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欣
(華北電力大學動力工程系,河北 保定 071003)
光伏系統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太陽能的光生伏特效應通過半導體硅電池將光能直接轉換為電能。一般,光伏系統由太陽能電池板、蓄電池、控制器、逆變器組成,光伏電池產生的直流電經過逆變器與配電網相連。光伏發電根據其實現功能的不同,可分為離網型發電系統、并網型發電系統、混合型發電系統。
小型光伏發電并網用戶一般為居民用戶,在國家政策積極倡導和保護環境的客觀形勢下,其作為分散式電源正正快速進入電力市場,但太陽能具有能量密度低,穩定性差的弱點,并受到地域差異、日照長短、晝夜交替等條件影響,光伏發電只能作為常規能源的補充,在解決通信、信號電源,和邊遠無電地區民用生活用電需求方面具有重大的意義。
小型光伏發電用戶多為配電網末端居民用戶,一般用于家庭用電,自發自用,多余電量向電網輸送,正由于其容量小、用戶分散、上網電量不穩定等因素,給供電企業在臺區線損管理、電費核算、計量采集方面管理帶來很多困難。
目前農村地區存在大量的小容量變壓器臺區,月用電量不足萬度,加之外出打工人員增多以及城鎮化建設的加快,越來越多的村農人口涌入城市,而且農村低壓線路錯綜復雜,改造困難,還要滿足一定的供電可靠性,不可能隨意更換合適容量的變壓器,所以農村地區存在很多“大馬拉小車”現象的臺區,單個光伏發電并網就會對這樣月用電量少的臺區線損率產生較大影響。
對于某個臺區而言,當光伏發電接入電網后,電源點就不只是單一的變壓器了,而變為兩個或者多個電源點,而供電企業在考核臺區線損時供電量只統計為供電變壓器供電量,售電量為臺區用戶所有用電量,線損率=線損電量/供電量*100%=(供電量-售電量)/供電量*100%,當反供電量大于線損電量時,線損率即為負值。表1 為某地區臺區光伏發電并網后實際線損率。

表1 某臺區光伏發電并網前后線損率
該臺區有一戶居民于2014 年5 月接入光伏發電,從表1 可以看出其光伏發電接入后線損率波動明顯,時正時負,且為正值時也明顯低于接入前線損率。
用戶安裝光伏發電是自發自用,家中一般不另安裝電能儲存裝置,當其用電量大或者太陽光照不足及晚上用電時,必須從電網購電,但當白天不用電且光照充足時又可向電網送電,這樣就存在雙向電量,電能表安裝時就需要同時可以計量上網電量和下網電量,居民用戶計量表計是單相電能表,自動化采集系統只能采集單相表正向電量,很難實現一塊表計同時計量,就需要用兩塊表計分別計量上網電量和下網電量。
目前,供電企業新裝用戶在能實現自動化采集之前,需先在“電力營銷業務應用系統”進行業擴報裝流程,對于光伏發電用戶,由于需要采集計算上網電量,“電力營銷業務應用系統”在計量安裝方案中并未針對小用戶設計上網電量模塊,也未在電費核算方案中設計可以于小用戶雙向電費結算模塊,所以“電力營銷業務應用系統”業擴報裝流程并不適用于光伏發電等分布式電源,所以光伏發電用戶不能正常錄入系統進行電量自動化采集。
國家政策要求電力企業無條件接納新能源發電,但就目前而言,供電企業無論是在已上線運行的自動化系統還是運行管理方面,都沒有較為完善的運行機制,也沒有較為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各地區實行的政策管理也沒有統一的規范,由于光伏發電用戶在營銷自動化系統不能錄入,電能表示數也不能自動采集,使得無法對用戶進行電費結算。雖然可以實行人工抄表核算電費,但也會因營銷系統沒有該戶信息,不能正常進入收費流程,導致電費無法進入供電企業資金賬戶,一旦當用戶上網電量大于下網電量時,供電企業應當向用戶支付上網電費,同樣因為沒有對應的退費流程,導致沒有資金來源而無法結算。
隨著國家大力扶持新能源發電并網,光伏發電等其他分布式電源正越來越多的被居民用戶所接受,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現實問題,本文針對供電企業對光伏發電并網管理提出幾點建議。
一是,建立健全管理機制。采取由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管理體制,從縣市省到國網總部層層向上反映實際問題,匯總管理漏洞,由國網總部各部門各專業分類總結,制定相關管理措施,下發到省市縣統一實施,各地區還應根據其地域差異制定實施細則,并且加入到同業對標管理考核中,作為企業負責人年終績效考核,加強重視程度。
二是,完善系統缺陷。無論是“電力營銷業務應用系統”還是“用戶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等不能適用于光伏發電用戶的系統,供電企業應加快督促生產廠家完善相關功能,開發相應電力新型業務應用模塊,增加自動化程度,簡化業擴流程,增加電費結算途徑,實現快捷、高效的業務處理。
三是,加快推進智能電網建設。隨著大量的分布式電源接入,上網電量不斷增加,配電網雙向潮流日益增多,將對配電網穩定運行帶來很大挑戰,由于智能電網具有靈活性、兼容性、自愈性、交互性等特點,能最大限度的兼容各類分布式發電和儲能,統籌電力用戶需求與電網能源資源的合理配置,加快智能電網建設是推進分布式電源接入,建設環保、經濟、高效的綜合化現代電網最有效的途徑。
光伏發電作為新能源發電應用范圍最廣的發電形式,與其安裝方便、投資少、利用率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但也受天氣、氣候、溫度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小型光伏發電并網會對供電企業管理方面帶來一定的影響,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并網發電,供電企業也將逐步完善相關應用系統,健全相應的管理機制,在不久的將來,逐漸形成以新能源發電為主導的新型電網。
[1]桑妲.小型光伏發電系統并網對電網的影響[J].上海電力,2008(2):132-134.
[2]張軍軍,商振,吳福保.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并網技術[J].電力與能源,2011(8):313-316.
[3]石振剛.并網光伏發電系統對配電網影響的研究[D].保定:華北電力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