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航億葦
不調整經濟結構,中國制造業將被擠出美國超市
文/航億葦
曾幾何時,在美國超市服裝、鞋帽、電器和許多生活用品,大多是“Made in China”;如今,已改為越南、埃及、孟加拉國、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制造了,美國本土貨也多了起來。
2015年夏,美國波士頓顧問公司(BCG)發表《全球制造業的經濟大挪移》報告。這份報告分析了中國制造成本大幅攀升的原因:一,工人工資從2004年到2014年,上漲了187%;二,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從2004年至2014年升了35%;三,能源成本上升,工業用電每千瓦小時2004年7美元,2014年11美元,增幅157%;天然氣2004年5.8美元,2014年13.7美元,增幅236%。
美國人的分析不一定完全符合實際,但也說出了一定的趨勢。就工資而言,美國普通工人月工資大約在2000到3000美元之間,中國普通工人為2000到3000元人民幣之間。美國工人的收入大致是中國工人的六七倍。十多年前,這個差距為十多倍。從兩國工資的絕對值來看,中國仍有明顯的競爭優勢。中國工人的工資的上升速度雖然比美國快一些,但遠未到質變的地步。美國人講中國工資上升過快讓人不服,這不應是重點。中國也應當提高工資水平,不能總是做超低收入國家。重點確實在其他方面。
電價,美國工業用電比居民用電還便宜。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在第六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演講中說,美國工業電價相當于人民幣1毛一度電,而中國是工業用電每度0.58元人民幣。這個差距就大了。天然氣,美國的價格也遠比中國便宜。這樣的反差就比較嚴重了。
汽油,美國現在大約每加倉3.2到3.4美元之間,合每升不到人民幣6元。中國汽油經過多次調價后,現在92號汽油每升不到6元了,95號還是6元多。我國油價高的時候,我印象中要到八九元。顯然,中國的汽運成本比美國高多了。
另一個,很難比較的是房租。中國房價過高,早已超過中國經濟的承受能力。在工廠訂單充足,水電、燃料、運輸成本沒有上升到現在這個階段時,工廠承受高房租沒有太大問題。訂單少了,租金不能少。即便租金不上漲,也成為難以承受的成本。
房價帶頭高,水電油及運輸等價格往上跟,再加上高稅收、匯率、銀行貸款利息等因素,如此一來,在中國工人工資絕對值仍遠低于美國的情況下,中國企業的綜合生產成本卻大幅拉近了與美國的差距。同時,中國生產制造企業還直接面臨增加環保投入和產品質量提升的壓力。
中國生產制造企業出路也許不得不轉向內需經濟、自主品牌經濟和創新經濟,但高房價、高水電油費、高稅收、匯率、銀行貸款利息這些壓在企業身上,長遠來看,并不能滿足企業升級轉型的必要條件。綜合成本太高,哪里玩得轉呢?
內需經濟有一個大前提,是國民實際收入有大幅的提高??涩F在,中國經濟界和各級地方政府,仍在房地產經濟的夢中沉迷不醒。就算企業被迫增加了一點工資,但相當一部分家庭的收入還是投給了房地產。相當一部分線用去買房和租房了,哪有多少余錢用于其他消費?
可憐的國人在這時候,又被阿里巴巴這樣的電商狠狠地忽悠進去了。阿里系等電商平臺,將低價惡性競爭推向了極至,讓假冒偽劣商品更加橫行無忌。生產制造企業和城市商業都深受其害。國家要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超低價競爭和假冒偽劣商品盛行,怎么能夠達成自主品牌經濟和創新經濟的目標?
解開生產制造企業的鑰匙,首先就是要在經濟結構調整上下苦工,將房地產、水電油及運輸價格降到合理的水平,并對超低價競爭和假冒偽劣商品實行鐵腕整治,否則,恐怕我們也就只能眼睜睜看著中國制造業走向衰落,讓世界制造業大國之名拱手讓予他國。
博主簡介:廣東作協會員
責編:張里E-mail:zhangli@ittime.com.cn美編:玲玲校對:媚子
您對本文有任何看法,可在新浪微博、騰訊微博@IT時代周刊,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