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周刊》特約撰稿人/丁弋弋(發自北京)
e代駕虛胖擴張后急速瘦身裁員20%凸現O2O浮躁心態
《IT時代周刊》特約撰稿人/丁弋弋(發自北京)
?代駕O2O說到底只是一場燒錢戰,尤其是背靠阿里和騰訊的滴滴入場之后,e代駕一下子就被擠下行業第一的寶座。也許,e代駕最好的出路就是給自己找個好歸宿
一會兒大肆招人擴張,一會兒又大刀闊斧裁員20%。這就是e代駕的翻云覆雨。
11月中旬,代駕服務品牌e代駕裁員20%的消息在坊間不脛而走,主要涉及技術和商務BD(商務拓展)等多個崗位。陏后,e代駕CEO楊家軍在給公司員工的內部信中表示,市場競爭激烈導致公司管理出現失誤,因此被迫裁員。極速回歸公司價值本質是當務之急,也是鞏固競爭勝果的不二之道。雖然萬般無奈,不得不將其中的一部分送走,并將盡最大的努力進行補償。
有業內人士指出,e代駕進行裁員,除了因為在和滴滴代駕的競爭中,資金消耗過大,可能也在無法短期內寄托神州專車的資金而棄車保命。
楊家軍在給公司員工的內部信中表示,2015年面對競爭,從年初到現在員工增加了四倍多。進入到持久競爭階段,猛然發現公司人員結構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臃腫,很多崗位重疊,架構層級過多,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的現象在公司內部日益凸顯。
“這個錯誤的最大責任人當然是我,在一年內大量招人大量減人這是極不負責的行為,我為自己的錯誤向大家真誠道歉。”楊家軍表示,對于被裁的員工的補償,將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法規進行,同時也在與第三方人力平臺聯絡,為離職人員提供新的職業選擇。
e代駕相關負責人表示裁員確有其事,裁員比例大概在20%左右,裁員的職位多樣,但具體人數不方便透露。
公開資料顯示,在e代駕成立的4年來已經融資5輪,C輪和D輪分別獲得了2500萬美元和1億美元,經緯中國、光速安振、華平投資等機構分別參與其中。資金所能帶來的就是市場推廣方面的優勢,這讓e代駕能夠用補貼、資金砸市場。盡管市場后期出現了許多代駕領域的創業公司,但都未能敵過e代駕。
2014年,58同城向e代駕投資2000萬美元,并將自己的代駕業務并入e代駕。此時,e代駕儼然成為代駕市場的老大。官方信息顯示,這家公司宣稱占據了80%的代駕市場份額。
背靠阿里和騰訊的滴滴入場之后,e代駕一下子就被擠下行業第一的寶座。
e代駕相關負責人表示,當時招攬人才的確考慮到滴滴快的的進入可能加強競爭。但是經過幾個月之后,感覺競爭沒有那么嚴重,不僅如此,公司8月份的訂單上升了25%。
“這是為戰略失誤找的借口。”中投顧問咨詢顧問崔瑜評論說,裁員的關鍵是之前的盲目擴張。e代駕主要是為酒后駕駛的司機提供代駕服務,產品針對性較強,目標用戶數量不大,市場規模有限。然而e代駕從今年年初到現在員工人數增加四倍之多,造成機構臃腫,崗位重疊,效率低下等問題,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
而此次裁員就在e代駕與神州專車深度合作之后,雖然前者否認此次裁員有神州專車推動,不過崔瑜認為,e代駕此次裁員不排除背后有神州專車在推動的可能。
10月15日,神州專車與e代駕正式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業務和資本方面展開全方位深度的合作。
公開資料顯示,神州專車與e代駕的戰略合作可能是由其共同股東華平投資牽線。華平投資目前在神州租車的持股率為11.08%,在神州專車的B輪融資中,華平投資與神州租車和君聯資本共同向神州專車投資2.5億美元。e代駕于今年5月份完成的D輪1億美元,也是由華平投資領投。
不過,崔瑜認為,從e代駕的裁員情形來看,神州專車參與e代駕新一輪的投資還有待商榷。
他表示,e代駕目前的日子并不好過,O2O說到底還是一場燒錢戰,尤其是背靠阿里和騰訊的滴滴入場之后,一下子把e代駕擠下行業第一的寶座。e代駕最好的出路就是給自己找個好歸宿,無奈的是錯失優步,嫁給了“泥菩薩“神州專車。盡管當初神州專車稱要和e代駕展開業務和資本方面的合作,但目前資本合作尚未展開,e代駕很可能急需資金,但短期內寄托神州的資本合作無望,故而裁員。
自從滴滴代駕入場之后,e代駕面臨與行業巨頭之間的競爭,頓而覺醒,采取裁員,保存實力。
從e代駕在代駕市場起步到扎根的4年來看,楊家軍并不是習慣高調的人。不過,在滴滴宣布進軍代駕市場后,楊家軍難得高調地在微博上直接回應,“歲歲不同,年年相似”。而e代駕的官方微博當天表示,代駕可不是專車,e代駕也不是易到,前方熊出沒,請小心駕駛。
隨之而來的是,e代駕正式對外宣布完成D輪融資1億美元的消息。面對媒體的追問,當時楊家軍沒有否認這筆融資是為了應對滴滴進軍代駕而做的準備。“面對競爭,我們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事實上,在此之前面對58同城進軍代駕市場的時候,e代駕的應對方式也是快速啟動C輪融資來為與58同城的“打仗”做資金儲備。
e代駕與58同城“干架”的結果是以58同城戰略投資e代駕,且兩者代駕業務合并之后,58同城承諾不再從事代駕業務。
但面對來勢洶洶的滴滴,e代駕的這場仗顯然并不好打。
7月28日,滴滴代駕上線。二十多天后,滴滴代駕宣布覆蓋全國80個城市,注冊司機超百萬。
為了應對滴滴代駕的猛烈攻勢,e代駕先后推出多項新服務:28日推出“8.08”快計劃,即每日20時至22時,代駕司機在8分08秒內無法抵達用戶指定位置,用戶即可享受免起步價優惠;29日和茅臺合作擴展傳統渠道;30日宣布在8月內的每個周三,在全國25個城市全免單。
隨后,滴滴代駕不甘示弱地以調整費用的方式回擊對手。從9月9日開始,滴滴代駕從早6點到晚9點,10公里起步價僅為18元,晚9點到11點起步價38元,晚11點到第二天6點為68元。
CNIT最新研究數據顯示,2015年10月,滴滴代駕的用戶覆蓋率達70.4%居首位,e代駕以65.8%的用戶覆蓋率屈居第二。此外,在主要代駕應用平臺的用戶知曉率中,滴滴代駕的用戶知曉率最高,為63.1%,e代駕以59.7%的用戶知曉率位居第二。而微代駕和愛代駕的用戶知曉率分別為24.2%和20.8%。
在這情況下,不少業內人士推測,e代駕此次裁員是因為與滴滴代駕陷入燒錢大戰,資金消耗過大,不得不壓縮管理成本。
“e代駕的失誤不在局限于代駕,而是在太過于偏重營銷卻沒有把心思放在改善產品上。”崔瑜認為,e代駕裁員是對之前公司戰略失誤的一種糾正。之前行業中就它一家獨大,致使盲目樂觀,快速擴展,自從滴滴代駕入場之后,e代駕面臨與行業巨頭之間的競爭,頓而覺醒,采取裁員,保存實力。此外,e代駕在花費大量現金聘請明星代言后,資金開始吃緊,裁員有助于節約成本,緩解資金緊張。
代駕業務是從酒后代駕發展壯大起來的,e代駕成立的初衷也是為了解決酒后代駕收費高、亂收費、到達慢,以及安全無保障的問題。楊家軍曾在接受專訪時自嘲,酒后代駕是一個很細分的市場,最初不是什么上得了臺面的業務,所以一路做來沒有獲得很高關注。這也是e代駕默默發展壯大的原因之一。
相對于其他行業,酒后代駕是一個相對較小的市場,規模也有限。在獲得58同城投資之時,e代駕方面就曾表示,酒后代駕轉變為代駕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彼時,該公司在業務拓展方面做出的嘗試包括接送機一口價、保養一口價等。
今年5月,e代駕宣布了代駕業務種類和范圍,特別是日間業務的發展將成為e代駕下一步發展的重點。“(我們)將推出基于代駕司機人力服務場景外延的業務,例如代駕洗車、代接送人等服務。”楊家軍當時說。
對于代駕市場的業務拓展,滴滴代駕也有同樣的想法。目前,滴滴對外宣布要推出“代駕+”服務,希望能夠滿足用戶日益增加的多元化需求,而“代駕+”首期將針對商務、旅游代駕推出“專屬司機”業務。
e代駕方面,10月末,成立四年的e代駕宣布正式推出車后服務品牌“e車管家”,并成立車后事業部,正式進軍汽車后服務市場。
楊家軍介紹,e車管家將針對車主的養車和用車問題,提供智能、快捷的一站式服務,同時通過對平臺大數據的整合,汽車經銷商也可以為用戶車生活做出貼心的規劃,以此幫助e代駕的汽車后市場合作伙伴實現產品和服務的落地,最終形成服務O2O的閉環。
然而,在汽車后市場也聚集了大量的創業者,且這一行業非上半年火熱之勢,洗車、保養等易切入的領域當下已有大量創業公司關閉。同時,汽車維修、購買等領域與代駕行業差距不小,且有一定技術門檻,仍需要大量投入和經驗積累。因此,“e車管家”能給e代駕帶來多少勝利籌碼,仍未可知。
責編:丁乙乙E-mail:dingyiyi@ittime.com.cn漫畫:王焱佳美編:玲玲校對:媚子
您對本文有任何看法,可在新浪微博、騰訊微博@IT時代周刊,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