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露
隨著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電子產品更新換代的周期越來越短,這也使得世界上報廢或“被報廢”的各類計算機、手機、家用電器等電子垃圾增量驚人。
目前全世界每年產生的電子垃圾正以18%的速度增長。根據“解決電子垃圾問題計劃”組織發布的交互式全球電子垃圾在線地圖預測,到2017年,全球產生的電子垃圾總量可能會增長至6540萬噸。
有研究表明,電子垃圾蘊含著巨大價值。廢舊電子產品里貴金屬的含量往往比礦石更高,一噸電路板包含的金是一噸金礦石的40~800倍。一噸廢舊線路板可提取400克黃金、200千克銅及500克其他貴金屬。
在暴利驅使下,國內電子垃圾加工小作坊遍地開花。雖然中國明確禁止電子垃圾的進口,國際條約《巴塞爾公約》也同時規定,全面禁止任何理由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出口有害廢物,但仍有70%的電子垃圾被傾銷到中國,剩下的大多數被運往印度和貧窮的非洲國家。
從表面上看,這樣的“煉金”是賺錢了,但實際上,電子垃圾在處理過程中會釋放大量的有毒氣體和廢物,對空氣、水源、土壤造成嚴重污染,給居民的健康帶來極大威脅。電子垃圾是繼工業時代化工、冶金、造紙、印染等廢棄物污染后又一新的環境殺手。
電子垃圾所造成的生態危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電子垃圾含有汞、鉻、鎘、鉛等多種重金屬,這些重金屬很難分解。在電子垃圾處理過程中,重金屬會進入土地或水源中,人體吸收后會與體內的蛋白質及酶發生反應,使蛋白質及酶失去活性,甚至有些重金屬會在人體某些器官聚集,一旦超過了人體所承受的極限,就會發生各種重金屬中毒。
電子垃圾很多采用塑料或新型塑質材料外殼,這些材料不易降解,危害巨大。直接拋棄到陸地或水中的塑料,有時候會被動物誤食,導致這些動物肉質有毒或大量死亡;埋藏在土地中的塑料會影響土質及土地肥力,導致土質松軟或污染地下水;如果直接焚燒塑料,則會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嚴重污染空氣。
電子垃圾中的各種阻燃劑、溶劑都是化學污染的重要來源。有些化學藥劑天然具有毒性,有的可能誘發癌癥等人體病變,有的具有可燃性。
類似碳粉、外包裝等無明顯環境污染的物質,依然需要回收體系的再利用。
電子垃圾已經成為發展中國家一個嚴重的生態問題。電子垃圾造成的危害在我國一些地方已經顯現,出現了癌癥等疾病的高發,必須引起高度的關注和警惕。
事實上,在回收電子垃圾方面發達國家已經有一套可行的制度與經驗,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比如歐洲和美國實施了比較完善的法規管理,其中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是一項主要制度。在這項制度下,生產者要在產品的生命周期內承擔環境責任,完成廢棄產品的回收、處置等一系列工作。這項制度不僅有利于促進廢棄物的回收和循環使用,而且可激勵生產者減少原材料特別是有害物質的使用,進而采用更易于循環利用的材料。
面對不斷涌入的電子垃圾給我國生態環境和居民健康帶來的嚴重危害,我國必須從法律制度建設、電子廢棄物體系化管理等方面,積極行動,采取多管齊下的強力應對措施,全力阻止電子垃圾對環境的破壞。
(摘自《百科知識》2015年第3期,略有刪改)
問題:
1.為什么地球上的電子垃圾越來越多,增速驚人?
2.第三段的畫線句子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何作用?
3.電子垃圾所造成的污染具體包括哪些方面?請簡要進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