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玲 何里文 陳亮
摘要:運用DEA模型測算中國城市文化產業的投入產出效率。結果表明:城市文化產業投入產出效率整體不高,純技術效率明顯低于規模效率,地理分布呈現“東高西低”的特征,表明中國城市文化產業生產規模均不是帕累托最優。鑒此,應加速科技創新與文化產業融合、產業集聚發展,發揮文化品牌效應,加強公共文化設施投入,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資源,提升中國城市文化產業效率。
關鍵詞:城市文化產業;投入產出;效率
一、引言
受經濟發展、文化教育水平和文化鑒賞能力的影響,城市是中國文化產業的主要聚集地。中國城市文化產業發展是投入作用還是生產率提高的結果?城市文化產業效率變化趨勢呈現什么態勢?城市文化產業的影響因素是什么?這些問題的研究,對城市文化產業的資源調配和產業政策調整,都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
現有文獻中,文化產業效率研究較少,在測度效率的方法方面,多運用非參數的數據DEA法和SFA法,如王家庭、侯艷紅等對中國省域文化產業投入產業效率的測算[1][2],蔣萍等采用經濟普查數據和三階段DEA方法對中國省域文化產業效率的研究[3];在研究對象方面,多聚焦于省級層面,對省級以下的市或縣(區)層面的研究不多。如張仁壽等分析了廣東省等13個省市在2007年的文化產業投入產出績效[4];在研究時間跨度上,動態的面板分析較少,如何里文等運用Malmquist生產力指數模型,對中國31個省市2005-2009年文化產業全要素生產率變動以及技術變動的研究[5][6]。郭平等研究發現中國文化產業處在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呈現空間不均衡現狀[7]。在研究口徑方面,國家統計局頒布了相關文件,為規范文化產業范圍和統一文化產業研究口徑,發揮著重要作用[8][9]。
通過梳理發現,少量文獻僅僅從文化產業效率方面依據截面數據和面板數據兩個方面,對文化產業省級尺度的發展效率水平進行研究,尚存在以下改進之處:(1)采用非參數DEA存在四大問題:一是估計量收斂率偏慢;二是易受異常值影響;三是投入產出方向選?。凰氖且幠K阶饔?。而參數的隨機前沿生產函數法SFA法又存在兩個問題:第一,單一的指數函數測度技術非效率貢獻,結果易造成偏差;第二,需要重視模型的內生性問題,該因素會造成參數估計偏差,測度可信度不高。(2)在研究尺度上,多數學者將研究對象聚焦于省一級,省級以下的市或縣(區)層面研究較為少見,而文化產業的發展與城市發展密切相關,對城市文化產業效率的狀況的刻畫,比省域指標更能真實反映中國文化產業效率真實狀況,對指導中國文化產業提升和制定文化產業相關政策,更具有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
既有文獻為本文提供了良好基礎,本文將進行如下拓展:(1)研究對象從省域層面拓展到地級市層面,選擇國內98個城市作為研究對象;(2)引入EBM(Epsilon-based-measure)混合距離模型,將非徑向和徑向方法納入統一框架,彌補徑向計算方法在評價效率時要求投入或產出要素同比例變動假設的不足,完善非徑向計算方法忽略效率前沿投影值原始比例信息的缺陷。
二、研究方法
Fried等構思出一種全新的效率評價模型三階段DEA法[10],該方法與傳統的DEA方法相比較,其最大的優點在于完美地結合參數法與非參數法的各自特點,改變了過去非參數方法不能測度影響效率的因子和參數法受限于函數結構對去除影響因子無能為力的缺憾。該方法步驟如下。
第一階段,傳統的DEA模型的改進。將非徑向和徑向方法納入統一框架后,得到:
其中, 是最優效率值, 是徑向模型計算的效率值, 是第 個要素投入的投入松弛向量。 是第 個要素投入的權重, ,并且滿足 , 是一個重要的參數,它包含了徑向變動比例 和非徑向的松弛向量,且 和 需要事先確定。從模型中 項可以看出 為單位不變,所以 應被視為單位不變數值,反映投入資源 的相對重要性。
第二階段,構建文化產業效率SFA模型。Fried等認為傳統效率值存在一定失真性,傳統效率值大小由環境因子、隨機誤差因子以及內部協同因子組成。要想得到真實的效率值必需剔除環境因子影響。假設有n個子產業,每個子產業有m種投入,有p個環境變量對誤差值有作用,同時假設:
式(1)中, 為第i個子產業第n項投入的誤差值, 為i個環境變量, 表示環境變量的待估參數; 為環境變量對投入誤差值 的影響,得 。 為復合誤差項, 表示隨機干擾,并假設 ; 表示內部協同無效率,并假設 服從正態分布,即 , 和 獨立不相關。假設: ,當R趨向近1時,內部協同因素占優勢;當R趨向于零時,隨機誤差的影響占優。
將SFA回歸結果 糾正各子產業的投入項,機理是將所有的子產業調整到一樣的環境下,兼顧隨機干擾的作用,測算出純粹反映各子產業內部協同水平的值。糾正的模式是:一是對于那些所處環境較好的子產業,增加該因子投入;另一種是對于環境較差的子產業,減少該因子投入。實踐中前者更具現實意義,假設在特定極端環境之下,對于環境很差的子產業減少其投入可能會導致糾正后的投入項為負值。本文采用前一種調整方法,調整如下:
式(2)中, 為第i各子產業的第n個投入項的實際值, 為其糾正后的值, 為環境變量參數的估計值, 為隨機干擾項的估計值。前面的中括號表示把全部子產業放在一樣的環境當中,后面中括號表示將全部子產業的隨機誤差糾正為一致環境。
第三階段:對糾正后的投入產出進行DEA計算。對將第二階段糾正后投入值 與初始數值再次代入DEA模型,所得的效率值看作是剔除了環境和隨機誤差影響后的效率值。
三、指標數據
1.文化產業范圍界定
本文以《文化產業及相關產業》(2012年修改版)為基礎,具體包括新聞服務業、出版服務業、發行服務、演藝行業、文化保存服務業(圖書館、博文館、文化保護服務)、電影電視制作、廣播電視服務等中類產業。
2.指標選擇與釋義
(1)投入產出的指標選取
指標選取基于三個原則:文化產業的文化性、產業性雙重屬性特點;指標的可測度性;數據的可得性。
指標選取時,一是投入指標,包括資本存量和勞動力。資本存量計算方法借鑒蔣萍和王勇的方法,采用文化產業工業單位實收資本、批發零售業實收資本和其他服務業實收資本加總;勞動力為城市平均文化產業從業人員數(本期初值加上期末值的算術平均值);二是產出指標,包括文化產業增加值。
(2)影響因素指標選取
影響因素的設定,主要從城市對文化產業的承受力和吸附力兩個方面考慮。借鑒前人學者的做法,從經濟、教育、文化環境、政府政策、科技創新等五個維度構建指標體系:經濟維度采用人均GDP指標進行測算,教育水平采用普通高等學校在校人數指標,文化環境指標采用每萬人公共圖書館藏書量指標,政府政策環境選擇文化體育與傳媒撥款占財政支出比重指標,科技創新水平選擇科技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衡量。
3.數據來源:本文以中國98個城市2012年文化產品生產涉及行業作為研究對象,數據收集于國家統計局網站、《中國統計年鑒2013》、《中國城市統計年鑒2013》、《中國文化文物統計年鑒2013》、相關政府網站以及公開出版的其他資料。
四、實證分析結果
1.第一階段基于改進的DEA文化產業效率值結果
依據前文公式對2012年98個城市文化產業投入產出效率進行分析,表2報告了中國城市文化產業綜合技術效率整體不高,平均為0.64,文化產業純技術效率平均得分為0.62,文化產業規模效率平均得分為0.80。綜合效率值都接近前沿面1的有中山、蘇州、深圳。綜合技術效率較高城市還有杭州、上海、北京、寧德、隨州、鐵嶺、銅川。從規模效應來看,除中山、蘇州、深圳三市規模報酬不變外,其他城市的規模報酬表現呈不規律分布。簡而言之,中國城市文化產業效率東、中、西部異質性明顯,與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其中東邊沿海地區,如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的標桿城市綜合效率水平值較高。效率值較低的城市則分布在經濟處于相對落后的中、西部地區。
2、第二階段SFA回歸結果
將第一階段得出的決策單元中投入變量的固定資產原值、平均從業人員數兩個松弛變量作為因變量,將上文中的五個環境變量進行對數化處理后作為自變量,運用Frontier4.1進行SFA回歸,形成結果見表2。從回歸結果上看,五個環境自變量對二種投入因變量的系數均通過顯著性檢驗,這說明外部環境因素對城市群文化產業投入冗余存在顯著影響,應用S FA進行回歸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具體分析結果如下:
(1)人均GDP。人均GDP與投入無效率均呈反向關系,說明人均GDP越高文化產業無效率投入越低。因為人均GDP的提高說明該城市經濟增長程度較高,人們的文化消費潛力較大,從另一個角度看人均GDP較高的城市優良的基礎社會和公共文化事業水平減少城市文化企業自身投入,兩方面路徑都會降低投入無效率的程度。
(2)在校人數。在校人數說明當地城市居民文化素質水平高低,從表4上可知,該變量與文化產業投入低效率也都呈負相關關系,因為在校人數值得升高,文化產業勞動者的素質提升,意味單位勞動生產率的提升,有利于降低投入產出低效率。受教育水平程度越高,對文化產品和服務需求的欲望也越強烈,也從提升了文化產出的效率。
(3)圖書館藏書。圖書館藏書量在一定程度反映城市基礎設施投入發展水平。結果現實與文化產業投入低效率也都呈正相關關系。究其原因,說明中國各城市的圖書館藏書利用效率不高,電子媒體的出現是原因之一,圖書館地理布局上往往在人口較少的新城區,便捷性不夠也是因素之一。
(4)文化體育與傳媒財政撥款數量。該指標反映政府對產業的扶持力度,從表4上可知,該變量與文化產業投入低效率也呈負相關關系,表明政府的財政支持力度越大優化產業基礎,減少文化企業的自身投入,對效率提高呈正向作用。
(5)科技支出。科技支出水平說明政府在城市科學創新激勵大小,支出越多說明獎勵越大,科技創新成果越多?;貧w系數為正,反映城市的科技支出水平沒有產生相應效果,投入導向出現問題,創新科技的基礎研究投入不夠,對文化產業有用的創新科技成果不多,造成了文化產業投入效率低下。
上述分析各種因素對城市文化產業效率值大小的影響造成測度數據的失真,根據三階段DEA方法的原理將真實值與投影值進行比較,調整原投入變量,使得所有城市面對相同的環境或運氣,進而得到真實的效率水平。
3、第三階段投入調整后DEA實證結果
根據前述三階段DEA計算步驟,運用回歸結果對投入變量進行調整,再次根據第一階段進行第二次計算,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98個城市整體效率值第三階段與第一階段值差距較大,綜合技術效率值由0.64下降到0.41,純技術效率由0.62下降到0.52,而規模效率由0.80上升到0.86。從結果來看,較第一階段DEA法調整后城市文化產業綜合技術效率下降明顯,而規模效率有較大程度提升。調整后的整體效率都接近前沿面1.0的仍然有三個城市(中山、蘇州、深圳)。與之前對比,調整后綜合技術效率較高的城市(杭州、上海、廣州、北京),依然位居前列,此外,有四個城市(江門、青島、東莞、泉州)明顯提升。另外,規模報酬不變的城市還是中山、蘇州、深圳,其他大多數城市的規模報酬呈現出規模遞增。
五、結論與啟示
(1)中國城市文化產業效率平均數僅為0.41。地理分布格局與經濟發展格局同步,呈“東高西低”態勢,差距較大。區域緯度,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等東部沿海地區文化產業效率值較高,前三位城市分別是中山、蘇州、深圳,效率值較落后的多為中西部城市。
(2)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不匹配,純技術效率是綜合效率不高的主因。規模效率值為0.85,而純技術效率值僅為0.51,純技術效率明顯低于規模效率,這一結論與王家庭[1]、蔣萍[3]的研究結果正好相反,故城市文化產業需融合技術創新,依靠科技創新帶動文化產業升級,這是提升城市文化產業效率的可行路徑。
(3)中國城市文化產業投入產出調整后,大多數處于規模報酬遞增階段,均低于最優生產規模,產業規模效應還有提升空間。需要發揮城市文化消費人數眾多、消費能力強的優勢,引導文化產業集聚發展,從縱向上形成產業上下游產業鏈,從橫向上利用科技創新,加快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形成聚集效應和規模效應。
根據本文的研究,中國城市文化產業投入產出效率較低,存在較大提升空間。首先,加強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意識,培養文化創意人才,從內容上創作出更多優秀作品,依托科技創新手段形成文化創意產品;其次,充分挖掘文化產業地方文化資源優勢,聚合相關產業鏈條企業形成產業鏈式發展。再次,重視文化品牌效應,從城市人們文化需求挖掘著手,用精品滿足城市人們的精神需求。同時,加強城市公共文化事業發展,提高本區域的人力文化鑒賞能力和文化素質,加強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設施投入。復次,西部城市應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利用產業集聚園區的集聚效應,配合創新的文化產業商業模式,緩解目前東西部發展不均衡的空間格局。
參考文獻
[1]王家庭,張容.基于三階段DEA模型的中國31省市文化產業效率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9(9):75-82.
[2]侯艷紅.文化產業投入績效評價研究[D].天津:天津工業大學,2008.
[3]蔣萍,王勇.全口徑中國文化產業投入產出效率研究——基于三階段DEA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的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1(12):69-81.
[4]張仁壽,黃小軍,王朋.基于DEA的文化產業績效評價實證研究以廣東等13個省市2007年投入產出數據為例[J].中國軟科學,2011(2):188-197.
[5]何里文,袁曉玲,鄧敏慧.中國文化產業全要素生產率變動、區域差異分析——基于Malmquist生產力指數的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12(9):71-77.
[6]何里文,袁曉玲,鄧敏慧.我國十大城市群文化產業投入產出效率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5(1):136-138+141.
[7]郭平,彭妮婭.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空間不均衡性分析[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3(3):117-121.
[8]吳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評價與選擇[J].科學學研究,2011(5):678-683+721.
[9]張劍.日本文化產業出口貿易預測及其啟示[J].東岳論叢,2012(7):147-150.
[10]Fried,Lovell,S.Yaisawarng.Accounting for Environmental Effects and Statistical Noise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2002,(17):121-136.
Research on Input and output efficiency of urban cultural industry in China
Yuan Xiaoling1,He Liwen1,2,Chen liang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Xi'an Jiaotong University,Shanxi Xian710061;2.School of Management,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xi Guilin 541004)
Abstract:In this paper,taking China's 98 cit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using DEA model analysis of input-output efficiency of 2010 cultural industry.Research indicated:Input and output efficiency of urban cultural industry aren't high at all.The input-output efficiency of these 98 cities show "east is high and west is low" on the overall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and the gap is very big.The best performance of these cities are all located coastal developed areas,such as zhongshan,suzhou,shenzhen.The efficiency value of Midwestern cities is relatively low.The key factor of influence the efficiency of comprehensive Culture industry are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scale efficiency,in contrast to the provincial research results;After adjusting input-output efficiency of urban cultural industry,the profit and scale of production will increase,shows that the scale of production of urban cultural industry in China are lower than they are expected.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conclusi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urban cultural industry input-output efficiency.
Key words:urban cultural industry;Input and output;effici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