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社區管理模式研究
耿志強,張啟龍,張敬,劉華雷
(河北省石家莊市新華區東焦街道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河北石家莊050000)
摘要:目的:通過對糖尿病兩種不同的社區管理模式研究對比,找出較好的糖尿病社區管理模式。方法:通過健康檔案選擇100例病情穩定,年齡40~70歲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單盲法,將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觀察組實施社區分層強化管理模式管理,對照組進行常規管理模式管理,干預一年后比較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結果:實施社區分層強化管理模式管理的觀察組空腹血糖控制達標率為72.0%,對照組空腹血糖控制達標率為48.0%;餐后2h血糖控制率觀察組68.0%,對照組52.0%。結論:通過社區分層強化管理模式管理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達標率可以明顯提高。
關鍵詞:糖尿病;社區管理模式;空腹血糖;血糖控制達標率;社區分層強化管理
文章編號:1006-6223(2015)12-2091-03
文獻標識碼:B
在我國糖尿病的患病率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變化而快速增加。我國首次調查糖尿病患病率是在1981年,調查了1979年至1980年十年我國成人糖尿病的患病情況,糖尿病成人患病率為 1% , 并與1994年至1995年進行了第二次調查,糖尿病成人患病率上升至 2.5% , 并發現有2. 5%糖耐量減低者。2013年在對我國18歲及以上成人樣本中,研究隨訪了98658名成年人,根據國際最新臨床診斷標準進行診斷的糖尿病估測患病率為11.6%。也就是說我國現有糖尿病患者約1.139億人。與30年前相比糖尿病患病率增加了十倍,是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疾病。糖尿病的患病率、致殘率和病死率以及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程度據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第三位[1]。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終生病,需要長期治療。餐后高血糖為2型糖尿病大血管的獨立危險因素,冠心病發生率和致死性冠心病發生率也逐年提高[2]。給國家和個人造成了巨大的經濟負擔。而糖尿病患者大部分時間是居家生活,家庭成員的關心、支持和監督是促進糖尿病康復的前提和基礎。因此,為控制醫療費用增長,減輕患者和國家經濟負擔,延緩糖尿病病情進展,延長患者生命,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 ,糖尿病的社區管理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自2013年6月開始對選定對象實施兩種不同管理模式的社區管理,對比兩組血糖控制情況,得出社區分層強化管理模式為更好的糖尿病社區管理模式的結論?,F報到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2013年6月石家莊東焦街道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選取中心轄區3個社區,通過社區糖尿病患者健康檔案采取抽樣法,將確診為糖尿病并愿意接受糖尿病社區管理的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按照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確診2型糖尿病患者;②有完全行為能力;③無神經系統疾病、精神病史和認知障礙。④病程在一年以上。共入選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男48例,女52例,年齡42~68歲,平均年齡為(58±5.6)歲。
1.2研究方法:將患者隨機分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50例,觀察組5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管理模式管理:每季度一次面對面隨訪,每季度免費做一次血糖,針對每次檢測的血糖結果給予藥物調整和健康指導。觀察組在與患者一季度一見面隨訪基礎上,實施社區分層強化管理:首先,將入選患者進行綜合評估并分組:①以年齡和學歷水平分組:根據不同年齡和不同學歷水平的患者,分成兩組,給予不同內容和形式的健康教育指導。指導患者如何檢測和記錄血糖及尿糖變化,了解糖尿病的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方法。年齡小、學歷水平高的一組19例,接受相對深層次的健康教育內容培訓,向患者講解糖尿病的病因、臨床表現,治療及轉歸;強調飲食控制和運動療法是糖尿病的治療重點,強調控制血糖對預防并發癥發生的重要性。每月一次,每次培訓1h;年齡大、學歷水平低的一組31例,進行多次強化教育,每兩周一次培訓,每次培訓2h。讓患者和家人同時參與培訓,便于監督和照顧患者用藥,提高糖尿病社區家庭管理效率。②以血糖控制水平進行分類管理:以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h血糖10.0mmoL/L為界線分成兩組:對血糖控制滿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或餐后2h血糖值<10.0mmoL/L),無并發癥的患者,預約三個月后進行下一次隨訪。期間進行相關健康教育知識培訓一次,并指導家庭自測空腹及早餐后2h血糖兩次;對血糖控制不滿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或餐后2h血糖值≥10.0mmoL/L)的患者,分析血糖控制不滿意的原因,調整藥物劑量、種類及用法,2周內隨訪,檢測血糖變化。對連續兩次出現血糖控制不滿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或餐后2h血糖值≥10.0mmoL/L)的患者,聯絡對口支援上級醫院專家會診,幫助調整降糖藥物,每3d隨訪,監督指導患者按時監測血糖,直到患者血糖調整到滿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或餐后2h血糖值<10.0mmoL/L)為止。
1.3研究工具:糖代謝指標檢測: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變化。
2結果
兩組血糖控制結果見表1、表2

表2 兩組餐后2h血糖水平比較 (n)
空腹血糖控制達標率觀察組72.0%,對照組48.0%;兩組比較χ2=6.000,P<0.01;餐后2h血糖控制率觀察組68.0%,對照組52.0%,兩組比較χ2=6.000,P<0.01。表明經過社區分層強化管理模式管理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達標率明顯提高。
3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生活方式疾病,控制血糖到合理范圍內可以明顯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所以,控制代謝指標最終降低并發癥和提高生活質量是社區慢病管理的最終目標。目前,我國大型三級醫院在醫療衛生服務糖尿病管理中擔任重要角色,但事實上三級醫院的數量卻不足全國醫院總數的10%。面對日益龐大的糖尿患者人群,三級醫院已不堪重負。因此,必須加快基層社區醫院的成長,才能使糖尿病患者都有機會享受從基層到專科系統全面的健康管理。與我國不同的是,發達國家從事糖尿病管理的專業人員主要在社區,許多科研項目也由社區完成。隨著我國醫療事業的逐步發展,國家對公共衛生事業投入的加大,政策向社區醫院傾斜,社區醫院越來越受到廣大群眾的重視,為了最大限度地調動社區各個方面的積極因素,急需建立完善的社區醫療體系。在社區中對糖尿病患者進行積極治療,使糖尿病患者保持標準體重、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提高糖尿病患者知識普及率,增強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延緩并發癥的發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為今后糖尿病患者社區管理模式提供具有科學性、有效性的依據。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管理規范》(2011版)中規定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服務規范,對糖尿病的社區管理提出具體要求。在符合《規范》要求基礎上對糖尿病患者進行綜合評估,并進行社區分層強化管理,與家庭自我管理相結合,針對不同分類給予不同的健康教育指導及分層管理。提高了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水平,提高了血糖控制達標率,減少了醫療費用,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Yang W,lu J,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 [J].N Engl Med,2010,362(12):1090~1101.
[2]方志平,孫旭東.餐后高血糖對2型糖尿病血管病變的影響[J]福建大學學報,2008,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