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江 屈延濤
(哈爾濱丁香島漁業有限公司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黑龍江鱖魚早繁新技術研究
趙文江 屈延濤
(哈爾濱丁香島漁業有限公司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黑龍江鱖魚自然繁殖的時間為6月15日左右。本試驗通過提溫培育親魚,將鱖魚的繁殖時間提早30d。4月12日開始給親魚池提溫,到4月15日水溫達到25℃。親魚精心培育30d,于5月15日進行人工催產。共催產258組,實產236組,產卵率為91.47%。受精率為86.37%,孵出水花約2020.16萬尾,出苗率為76.69%,平均每組出苗8.56萬尾。結果表明,黑龍江鱖魚可以提早30d進行繁殖。
黑龍江鱖魚 早繁
鱖魚Sinipercachuatsi(Basi1ewsky),又名翹嘴鱖、桂花魚,隸屬鱸形目,鮨科,鱖亞科,系我國四大名貴淡水魚之一。黑龍江地方名為鰲花,被民間列為黑龍江水系名貴魚類“三花五羅”之首,廣泛分布于黑龍江水系。
鱖魚歷史上曾是黑龍江標志性的特產魚類,但由于自然資源的銳減,天然水面的野生鱖魚已經很難見到蹤跡,所以鱖魚人工養殖的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近幾年,鱖魚人工繁殖已在各地嘗試性開展,但規模化繁殖效率不高。哈爾濱丁香島漁業有限公司開展了鱖魚規模化早繁試驗,并提出了鱖魚早繁親魚培育、孵化生產新的操作程序,以其為鱖魚大規模人工早繁生產提供基礎材料。
1.1 親魚挑選及培育
捕撈黑龍江流域野生鱖魚,經過馴養培育作為親本。挑選3齡~5齡,體重1500g~2500g野生鱖魚作親本在繁殖前經過數月的池塘培育。將鱖魚套養在家魚親魚培育池中,在家魚親魚培育的基礎上,加強水質管理,增加投喂鰱、鳙魚種作為鱖魚親魚的補充餌料,培育出的鱖魚親魚成熟度較好。在家魚親魚塘中每畝套養鱖魚親魚40尾~50尾,塘內餌料魚的總量包括天然生長的野雜魚應接近于鱖魚親魚的重量,不足部分補投喂鰱、鳙魚種。
4月8日,將越冬池親魚移入陽光棚室內親魚池(水溫為10℃)。利用光能結合地熱能以每天升高2℃的速度,給親魚池水升溫。到4月15日,將親魚池水溫提升到25℃左右,并保持一個月。親魚池位于陽光棚溫室內,面積為600m2,注入1.5m深水,蓄水量為900m3。親魚飼養密度為2~3尾/m2,培育用水為錳沙濾地下水。流水培育,日換水量為培育水體的2~5倍,連續充氣,pH7.6~8.7,溶解氧保持在6mg/L以上,光照強度100~500 1x,光線應均勻、柔和。
親魚池水溫升至15℃時(4月12日),對親魚進行強化培育,采取一次性投足1∶10-15規格在50g/尾左右鯽魚、鳙魚等幼魚,確保餌料魚適口充沛。
1.2 人工催產
雌雄親魚均經嚴格挑選,,以性腺發育良好為首選條件。催產前將篩選的親魚移至圓形催產池(面積10m2、水深約0.6m),雌雄分開(按比例2∶1控制數量),每池放養3~5尾。采用微流水刺激,5~6h交換1次,水溫25℃左右,溶氧量8mg/L。
采取二次注射法,,第一針每公斤雌魚注射2μgLHRH-A3,雄魚不注射;第二針每千克雌魚注射10μgLHRH-A2+1000IUHCG,,雄魚減半。效應時間為15~25h。實際操作時,注射劑量視親魚成熟度適當增減。
1.3 授精和孵化
通過擠壓親魚泄殖孔得到精液和卵子。雄魚精液預先采集后放入4℃的冰箱中保存備用,檢查選用成熟好、活力強的精液用于人工授精。
采用體外干法授精。將采得的精液與卵子混合于1L的燒杯內,混合均勻后加水攪拌20~30s。將受精卵漂洗干凈后,移入500L的孵化桶中孵化,密度為600~800粒/L。孵化期持續5d左右,控制水流10L/min,水溫22~24℃,溶氧6~7mg/L,pH7.5~8.6。加強孵化管理,避免受精卵聚集,及時移除死卵,防止水霉的發生,統計受精率、孵化率。
開口餌料的供應。鱖魚卵孵化經45h~55h開始脫膜。鱖魚苗出膜后90h~110h卵黃囊完全被吸收,開始轉為外源性營養。在鱖魚剛出現脫膜時進行團頭魴的繁殖,使團頭魴的出膜時間與鱖魚開口攝食同步,確保鱖魚一開口即可食到適口團頭魴嫩苗,以后定時打樣觀察餌料魚的密度及鱖魚苗的攝食情況,及時補充餌料苗,使餌料苗的密度保持在鱖魚苗的10倍以上。鱖魚苗開口后,每隔3d繁育一批魚苗作為后續餌料,保證鱖魚充足的餌料。同時,視情況逐步降低水流流速,減少魚苗的體能消耗。

1.4 繁殖效率的評價指標組出苗尾數:催產一組鱖魚生產的下塘鱖魚仔魚尾數。

2014年鱖魚人工早繁情況
催產258尾鱖魚,其中236尾產卵;產卵率91.47%,受精率86.37%,出苗率76.69%,平均每組出苗8.56萬尾,共孵化出2020萬尾魚苗。
3.1 親魚提溫時間和效果
一般而言,動物繁殖的總積溫是相對恒定的,水溫是親魚性腺發育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在本實驗中,親本室內培育所處環境比同期室外水溫高13~15℃,使親魚性腺快速發育達到性腺成熟,從而實現鱖魚提早繁殖的目的。
本實驗于4月8日對親魚池進行提溫,每天升高2℃。到4月15日,即將親魚池水溫提高到25℃。并在此溫度下,培育一個月。5月15日檢查,發現絕大部分親魚性腺已發育近成熟,于是決定進行催產,而且效果明顯。這表明,黑龍江鱖魚親魚,翌年春季,只要25℃以上的積溫達到750℃日,性腺即可發育成熟。本試驗的提溫時間是恰當的。
3.2 保證良好的孵化用水
因本實驗室內培育親魚和孵化魚苗階段所用水為地下深井水,含氧量較低,鐵含量較高,經過曝氣增加含氧量和經過錳沙過濾降低鐵等雜質。如果曝氣和過濾效果不佳將降低受精率、出苗率。
3.3 加強親魚培育所需營養
親魚經數月室外和一月室內產前強化培育,人工繁殖時間由往年6月15日提前到5月15日,繁殖時間提早了30天,表明人工強化培育親魚可適當提早繁殖時間。雌性親魚在進入繁殖期間前,需要大量的蛋白質營養儲備,為卵巢卵粒發育提供營養,而野生鱖魚在野外的營養來源不充分,卵巢發育較慢。在親本培育期間,通過充分增加投喂多種活魚餌料,補充親本性腺發育的營養需求,促進親本性腺提前發育成熟,達到繁殖期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