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闡述了會計專業相關課程在經濟發達地區的受重視程度,分析了此專業相關課程的重要性和在高校中的需求,以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為例,制定了將《會計基礎》作為非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的選修課的教學計劃,從教學目標及內容、課程考核方法和教學方法三個方面較系統的研究了此課程的教授和考核方式,為我國高等院校《會計基礎》作為公共選修課程提出了系統的設計體系。
[關鍵詞]非經濟管理類專業;會計基礎;公共選修課;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4634(2015)060078040引言
卡爾·馬克思曾說過:“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東莞作為全國乃至全球最有經濟活力的城市之一,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居民具有強烈的經濟意識與活絡的經濟頭腦。這一特點使得“會計學”這一原本專業性很強的學科,隨著東莞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受到普通民眾和各行各業的關注和重視,這門學科已逐步由專業性學科轉變為經商者乃至普通民眾必備的知識技能之一。
1開設《會計基礎》全院公選課的必要性
東莞特有且濃郁的經濟氛圍滲透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各大高校的學生也對經濟管理類的課程尤其感興趣,一些非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也希望能夠學習一些會計相關的課程,以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為以后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各大高校面向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都會開設會計類的相關課程,其他學科的學生就很難在課堂上學習到相關的財務知識,而各大高校的“選修課”為這類學生學習會計類的相關課程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選修課是增強學生文化底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百家講臺。據統計,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非經管類專業學生報考會計從業資格證的比例占全院報考人數的10%以上。所以,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在制定2009版人才培養方案時,把《會計基礎》作為了全院公選課供學生選修,該課程自開設起,每年中文、藝術、計算機、軟件工程、機械制造、建筑、土木工程與城鄉規劃等專業均有學生參與該課程的選修學習,并且選修人數呈穩步上升趨勢。
如何才能滿足不同基礎、不同需求與不同專業背景學生的需求,讓各類學生能夠更好的學到適合其發展的知識內容成為了該門課程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
2明確教學目標及內容
筆者曾經參與過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會計專業課程的教學大綱制定等工作,并具備一定的基層教學經驗,在會計專業基礎性學習方面:面向會計學專業學生所開設的《初級會計學》課程,主要側重于培養學生掌握會計核算方法,以提高生產會計信息的能力;面向經管類非會計專業學生所開設的《會計學原理》課程,主要側重于把學生培養成懂會計、會用會計的企業管理人才。
本文主要研究的內容是不同于以上兩點的供非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學習的《會計基礎》課程。首先,從學生的需求來看,主要目的是想掌握一些基本的財務知識,使之具備一定的會計理論基礎,便于自己個人或家庭理財,并且在和會計學有交叉的工作中,與同行業其他從業人員相比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鑒于此,應該讓《會計基礎》課程像外語、計算機一樣,成為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所以,《會計基礎》在學院公選課的教學目標應該界定為:“學完本課程后,學生應了解會計信息的基本含義和它們產生的基本程序,掌握基礎的財務報表的分析方法,了解基本的理財知識。”
第6期張燦燦會計基礎作為公共選修課程的教學體系設計——以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為例
教學研究2015
在教學內容的界定方面,主要進行如下兩個方面的考量。
1) 選修本門課程的學生都就讀于非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在統計學、經濟學等方面的學習基礎參差不齊,給老師確定教學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2) 選修課的時間相對有限,一學期約32個學時,要根據有限的課時對重點教授的內容進行選擇,否則內容過多將很難完成教學任務,內容范圍過窄又很難將這門課系統的教授給學生,很難達到預計的教學效果。
通過易用性和重要性等方面考量,筆者認為《會計基礎》全院公選課應主要包括會計基礎知識、財務分析知識和家庭(個人)理財知識三方面的內容。
2.1會計基礎知識
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會計中信息產生的過程和信息流動的過程,理解會計信息的經濟含義,并具備一定的會計賬目和會計報表的閱讀能力。會計基礎知識主要包括:會計六大要素、賬戶、復式記賬、會計憑證與賬簿、會計核算程序、財產清查和財務報告。在授課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每一部分內容的深度與廣度,以基礎為主,研究拔高為輔,意在為本科目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課時安排16個學時左右,具體內容如下表1。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在“會計賬戶”章節三個課時的學習中,解釋所有會計科目是因為本門課程只涉及最基礎的會計核算,很多科目都不會涉及到,而作為一門選修課沒有后續的《財務會計》等課程,而會計報表會涉及到很多較為復雜的會計科目,如交易性金融資產和負債、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等,為避免學生查看財務報表時出現疑問,必須將會計學體系中,所有科目的內容、作用、關聯講述清楚。
2.2財務分析知識
由于學生只掌握了會計的基礎知識,所以本部分只介紹基本的財務分析方法,為更好的深入淺出、貼合實際,本章的教學主要采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根據財務報表中的相關數據,計算簡單的財務指標,幫助學生理解會計報表中的相關數據所包含的涵義,能夠進行簡單的會計報表分析,在此基礎上對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進行分析,從而規避投資風險。
本章學習時間擬定為6學時,在教學中主要針對比較常見的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三大能力指標進行財務報表分析的學習,具體方法如下:通過研究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權益乘數等指標,分析企業長、短期償債能力;通過研究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等指標,分析企業營運能力;通過研究銷售毛利率、總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每股收益、市盈率等指標,分析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1]。
2.3個人(家庭)理財知識
當前,家庭理財的觀念日益增強,特別是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與東莞等經濟較發達城市,理財投資不再是專業投資人員的專利,逐步呈現平民化、大眾化趨勢。理財的渠道和風險有哪些?如何了解市場上各類理財項目的相關信息?如何讓非專業人士有選擇性的學習相關理財知識?這些正是本章節的學習價值所在。
本章學習時間擬定為6學時,主要介紹理財的涵義、目的、途徑以及一些常見的理財方法,如銀行推出的定期存款、股票、債券、基金、期貨、外匯、保險、信托和珠寶等理財方式,還有近期推出的余額寶、理財通等新興互聯網理財產品,讓學生學會權衡收益和風險,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
通過學習本門課程,讓學生意識到個人(家庭)理財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常見的理財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在手機中訂閱理財頻道資訊或安裝記賬軟件等方式,從記賬等點滴開始理財,培養財富管理意識。
3嘗試新的課程考核方法
選修課主要是考查學生對本學科知識的了解程度,以及學生應用該學科知識的綜合能力。本門課程不適合通過閉卷考試的方式考察學習情況,否則學生會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來應付考試;也不適宜采用開卷考試進行考察,那樣很難引起學生對本專業學習的重視,也不易真實、客觀的考察教學效果;若采取論文考察的方式進行考試,會造成學生在網上抄襲的現象比較嚴重,難以起到考察學習效果的目的。所以,本選修課較不適合傳統的考察方式。
針對本門課程應設計更為靈活的考試方式,筆者認為有如下兩種方式比較適合。
1) 采用會計模擬實驗的方式,由教師給學生一套較為簡單的企業經濟業務,學生從開設賬簿開始,填制憑證、登記明細賬、“T”型賬、編制試算平衡表、填制總賬,最終完成財務報表的編制。讓學生通過模擬做賬更深入的理解相關的理論知識。
2) 教師選取一些比較具有代表性和研究價值的企業會計實例,提出引導性問題,設置重點研究領域的內容提示,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會計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找出實例中的有待加強的重點問題[2]。
通過以上方式,能夠在不過多增加學生負擔的基礎上,科學的檢驗學生所掌握的理論知識水平,同時檢驗其分析問題、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培養了其邏輯思維、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
4改進教學方法
4.1以財務報告為切入點,以企事業單位實例為突破口教師應特別注重其某一門課的第一堂課,在樹立良好的形象的同時,要注意講解本門課程的重要性,比如:為什么要學會計?[3]與個人的生活有什么關系?通過本學期的課程,學生能將了解、掌握哪些會計知識,對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有什么促進作用?
由于本門課程常規的教學順序是從會計的基本概念開始介紹,再到會計要素、會計賬戶等,最后講解會計報表,這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較難理解,導致學生的積極性不高。所以,在本門課程課開始時,應采用財務報告導入式教學方法。選取一至兩家企事業單位的會計報表,用多媒體設備直觀的展示給學生,也可將報表實物供學生傳閱,讓學生有較為直觀的感受,然后再加以簡單的介紹與分析,讓學生了解會計報表的重要地位,激發學習興趣。
4.2點單式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主動思考的積極性本文第二部分所提到的教學內容是《會計基礎》選修課應涉及到的知識,老師也可根據學生的需求、學生所學專業、學校特點等方面做適當的調整,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采用學生“點單式”的方式開展教學工作,即由老師將本章節的主要內容進行簡單地介紹,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感興趣的問題,對日常的生活問題進行提問,老師用財務基礎知識進行解釋;也可由學生自己提供的會計報表,學生先進行小組討論和分析,再由老師點評[4]。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學生的會計知識有限,老師在采用此種教學方法時,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中應注意寬度和深度,要深入淺出、有的放矢地進行解答和教授。
4.3通過每周財經回顧,提高學生新聞敏銳度
把全班學生按院系分組,每周上課前安排一組代表用3~5分鐘的時間向全班同學進行財經要聞演講,教師根據情況進行必要的補充,并對演講內容進行點評。這樣既可以把社會熱點問題引入到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自己收集、整理的資料,引起學生對財經新聞的關注和興趣,逐步養成定期關注財經時政新聞的習慣,培養學生對財經事件的敏感度。
4.4“講課”與“講座”相結合,鞏固基礎拓寬知識面教學內容中的“第一部分:財務基本知識”宜采用“講課”的形式進行授課,系統的介紹會計核算的基本流程,從會計要素、憑證、賬簿、報表來介紹會計核算的整個流程;而“第二部分:財務分析知識”和“第三部分:個人(家庭)理財” 宜采用“講座”的形式進行授課,采取實例穿插、淺顯易懂的方式進行教學,以加大信息容量、促進師生交流、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這種點面結合、深入淺出、重點明確的講授方式,使學生能系統的學到本課程最為基本、核心的內容,豐富知識面,又可極大的開拓視野,較好的達到選修課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 王化成.財務管理(第四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1722.
[2] 何玉潤,李曉慧.我國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基于美國十所高校會計學教育的實地調研[J].會計研究,2013,(4):2631.
[3] 于玉林.基于會計學發展戰略的會計基礎理論研究[J].企業經濟,2012,(5):510.
[4] 張妍.《基礎會計》課程教學調研與思考[J].財會通訊,2012,(31):3739.
Teaching system design for taking Basic Accounting
as a public elective course
—Take City College of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or example
ZHANG Cancan
(Department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ity College of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ongguan,Guangdong523416,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lated courses of accounting valued in the developed area in China,and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courses and the demand in colleges there.Take City College of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or example,basic accounting is taken as an elective course for the students in noneconomic and management major.Teach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 are discussed from three aspects that involved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content,examination,and teaching method.It designs the system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take basic accounting as a public elective course.
Key wordsnoneconomic and management major;basic accounting;public elective course;teaching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