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云
未來的全球化應該讓中小企業和消費者受益
文/馬云
馬云
阿里巴巴集團、淘寶網、支付寶創始人。現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中國雅虎董事局主席、杭州師范大學阿里巴巴商學院院長、華誼兄弟傳媒集團董事、菜鳥網絡董事長等職務。2013年被英國《金融時報》評為“年度人物”。
20 11年,我被邀請到瑞士參加冬季達沃斯論壇,我被選為“未來100個青年領袖”。那年我很困惑,阿里巴巴生意很困難,沒有走出公司困境。在達沃斯論壇上,我聽到的更多是社會責任,是反對全球化。當時我很納悶,中國好不容易加入WTO,好不容易擁抱這個對于中國來講全世界最大的機會,為什么那么多人反對,為什么那么多人討論社會責任,而很多企業還沒有活下來。所以,我開始考慮到底全球化是對還是錯,企業該活下來還是考慮未來?其實,在阿里巴巴誕生的第一天起,我就在考慮這些問題,我們希望搭建真正的國際化平臺。我們那時候很幼稚地提出“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通過互聯網幫助中小企業建立未來。但生意從來就沒有好做過。
過去20年,我們似乎生活在高度全球化時代,但這是發達國家和跨國企業為全球化制訂的游戲規則,它們決定一切。所以我認為,這充其量是半球化。
全球化應該讓地球上更多的人感受到貿易帶來的便捷,感受到信息、商品、貨幣自由交換對生活帶來的巨大改變。
那么,未來什么樣的商業組織能夠讓全球貿易門檻大大降低,把市場化、全球化重新定義,讓發展中國家受益,讓中小企業受益,讓消費者受益,我相信這是未來三十年技術革命和傳統結合帶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所在。我認為未來世界的商業游戲規則應該由商業企業組織達成的,而政府去捍衛和保持這樣的競爭力和透明度。
互聯網是全世界發展中國家、中小企業和年輕人的機會和權力。過去二十年全球化是幫助大企業走向世界,未來二十年我們應該利用互聯網幫助小企業走向世界。全球貿易是每一個企業應有的權力和自由,而互聯網的發展為小企業提供了這樣豐富多彩、公平貿易的機遇。年輕人是我們的未來,目前全世界有13-15億人出生于85后,他們在互聯網上生長、發展,從互聯網獲取商業和機會,互聯網是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應該考慮如何利用互聯網幫助他們實現夢想,我們不應該留住昨天,而應該把握未來、創造未來!所以,未來的世界一定是年輕人的世界,未來的世界是創新的世界。
現在大家談的最多的是“互聯網+”,但大家想過沒有,互聯網+這個、+那個后,現在的生產關系要怎樣的調整才能夠真正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我認為WTO應該升級為WTO的2.0版本或者EWTO,這不應該也不會是政府間的協議,而是用互聯網的大數據技術支撐起全球的基礎設施,我們必須利用互聯網、電商平臺建立新一代、支付、物流、信用的基礎設施,從底層實現全球貿易的自由和平等。
我相信,跨境貿易平臺將會在這兒發揮巨大作用,我們也呼吁100萬以下的跨境貿易各國應該給予最優惠的跨境稅收貿易。真正的全球化其實還是很有趣的,我想告訴大家,在中國已經有相親網站把一個人在網上積累的各種消費行為、信用積分作為找對象的根據,信用取代了傳統的門當戶對。
中國在2020年將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貿易出口國。我想中國不應該僅僅成為一個最會賣貨的國家,應該成為給世界帶來不斷創新的驚喜的國家。未來30年,傳統制造業會迎來巨大的變革,如果說過去20年屬于互聯網企業,未來30年屬于傳統企業,傳統企業會因為互聯網而發生裂變、重構,帶來創新。消費數據會決定工廠生產什么,而不是工廠生產什么、消費決定什么。未來意味著從B2C向C2B轉移,這會帶來生產變革和成本變革,未來30年是中國制造的巨大機會,中國未來的制造業必須以創新和智慧為基礎的巨大的創造。
過去20年,我們習慣把人當成機器,未來20年我們會把機器當作人。智慧制造和傳統意義的制造最大區別就是大數據,我們制造業靠的是人口紅利,靠的是成本比別人低,未來制造業靠的是大腦和思想力。大數據賦予人類最大的想象力,過去不可能,將來將成為必需。
(本文摘編自作者在“2015年廈門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的演講)
責編:張里E-mail:zhangli@ittime.com.cn美編:玲玲校對:媚子
您對本文有任何看法,可在新浪微博、騰訊微博@IT時代周刊,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