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英霞
(利拉伐(中國))
乳房炎歷來是困擾奶牛場的問題之一。資料顯示,美國每年因乳房炎造成的經濟損失可達20 億美元之多。國內乳房炎發病率普遍比美國高,因此,由乳房炎所帶來的損失更高。
致病菌侵入乳腺是導致乳房炎發生的直接致病因素。奶牛場使致病菌有機可乘的原因有很多,如臥床上的糞尿沒有及時清理,雨季運動場中的水洼,擠奶工操作不規范,不按正規擠奶流程操作,擠奶機真空、脈動設置不正確,擠奶后藥浴液保護力度不夠等。
乳頭藥浴液作為擠奶前后的乳頭消毒劑是奶牛場預防乳房炎的措施之一,有研究顯示,使用擠奶前藥浴可降低至少50%乳房炎的新發感染。利拉伐牛奶質量與動物健康研發中心總監Tomas Hemling認為,擠奶前藥浴的主要目的是預防環境型乳房炎,而擠奶后藥浴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傳染型乳房炎的傳播。
乳頭藥浴液的使用分為擠奶前和擠奶后。擠奶前藥浴主要利用碘消毒劑的快速殺菌作用,一般擠奶流程要求擠奶前藥浴液作用時間至少為30 s,方可起到有效的殺菌作用。而擠奶后藥浴既要脫杯后快速殺滅乳頭末端細菌,防止細菌趁機通過張開的乳頭孔進入乳腺,還要維持一段時間的殺菌作用,在乳頭孔閉合前,保護乳頭不被細菌侵入。如果藥浴液在擠奶間歇也能保護乳頭免受細菌污染,將能更有效地預防乳房炎的發生。
擠奶間歇游離碘的再激活預示一種新技術的出現。藥浴液在乳頭上干燥后,遇到潮濕的環境,如臥床上的糞尿或運動場的水澤等,會再溶于水,成為液體,并能再次釋放游離碘,保護處于污染環境的乳頭不被細菌侵襲。
碘類消毒劑種類有很多,乳頭藥浴產品以聚維酮碘類和碘甘油類為主。隨著碘消毒劑的不斷發展,不同的研發機構采用多種表面活性劑作為碘的聚合物,依據不同的配方技術,開發出不同碘濃度的乳頭消毒劑。但近些年,對于碘制劑的殺菌原理日漸清晰,大量研究結果顯示,碘類消毒劑起到主要殺菌作用的是游離碘,游離碘含量的高低決定其殺菌效力,而不是產品標注的有效碘含量。
碘以晶體形式存在于自然環境中,碘晶體不易溶于水,且碘的水溶液很不穩定,但碘的水溶液中游離碘含量相對較高,殺菌力更強。為了增強碘溶液的穩定性,將碘與表面活性劑絡合形成碘的絡合物,溶液中碘的絡合物與游離碘之間存在動態平衡,不同的配方技術,使用的表面活性劑不同,游離碘的釋放速度也不同。游離碘釋放越多,越穩定,殺菌力越強。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是一種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廣泛應用于洗滌劑、紡織、農藥、涂料、皮革、建材、造紙等行業,是一種工業用表面活性劑,在碘類消毒劑的某些產品中,也會采用NPE作為碘的絡合物。
NPE在過去20~30年中,已經禁止在家居護理產品中使用,主要原因是其不可生物降解,且具有水生生物毒性。在奶牛場中,使用含NPE的清潔劑或消毒劑,可能導致牛奶中NPE的殘留。在乳頭藥浴液中使用NPE成本較低,且碘的溶解度較高,但NPE的碘溶液對皮膚的刺激性也更強。
研究表明,因NPE的化學結構與雌性激素類似,所以它可能干擾內分泌,這對于每天大量飲用牛奶的嬰幼兒影響非常嚴重。歐洲10年前已禁止使用NPE,美國近幾年也開始關注NPE在奶牛場的殘留,據中國表面活性劑行業網的文章報道:“中國等多個乳制品進口國家要求美國對乳制品的某些殘留物進行更加嚴格的限制,近期目標則是奶牛乳頭浸浴液中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表面活性劑(圖1)。”

圖1 奶牛乳頭浸浴液中無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從食品安全的角度考慮,歐洲乳頭藥浴液碘的使用濃度相對美國歷來較低,而中國碘藥浴液的使用濃度也在逐年增加,但實驗室的檢測結果顯示,1 500 mg/kg的有效碘濃度30 s內足以殺滅常見乳房炎致病菌。由于出口及食品安全的考慮,美國近幾年也在趨向于使用低濃度的碘藥浴液。

利拉伐牛奶質量與動物健康研發中心在使用低碘濃度藥浴液的前提下,致力于研發高游離碘含量的低濃度碘藥浴液,其目的是為了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同時,達到高效的殺菌作用。利拉伐專利碘再生技術(I-tech)不僅可以釋放高濃度的游離碘,還可使游離碘循環再生,保證高效、穩定的殺菌作用,實現高品質、更安全的牛奶生產。
目前市場上乳頭藥浴產品種類繁多,且各有千秋,如何選擇合適的乳頭藥浴液,成為困擾奶牛場的問題之一。不同類型、不同用法的藥浴液,對其特性和要求也不同。表1為利拉伐牛奶質量與動物健康研發中心關于藥浴液選擇的建議。

表1 不同類型藥浴液選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