,培植優質核心客戶群,反哺支持銀行,為戰略發展殺出一條路。
此外,位于翠屏區的濱江支行,近年來繼續加大對公存款營銷力度,輔助吸收儲蓄存款,做好社區居民服務,持續支持“星級農家樂”、專合社、園林公司等特色產業,進一步發揮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等信貸產品的市場作用和社會效益。而位于屏山縣的屏山支行則堅持市場定位,以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戶等客戶作為業務發展目標,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小銀行特有優勢,揚長避短、因地制宜地推出適合當地業務需求的產品,有針對性地拓展業務,以差異化的服務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
可見,區分不同的服務對象、客戶群體以及行業特征,積極探索設計符合農村經濟特點和小微企業的金融產品,滿足不同客戶的融資需求,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強理念創新、產品創新、擔保創新、業務流程創新,推出有自身特色的金融業務,是村鎮銀行當下發展壯大的有效途徑。
興宜村鎮銀行參加宜賓市商業銀行首屆員工運動會
組織員工到宜賓漢王山監獄接受警示教育
近兩年來,興宜村鎮銀行的市場定位愈加準確清晰——始終堅持“支農支小”的市場定位,在城鎮居民較密集的地方或即將密集的地方設置網點。更值得一提的是,興宜村鎮銀行逐年加大涉農信貸投入,扶持小微企業生產,切實提高貸款效率,僅2014年就新增貸款2.3億元,實現了貸款市場的穩步擴張;戶均貸款66萬元,堅持了小額分散的貸款原則,既維護了銀行的客戶群體,也是風險防范的有力措施。
貸款市場的穩步擴張,是興宜村鎮銀行堅持把貸款營銷作為履行支農責任與大力拓展業務的重要任務來抓而獲得的顯著成效。截止到2014年末,興宜村鎮銀行各項貸款余額68,637萬元,較年初增長22,991萬元,增幅為50.37%。涉農貸款、小微企業貸款均達到了銀監部門“兩個不低于”目標。
為了獲得顯著的業務成效,興宜村鎮銀行加大了涉農信貸投入。始終堅持支農定位,將受益于政策的農業產業化企業列入優先支持對象,積極擴大授信投放,優先支持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現代農莊、農業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村小城鎮建設、農產品市場的發展。除此之外,更是積極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建立政銀企合作機制,重點加強與政府(包括各類園區、商會、協會)和小微企業的溝通聯系,通過座談和實地考察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市場前景和還貸能力,從而鎖定客戶對象。提高工作效率也是興宜村鎮銀行的有效手段,進一步發揮小微企業貸款專營機構作用,在風險管控到位的前提下,對重點客戶、優質客戶開辟“綠色通道”,切實提高貸款效率。最后,興宜村鎮銀行還積極開展“陽光信貸”。進一步完善機制,修訂授信操作管理辦法和客戶信用等級評定辦法,細化授信分類、條件和流程,對客戶授信實行動態監測,使得經營效益持續改觀。在保持前期優良作風的基礎上,2015年還重點將“陽光信貸”延伸至更多的小微企業、農村新型經濟合作組織和個體工商戶,不斷實現信貸業務的產品化和品牌化。
在服務三農、服務小微、服務城鄉居民的市場定位上,興宜村鎮銀行深挖農村廣闊的藍海市場,同時針對市場進行細分,更精準地劃定村鎮銀行的客戶群,實行差異化發展,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間。除了繼續深耕農村金融市場、加大支持現代農業發展的力度之外,更是重點加強對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現代農莊、農業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村小城鎮建設、農產品市場的信貸支持。促進農業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的發展。
此外,興宜村鎮銀行還努力提升支農服務水平,例如做活信貸產品——區分不同的服務對象、客戶群體以及行業特征,積極探索設計出“快貸通”“流動資金貸款”“聯保基金會貸款”等符合農村經濟特點和小微企業的金融產品,滿足不同客戶的融資需求,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強理念創新、組織創新、產品創新、擔保創新、業務流程創新,推進信貸操作標準化、管理模式創新化、信貸產品系列化、營銷隊伍專業化的建設;做優“金融服務進村”工程——積極開展“鄉村通”布點工作,提供便捷的農村金融服務。
興宜村鎮銀行董事長黃強(右)陪同宜賓銀監分局局長黃將(左)在該行調研指導
現有貸款的風險隨著經濟下行而壓力加大,尤其是企業信貸風險更需加強監管,為此,宜興村鎮銀行對信貸客戶查 “三品”, 看“三表”,核實客戶的資金需求額度和真實性,把好信貸準入關;在強調第一還款來源的前提下,重點核實擔保人資格、信用情況和保證代償能力,核實抵押物真實性、市場價值和變現能力,定期審核抵質押物價值變化情況,將貸款第二還款來源落到實處;在收益覆蓋風險的原則下,制定符合市場的貸款利率定價機制,對信用等級不同的信貸客戶執行差別利率,促進客戶自覺提升信用意識。強化貸后管理,落實管戶經理責任制,加強貸后定期檢查,監督客戶信貸資金真實使用,督促貨款及時歸行,保證貸款利息和到期貸款的及時收回。
此外,在著力控制不良貸款、提升信貸資產質量上,興宜村鎮銀行也有自己的一套。一是加強風險排查。結合2015年組織開展的不良貸款隱患清查,對排查出的信貸風險隱患以及已暴露風險進行梳理和分類排隊,針對不同情況落實不同的整改措施,逐項整改到位。二是準確資產分類。針對個別支行存在分類基礎工作薄弱、操作流程執行存在偏差、檔案管理不完善等現象,嚴格執行該行的分類標準,重新梳理分類流程,加強業務培訓,加大檢查考核力度,保證分類工作的準確性和嚴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