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尚偉

好產品不是滿足所有用戶的所有需求,而是聚焦某一個痛點,然后將這一點做到極致。
從創業伊始首推直流無刷電機應用于電動車,到中減震16踏板式電動車面世填補了行業空白,再到雙動力電機、同步變頻電機、全球首款全智能電動車的問世……新日一路走來,不斷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產品主義哲學。
用戶的要求都是合理的
一旦上升到哲學層面,那么一定是印刻到骨子里的東西,新日的產品主義情結也是來源于其創始人。新日電動車新聞發言人、總裁辦主任陳開亞告訴我們,新日董事長張崇舜就是一位產品主義者。他講了兩個例子:一是新日自創立以來所有的產品油泥模型,張崇舜都親自比劃過,有兩個身份至今他仍然不放,一個就是產品經理,另一個就是研發總監。新日與麻省理工MIT、荷蘭卡佛等科研機構的技術溝通都是董事長親自帶隊。二是張崇舜每年都會抽出2—3個月時間,帶著兩名司機和兩名產品經理,平均每天5個縣的進度,到一線的專賣店調研,聽取市場的意見。這最后一個例子尤其讓我們震撼。
張崇舜說過一句話:“用戶的要求都是合理的。”為了充分了解用戶需求,新日每年都會請許多調研公司做市場分析,還花巨資聘請了一個時尚顧問團,請國際頂級的造型師和設計師為新日的產品設計提建議和進行評估,同時新日內部還有一個叫作“陽光俱樂部”的組織,由經銷商、領導層和質量、生產等部門人員組成,組織有自己的微信群,群里一個重要的議題就是“大家來找茬”,讓經銷商找產品質量問題,然后各部門會同解決。
好產品不是做廣度,而是做深度
周鴻祎說過,好產品的衡量標準就是讓用戶離不開你,對于好產品的定義,新日也有自己的理解——滿足了用戶特定需求的產品就是好產品。注意,是特定需求而不是所有需求,這也是最近幾年新日戰略轉型的一個理念:做減法,走精品路線。
陳開亞告訴我們,過去新日有200多款車型,太復雜了,工廠沒法做,物料的調度、ERP系統都要崩潰,工人每天換線,效率也低。現在新日開始做減法,車型從原來的200多款進行了大幅減少,主要是市場反響良好的爆款和經典車型,這樣一來,零部件的通用性增強了,工人生產操作也熟練了,零部件也好供應了,售后服務也好支撐了,同時還節省了經銷商的展廳和庫房面積,不用堆那么多車和備件了。
好產品不是滿足所有用戶的所有需求,而是聚焦某一個痛點,然后將這一點做到極致,超出用戶的預期,而這也正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內涵。
最近幾年,電動車市場呈現出了一輪新的需求變革,以前,提到電動車,多數人關心的是電機是否動力強勁、電池是否持久耐用等零部件質量問題,而如今,很多消費者尤其是城市里的消費人群的關注點開始從品質的基本層面向深層次轉移,這就是由新日創領的電動車智能化潮流。
為了打造出讓用戶尖叫的智能化產品,新日與來自荷蘭、美國、以色列、日本的頂尖工程師、設計師開展合作,比如與荷蘭CARVER公司合作開發的國內首款搖擺智能電動汽車SUNRA-ONE,擁有世界上唯一的DVC傾斜系統,被認為即將引發中國的“駕馭革命”。
“好品質,看新日”,短短的六個字,背后卻隱藏著如此豐富的內涵。當下中國制造業缺的不是效率和執行力,恰恰是放慢腳步、精雕細琢的產品主義精神,這正是新日帶給我們的啟示。
(專題編輯:上 尉 3589021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