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賁
我們今天比任何時候更能洞察法西斯對人類自由與尊嚴的踐踏,認清法西斯愚民和脅迫人民作惡所造成的歷史災難。
今年是戰勝法西斯70周年紀念,那么,什么是法西斯呢?戰勝法西斯的意義何在呢?法西斯主義是一種國家民族主義的政治運動,有不同的形態和表現。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和期間曾蔓延整個歐洲及世界,納粹德國、法西斯意大利和軍國主義日本是法西斯主義國家,但不是僅有的法西斯國家。
《大英百科》的定義是:法西斯主義是一種“個人的地位被壓制于集體——國家、民族、種族或社會階級——之下的社會體制”,其靈魂人物墨索里尼說,“法西斯原則的根基是它關于國家和國家本質、作用、目的的觀念。對法西斯主義來說,國家是絕對的,個人和群體都是相對的。”法西斯的絕對國家主義以“運動”“主義”“信仰”之名,用各種極端的手段強迫個人絕對服從國家意志,充當馴服的工具。
戰勝法西斯的意義首先在于結束了法西斯德國、日本和意大利發動和施虐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終結了它們的暴力殺戮。然而,正如二戰中參加過抵抗法西斯的法國作家薩特所說,“法西斯的罪惡不在于它殺死多少人,而在于用什么方式殺死了他們”。今天,法西斯已經成為暴力殘害的代名詞,法西斯的罪惡不僅在于其暴力殘害,而更在于它是一種什么性質的暴力殘害;法西斯邪惡不僅在于作惡,而且在于怎樣作惡。
法西斯實行的是一種“意識形態”的暴力和殺戮。平克指出,“人類中的個體從來不缺少動用暴力的自私動機。但是歷史上那些尸橫遍野殺人如麻的暴力記錄都發生在這樣一種情形下——大量的人追捧一種意識形態。像捕食或工具暴力一樣,意識形態暴力也是達致目標的手段。但是,意識形態的終極目標是理想化的,即實現更大的善”。法西斯的“善”是國家的“純潔”“強大”“統一”“穩定”。為了實現意識形態的烏托邦目標,可以不惜任何代價,將所有的“敵人”趕盡殺絕,徹底摧毀。
意識形態驅動的“政府大屠殺”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作惡能量,是因為它能誘使、脅迫千千萬萬的普通人加入了它的作惡,平克引用公元1世紀羅馬歷史學家塔西陀的話說,“那些滔天大罪都是這樣發生的——少數寡廉鮮恥的領導者倡導,一些人附和贊成,其他所有人一聲不吭,被動地默許。”凡是毒化的意識形態,都是從少數狂人通過黨徒擴散到整個大眾,讓一個國家的人民心甘情愿地執行他們的設計,法西斯主義只是其中的一種而已。
法西斯是一種扼殺國民個性、良心、思考能力的制度,法西斯國家最重要的共同特征就是用秘密警察來監視和控制人民,嚴格限制他們的自由思想和獨立判斷,不允許存在任何不同的政治意見。英國作家菲麗絲·詹姆斯(Phyllis D.James)把“政治正確”和壓制自由言論稱為“語言法西斯主義”(linguistic fascism),而英國作家大衛·艾克(David Icke)則認為,“一個社會里,只要與眾不同成為一種犯罪或麻煩,這個社會就是建立在心理法西斯主義(psychological fascism)的基礎上。”
我們今天比任何時候更能洞察法西斯對人類自由與尊嚴的踐踏,認清法西斯愚民和脅迫人民作惡所造成的歷史災難。雖然法西斯的毒菌尚未從地球上完全肅清,但是,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和治國理念,法西斯已經在全世界范圍內完全臭名昭著,連法西斯都必須反對法西斯。再沒有人膽敢用曾一度極具欺騙性的法西斯主義來進行極權洗腦和脅迫作惡。法西斯的失敗并不等于人類爭取自由和尊嚴的努力已經成功,但是,人們從打敗法西斯獲得對正義的信心,也在觀念上終于認清,任何一種踐踏自由和尊嚴的制度都是邪惡的,也都有戰勝它的希望。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歷史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