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2015-12-22/ 第11版面/環球財經 /作者: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高石 本報記者 倪浩 ●王一茗
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小幅收漲,中間價結束“十連跌”。外媒稱,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此輪下跌,已經創四年半以來新低。中國學者孫立堅2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人民幣持續貶值是由國外和國內環境共同造成的。而對于人民幣貶值,最關鍵的是解決實體經濟問題,而不是本末倒置過分關注匯率走勢。
內外因造成人民幣貶值
數據顯示,人民幣經歷“十連跌”累計跌去近千基點后,21日迎來上漲,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4753,較前一個交易日上漲61個基點。
今年下半年以來,人民幣出現兩波比較大的跌勢。第一波是在8月份,受股市下跌影響,市場對人民幣匯率和人民幣資產都出現恐慌情緒,擔憂資金外流,導致流動性緊張。而開始于11月份的第二波跌勢則是在市場預期之內的,是對多個外部事件的消化,逐步釋放了市場對人民幣貶值的預期。
人民幣這一波跌勢的背景已經發生深刻變化。11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執行董事會在華盛頓宣布,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的貨幣籃子。人民幣成為繼美元、歐元、英鎊、日元之后,IMF籃子貨幣的第五個成員,人民幣國際化的腳步邁出關鍵一步;之后,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將根據一籃子貨幣的價值來衡量人民幣,雖然這個“籃子”僅僅只是一種相對的指引,而不是一種絕對的技術標準,但此舉令市場頗為意外,人民幣正在進一步與美元“脫鉤”。
市場普遍認為,此輪人民幣連續多日貶值顯然是受美聯儲加息的影響。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2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稱,國際上,隨著美國退出寬松政策以及全球對美國經濟的樂觀預判,市場預期美元將繼續強勢,新興市場國家貨幣拋壓明顯。與以往不同,人民幣匯率目前已處于一個較高開放度,匯率中間價走向市場化機制,因此外部環境很容易促成人民幣匯率貶值。內部環境上,孫立堅認為,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通縮預期增強,也對人民幣貶值形成極大壓力。
貶值對誰有益
分析人士認為,人民幣貶值可以促進中國出口,緩解失業,刺激樓市和股市。比如能夠直接帶動紡織、服裝、電子產品等的貿易出口,間接促進船舶運輸業等板塊的走強。這些出口貿易的活躍一定程度上會帶動就業的增加,從而增加經濟的活力。但同時面臨的問題是資本加速離開,這從近幾個月中國外匯儲備數字上的變化即可看出端倪。
孫立堅認為,人民幣名義匯率過度貶值會導致財富貶值,包括國家外匯儲備以及民眾手中的人民幣資產縮水。雖然目前人民幣名義匯率貶值明顯,但是相對于其他國家貨幣更快貶值,人民幣實際匯率還在升值中,這就會造成中國出口競爭力實際在下降,而出口不振則會影響國內消費水平。因此,孫立堅認為,適度允許人民幣貶值,會增強中國出口競爭力。
貶值周期何時結束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稱,實際上,在今年美元強勁走高的情況下,人民幣仍是世界上最堅挺的貨幣之一。今年迄今為止,人民幣兌美元僅下降4.5%。與此同時,歐元兌美元匯率下跌10%,澳元兌美元下降12%,韓元兌美元下降7%。外界認為,從長期來看,人民幣不存在大幅貶值空間。原因是,中國的經濟仍保持中高速增長,增長態勢沒有改變;中國貨物貿易還有較大順差,外商直接投資和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都在持續增長;中國外匯儲備也非常充裕,保持人民幣穩定的內部因素并沒有變。
孫立堅表示,人民幣匯率走勢或者貶值周期何時結束,這并不是問題關鍵。香港回歸前后,大量外資包括港資紛紛撤離內地。但是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經濟騰飛,撤離內地資金開始回流,人民幣也開始由貶轉升。目前情況下,他認為,不如徹底釋放人民幣貶值壓力,消滅做空人民幣勢力,在此基礎上人民幣反彈力量會比較強勁。▲
環球時報2015-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