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周刊》記者/丁弋弋(發自上海)
神秘攪局者覬覦大股東寶座ST景谷控制權之爭沒完沒了
《IT時代周刊》記者/丁弋弋(發自上海)
?負債高企、主業虧損、訴訟纏身,在生產面臨停擺之際,ST景谷的大股東們還只顧著搶奪話語權
在多方資本的博弈之下,ST景谷公司(600265)的控制權最終花落誰家,仍然未有定數。
自廣東宏巨在9月底上位ST景谷大股東之位后,市場曾對公司資本運作充滿期待。不過,隨著二股東景谷森達近期宣布擬將股權轉讓,公司的未來平添變數。不僅如此,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機構瀾峰資本亦“趁亂”舉牌。ST景谷這盤棋上,已經隱約可見多方資本的角力。
然而,坊間在10月上旬又傳出消息,瀾峰資本與公司二股東挑選的股權“首選受讓方”小康控股存在千絲萬縷的關聯,倘若雙方未來締結為一致行動人,廣東宏巨的公司第一大股東寶座恐將再度易主。
從云南普洱市出發,汽車向北駛過約100公里盤山公路,即可到達被當地人譽為“綠海明珠”的景谷縣。
車行過處,滿目皆是郁郁蔥蔥的森林,“綠海明珠”之稱名副其實。因為交通不便,景谷的旅游資源處于待開發,而景谷被資本市場所知,更大程度上是緣于坐落于普洱市的唯一上市公司——ST景谷林業有限開發公司,主營林化產品,2000年7月21日在上交所上市。
進入2015年,ST景谷業績持續惡化,甚至不排除被ST處理的可能,但股東層面的巨大變化,卻為股價的騰挪帶來了不小的想象空間。
今年一季末,公司的前兩大股東景谷森達和中泰信用擔保(以下簡稱“中信擔保”),分別持有公司24.67%、24.42%的股份,其中,具有國資背景的景谷森達以微弱優勢保持控股地位,中泰擔保的持股則因一起借款合同糾紛案處于被法院凍結的狀態。而這兩家公司的纏斗由來已久。
公開資料顯示,2004年,景谷縣財政局將所持ST景谷6132萬股中的3130萬股轉讓給泰躍系旗下的中泰擔保,自己則退居第二。然而,在中泰擔保接手后,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態每況愈下。“鑒于ST景谷是景谷縣唯一的上市公司,地方政府不能眼睜睜看著公司衰退下去。于是,關于上市公司的控制權之爭就開始了。”一位熟悉ST景谷情況的分析人士表示。
2008年至今,景谷森達和中泰擔保分別通過增持公司股份的方式,輪番成為ST景谷的第一大股東,甚至影響到公司董事會按時換屆。
直到2014年,雙方才有和解跡象出現。去年,ST景谷完成董事會換屆,全新班底亮相,中泰擔保對外表示兩大股東已就公司發展的重大問題達成一致,雙方將致力于幫助公司經營走上正軌。
景谷森達將ST景谷股權劃轉給云投集團的計劃,在2013年發了一紙協議后,就沒了下文。然而,今年6月“劇情突變”,中泰擔保因深陷債務危機,將所持的3170.27萬股通過司法劃轉,以20.07元/股的價格過戶給宏巨投資。宏巨投資成為公司新晉第二大股東。
在7月9日,廣東宏巨又增持400萬股公司股份,持股比例升至27.51%,一舉奪得大股東寶座。對于“空降”的宏巨投資,外界猜測紛紛它是真的想把ST景谷做起來,還是只想把這個殼資源轉手出售?景谷森達會不會繼續和宏巨投資爭控制權?
眼看控股權被奪走,景谷森達似乎無意大股東地位,相反,它還想卷鋪蓋走人。
9月7日,景谷森達宣布擬通過公開征集受讓方的方式,一次性整體轉讓所持有的24.67%ST景谷股份。
通常,一家上市公司的主要股東若要通過公開召集受讓方的方式退出持股,其遴選條件不會太過苛刻,不外乎有錢、有資本實力,甚至不排除給予諸多優惠條款吸引受讓方接盤。不過,景谷森達卻更像一個挑剔的“丈母娘”,對“嫁女”開出了15條高標準的要求,其中不乏最近三年連續盈利、總資產不低于10億、最近三年在景谷轄區投資不少于2億元的苛刻條件。

ST景谷十大流通股東名單
就在股民紛紛吐槽找不到合乎要求的“上門女婿”時,完全符合各方面條件的小康控股從天而降,順利成為景谷森達首選受讓方。有分析人士認為,不排除景谷森達早已相中小康控股,然后量身訂制轉股條件的可能。
兩周之后的9月23日,景谷森達宣布,在對三家意向受讓方的綜合評審后,擇優確定重慶小康控股有限公司為股權轉讓協議的首選受讓方。不出意外,小康控股就是公司的準二股東。
不過,就在公司第二大股東面臨更替的當口,新的攪局者出現了。
9月9日公告披露,北京瀾峰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和自然人楊華于2015年7月24日達成一致行動的協議,通過二級市場及大宗交易買入公司股份。截至2015年9月8日共同持有公司股份649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構成舉牌。
20 天后,楊華通過大宗交易將所持ST景谷全部股份轉讓給了瀾峰資本,截至當日,瀾峰資本獨自持有公司5%的股權。
5.7%
6.36
廣東宏巨收購ST景谷24.42%股權,金額為6.36億元。而廣東宏巨在2014年底擁有8383萬元貨幣資金,凈資產為6.40億元。
《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顯示,瀾峰資本成立于2014年4月,注冊資本為3000萬元,法人代表為董廣。報告書還指出增持目的“主要是基于認可并看好該公司的未來發展前景,希望通過此次股份增持ST景谷股份,獲取上市公司股權增值帶來的收益”。
而10月上旬又有消息稱,名不見經傳的瀾峰資本,似乎與小康控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首先,在瀾峰資本的官方主頁上,其“投資案例”一欄中,重慶小康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赫然在列。相關的工商資料亦表明,小康工業的控股股東為小康控股。而一家名為“新民市瀾峰和同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的公司再度將兩者聯系在了一起。工商資料顯示,這家有限合伙公司只有兩家合伙人,分別為瀾峰資本和小康控股,兩者的出資情況并未公示。該公司的成立日期為2015年4月7日。
毫無疑問,僅以新民瀾峰即可證明,瀾峰資本與小康控股存在關聯關系,不排除當小康控股取得景谷森達所持股權后,二者締結為一致行動人的可能。
對于剛剛取得大股東寶座的廣東宏巨而言,這顯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根據當時的《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披露,廣東宏巨收購ST景谷24.42%股權,金額為6.36億元,而廣東宏巨在2014年底擁有8383萬元貨幣資金,凈資產為6.40億元。
廣東宏巨于7月9日在二級市場上增持的400萬股,若以當日成交均價(14.69元)計算,消耗資金在5876萬元左右。這意味著為了獲得ST景谷27.51%的股份,廣東宏巨付出了接近7億元的現金代價。如此巨額的現金支出,對于一家凈資產僅為6.4億元的企業而言,實非易事。
令廣東宏巨煩惱的恐怕還不止于此。9月29日,身陷囹圄的中泰擔保實際控制人劉軍,通過朋友向媒體公開喊話,稱其姐姐劉華涉嫌強占“泰躍系”資產,并對中泰信用和廣東宏巨的ST景谷股權轉讓一事提出質疑。
有分析人士指出,ST景谷較低的負債、1.3億的超小股本、不超過23億的超低市值,是一塊絕佳的殼資源,公司未來方向不外乎借殼重組這一條路。
值得一提的是,ST景谷雖負債高企,主業虧損,訴訟纏身,但每當傳來“實際控制人變化”的消息時,股價都會提升。“總覺得換了老板以后,能帶領公司復蘇,在此概念下,股價上漲。”上述分析人士認為,但這么長時間過去了,ST景谷仍未走出業績困局,“ST景谷之春到底什么時候才能到來?這才是大家真正關心的問題”。
“債多不壓身”,可能是對ST景谷目前狀況較為貼切的形容。公司財務報告顯示,包括西藏信托發行的景谷2期在內,ST景谷目前借款超過3億。
2012年以來,ST景谷的生產基本癱瘓。“可以抵押的林地、生產設備基本都抵押了,債權人如果最終通過處置抵押物回籠資金,那ST景谷就什么都沒有了。”一位ST景谷員工感嘆道。
責編:丁乙乙E-mail:dingyiyi@ittime.com.cn漫畫:程羽美編:玲玲校對:媚子
您對本文有任何看法,可在新浪微博、騰訊微博@IT時代周刊,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