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經濟體制改革圍繞八大主題包括推進“營改增”改革等
日前,國務院批復發改委《關于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為了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意見》提出了8個方面39項年度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涉及推進金融改革、完善利率匯率市場化;全面完成“營改增”,推進資源稅、個人所得稅、環境保護稅改革等多方面內容。
財稅改革方面,《意見》稱要力爭全面完成“營改增”,將“營改增”范圍擴大到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等領域;并研究擴大資源稅征收范圍,繼續推進環境保護稅立法等。
(證券時報)
避免雙重征稅我國已簽訂99個稅收協定
目前,中國已經與99個國家簽訂了避免雙重征稅的協定,加上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簽署的稅收安排,共有101個協定和安排,覆蓋范圍較為廣泛,既覆蓋了對我國內地投資比較多的國家和地區,也包括了目前我國內地對外投資比較多的國家和地區。就協定規模來看,我國僅次于英國的近120個協定。

國家稅務總局已經出臺專門文件,規定“走出去”企業遇到了問題或者在東道國遇到了不公平待遇和歧視,向省級稅務部門提出后,10日之內省級稅務機關就要向國家稅務總局反映,總局則要在20日之內決定是否接受申請。
(人民日報)
專項治理“涉稅中介”徹底斬斷利益鏈條
國家稅務總局針對個別稅務機關和稅務人員存在與涉稅中介勾結,違規參與中介代理謀取利益等問題,在全國稅務系統部署開展“涉稅中介”專項治理,堅決糾正“涉稅中介”違規現象。
總局要求各級稅務機關對涉稅中介相關文件進行清理,實行報告制度、回避制度、職后從業限制等制度,建立健全預防涉稅中介問題的長效機制,筑牢法治“籬笆”,防范權力“越線”。
(中紀委網站)
稅務總局放寬企業工資薪金和職工福利費稅前扣除口徑
近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企業工資薪金和職工福利費等支出稅前扣除問題的公告》,明確企業發放的符合條件的福利性補貼,可作為工資薪金處理。企業在年度匯算清繳結束前向員工實際支付的已預提工資薪金,可在當年匯繳年度按規定扣除,不需再延遲至下一匯繳年度。
對于企業接受外部勞務派遣用工支出的稅前扣除問題,一是按照協議(合同)約定直接支付給勞務派遣公司的費用,作為勞務費支出。二是直接支付給員工個人的費用,作為工資薪金支出和職工福利費支出。其中屬于工資薪金支出的費用,準予計入企業工資薪金總額的基數,作為計算其他各項相關費用扣除的依據。
(稅務總局)
簡化企業非貨幣性資產投資遞延納稅操作流程
近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公告,細化了非貨幣性資產投資企業所得稅遞延納稅政策的內涵,明確了關聯企業間非貨幣性資產投資收入的確認時點和有關征管要求,方便征納雙方更好地理解、執行政策,進一步支持企業兼并重組,優化企業發展環境。
2014年底,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關于非貨幣性資產投資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將上海自貿區非貨幣性資產投資遞延納稅政策推廣到全國適用,明確居民企業以非貨幣性資產對外投資實現的資產轉讓所得,可在5年內遞延繳納企業所得稅,鼓勵企業非貨幣性資產對外投資行為,緩解企業納稅負擔。為增強政策的可操作性,公告中進一步明確了有關征管問題。
(中國政府網)
服務出口新措施出臺實行零稅率或免稅
國家稅務總局近日印發《關于出口退(免)稅有關問題的公告》,進一步簡化出口企業報送的資料,優化出口退(免)稅管理,便利企業辦理出口退(免)稅,同時制定創新服務措施支持服務貿易發展,對服務出口實行零稅率或免稅。《公告》從3個方面簡化了出口企業報送的資料,進一步減輕納稅人辦稅負擔。一是企業辦理退稅認定時,不再需要提供銀行開戶許可證。二是企業辦理進料加工業務退(免)稅核銷時,不需要再提供向報關海關查詢情況的書面說明。三是企業不再填報《出口企業預計出口情況報告表》。
(中國政府網)
加大督查力度打通政策落實“兩個一公里”
近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出通知,在全國稅務系統開展國務院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自查,將國務院出臺的一系列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重大政策措施落到實處,打通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政策落實的“最先和最后一公里”。
稅務總局專門設立督查機構,既抓機關,又抓系統,將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事項、下發的文件、領導同志重要批示全部納入督查督辦,實現對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全過程、動態化管理。同時,將政策落實工作納入績效考核,績效指標涵蓋政策執行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基本形成“決策下達—執行實施—績效考評—持續改進”的閉環管理系統,對整改不到位、效果不明顯的,責令“補課”、“返工”,并實行扣分制度。
(稅務總局)
增值稅發票新系統可以選擇“網上領票”
近日,稅務總局在推行增值稅發票管理新系統過程中,新增了網上領票功能,這樣企業會計就無須帶著稅控設備去稅務局領購發票了,解決了企業經常遇到的會計去領票時暫時開不了發票的問題。這也是國家稅務總局今年便民辦稅新舉措的一項重要內容。
(北京青年報)
我國將對使用新能源車船免征車船稅
記者近日從財政部了解到,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通知顯示,我國將對使用新能源車船免征車船稅;此外,對節約能源車船也將減半征收車船稅。

根據通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將不定期聯合發布《享受車船稅減免優惠的節約能源使用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對符合標準的節約能源乘用車、商用車,以及使用新能源汽車予以公告。
(中國政府網)
稅收優惠辦理程序簡化進入“快車道”
近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公告,加強對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免征增值稅等5項已取消審批的后續管理,進一步簡化辦理程序,讓稅收優惠辦理進入“快車道”。公告取消的5項增值稅優惠政策審核審批程序分別是:承擔糧食收儲任務的國有糧食企業、經營免稅項目的其他糧食經營企業以及有政府儲備食用植物油銷售業務企業免征增值稅的審核;拍賣行拍賣免稅貨物免征增值稅的審批;隨軍家屬就業免征增值稅的審批;自主擇業的軍隊轉業干部就業免征增值稅的審批;自謀職業的城鎮退役士兵就業免征增值稅的審批。
(經濟參考報)
海南省將試點個人稅收遞延型保險
近期公布的《海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實施意見》表明,該省將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落實和完善企業為職工支付的補充養老保險費和補充醫療保險費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除了將試點個人稅收遞延型保險外,還將開展大病保險業務承辦和基本社會保險經辦服務,提高社會保障體系的運行效率;通過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團體健康保險業務,彌補基本社會保險保障范圍和保障水平的不足;通過發展針對在校學生、高齡老人、漁民等特殊人群的意外傷害保險業務,增強特殊人群抵御意外風險的能力。
(海南日報)
甘肅國稅局推行“開門立制”提升制度建設質量
甘肅省國稅局從改革制度建設機制入手,注重推行“開門立制”,不斷完善和擴大專家學者、納稅人和基層部門有序參與稅收制度建設的機制、途徑和程序,有效提高了制度建設質量。
通過推行“開門立制”,表現出“四增強四減少”的良好效應:一是各級國稅機關在制度建設中加強調查研究的意識逐步增強,"閉門造車"的現象明顯減少;二是稅收管理制度的制定目的和解決問題的針對性逐步增強,以往基層部門將一些制度簡單梳理后發紅頭文件的現象明顯減少;三是相關制度的合法合理性逐步增強,風險隨之減少;四是稅務干部的法律思維和法治觀念逐步增強,征納雙方矛盾糾紛明顯減少。
(稅務總局)
西班牙政府再次打擊當地華商洗錢組織和偷漏稅行為
近日西班牙國家憲兵中央行動組(UCO)與西班牙稅務局聯合行動破獲一個龐大的華商洗錢組織,并同時打擊偷漏稅行為。此次行動代號為“蛇行動”主要對馬德里華商倉庫進行突擊檢查,重點查“現金交易,非法經營、雇傭黑工、偷稅漏稅,仿冒品牌”等。

西班牙稅務局和警方稱,此次抓捕的團伙主要涉嫌洗錢等犯罪行為,其掌控的貿易活動中涉嫌大量偷稅漏稅,涉案金額高達1400萬歐元,流動資金達3億歐元。至目前為止共逮捕32名涉案人員,大部分為中國籍。
(商務部網站)
銀行稅困擾倫敦銀行業
近半年來,倫敦銀行業波折不斷,德意志銀行、渣打銀行和匯豐銀行公開表示考慮搬離倫敦,高盛、UBS和摩根大通等銀行都已經開始制定針對公投的緊急計劃。
2011年,英國財政部依據資產負債表規模按照0.05%的比例開始征收銀行稅。這一稅收的經濟目的,是回收此前在金融危機期間救助商業銀行所花費的巨額資金,其政治目的,則是對商業銀行在金融危機前的投機行為進行懲罰。
然而,當前的銀行稅已經逐漸偏離了其最初的實施基礎,成為經濟和政治兩個層面驅使大型銀行離開英國的動因。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