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敏
(南京科技職業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8)
淺析職業化發展視角下輔導員職業能力建設
方敏
(南京科技職業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8)
本文從輔導員職業化發展的視角出發,對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的必要性進行分析,提出了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徑,以及構建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體系。
輔導員 職業化 能力建設
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自中央16號文件和教育部24號令頒布以來,高校輔導員的職業能力一直備受關注。2014年,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對高校輔導員的職業能力作了明確說明。高校輔導員職業化、專業化的發展,需要輔導員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形成個人的職業能力,提升高校輔導員工作的科學化水平,更好地幫助大學生成長成才。因此,構建輔導員職業能力體系,一方面能豐富輔導員隊伍建設研究,有利于完善高校輔導員理論體系建設,另一方面能幫助輔導員評估自己所具備的能力,提升、完善自己,有助于提高輔導員職業活動水平,促進高校學生工作的科學化發展。
首先,從宏觀上看,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加強當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從而為社會的穩定發展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礎。當前,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尤其是信息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曾經的象牙塔也不可避免地被信息化大潮所沖擊,各種思想涌入校園,多元文化相互激蕩,而青年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因此,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高校輔導員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能力,為國家和社會的和平穩定提供堅強的思想保障。
其次,從學校層面看,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研究有助于高校培養“三個結合”的新型人才。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指導者,負有促使學生“積極加強自身思想品德修養,認真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積極開展社會實踐的重要職責,對于促進學生“在正確處理個人、集體、社會關系的基礎上保持個性、彰顯本色,實現思想成長、學業進步、身心健康有機結合,在德智體美相互促進、有機融合中實現全面發展”方面,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提升輔導員職業能力,是高校推進“三個結合”、促進學生成長的切實需要。
最后,從高校輔導員自身發展看,職業能力提升,不但有助于輔導員走職業化、專業化道路,更有助于輔導員科學規劃自身的職業發展路徑,實現理想化的職業發展。
1.加強品格修養,獨具個人魅力。
高校的思想教育管理者除了要運用各項規章制度約束學生行為外,更重要的是運用非權力的影響力促使工作事半功倍,游刃有余,這就要求輔導員具備優秀的品格修養和獨具個人魅力以“征服”學生。例如,良好的外在形象,大方得體的穿著,積極向上的情緒狀態都能感染學生、吸引學生,甚至導致學生無意識地進行模仿;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將問題化難為易,化易為零,能有效解決問題。在修養方面輔導員還需要具備淵博的知識,嫻熟的專業技能,熟練的業務能力,將自身嚴謹謙虛的求知態度傳遞給學生。
總之,高校輔導員應該努力提升自身各方面的修養,不斷發揮自身魅力,通過內在影響力達到影響學生、教育學生的目的。
2.做好職業規劃,明確職業發展目標。
做好輔導員職業生涯規劃既是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對輔導員個體健康長遠發展的有力支持。明確輔導員職業生涯發展目標,既有助于提升輔導員職業的從業魅力,明確輔導員隊伍的建設方向,保證輔導員隊伍的穩定發展,又有利于輔導員個體規劃職業前景,增加職業認同感,自覺提高專業素質,調適職業心態,有效克服職業倦怠,增強發展動力。
3.形成一技之長,發揮專業優勢。
《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對輔導員提出了初級、中級、高級三個不同的職業等級,從初級到高級要求依次遞進。輔導員應當根據工作實踐,結合學科知識的不斷深入學習,漸次提高對相關學科知識的掌握程度,不斷推出理論研究和實踐成果,爭取成為行業及相關學科領域的專家。
4.完善知識體系,提升綜合素質。
尼采有一句心理名言:“要提高別人,自己必須是崇高的。”高校輔導員必須具備系統的知識體系及良好的綜合素質,形成高水平的文化素養,才能更好地適應當前工作的需要。所以,要重視積累知識,多接觸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多種學科的知識,比如,心理學,管理學、倫理學等,還要廣泛涉獵學生感興趣的知識,準確把握學生最關注的熱點問題,這樣,會大大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有利于工作的開展。
5.敢于創新,保持可持續發展。
首先,創新工作理念,增強工作的生命力,為學生做實事,想學生之所想,解學生之所惑,啟學生之所能,尊重并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在服務中深入思想教育,在服務中達到管理。其次,實現從“管”向“導”的轉變。輔導員要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引導學生學習成長。第三,在工作方法上,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推陳出新,不斷探索和實踐工作的新方法,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第四,創新學生工作載體,增強學生工作的滲透性和輻射力,如通過新媒體進行主題教育,打造精品活動,充分利用宿舍等學生生活區進行思想教育。
構建輔導員職業能力體系,一方面豐富了輔導員隊伍建設研究,有利于完善高校輔導員理論體系建設,另一方面能幫助輔導員評估自己所具備的能力,補充、完善自己,有助于提高輔導員職業活動水平;此外,還可為高校輔導員的招聘、評估、選拔和培訓提供參考,形成以高校輔導員為對象的一整套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實現高校學生工作的科學化發展。
1.創造良好的職業成長環境。
輔導員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軍,良好的輔導員職業成長環境,對進一步做好學生工作,促進學校穩定發展和培養年輕后備管理力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因此,學校應該為輔導員創造良好的職業成長環境。首先,從教學上來講,為輔導員提供與專業教師一樣的教學環境,促進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服務;其次,鼓勵參加科研,通過科研活動促進輔導員向專家化、職業化方向發展;第三,學校層面應樹立育人不單單是輔導員的事情,而是學校各部門、每位教職員工的職責。把全校的力量動員起來,形成育人的合力,這在無形中也會減少輔導員的日常工作量,多出時間學習和提高。
2.構建專業化培養機制。
輔導員培養機制的不健全是阻礙輔導員職業能力建設和發展的重要因素。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心理、生活與學習上的導師,前提是自身素質要過硬,具備較高的政治思想素質、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較強的能力素質,并有較完善的自我形象和人格力量。而做到這一點,僅僅靠輔導員日常的積累是不夠的,所以建立和健全科學、長效的輔導員培養機制,是正常開展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證。基于此,首先要建立科學合理的選拔制度,把好質量關,選取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一定的工作經驗、廣博的理論知識、合適的學科背景的人員進入輔導員隊伍中。其次,制定輔導員職業發展的長效計劃,加強輔導員職業生涯指導,強化職業認同感,在職稱評定和培訓學習等方面提供機會,鼓勵輔導員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學歷學位,選派優秀輔導員外出交流或繼續深造,促進輔導員職業化、專業化發展。
3.建立科學考評體系,長效激勵發展機制。
建立一套科學考評體系,對輔導員的工作給予科學公正的考評并進行適當獎勵,可以提高輔導員的工作滿意度。以崗位職責和目標要求為依據,制定相關的考核指標,堅持平時考核與期末考核相結合,領導考核與學生評議相結合,定性和定量相結合,使輔導員的工作職責更加明確、具體,工作管理更加規范、科學,其個人素質和業務水平就會不斷提高,輔導員整體隊伍的戰斗力也會不斷加強;同時,建立健全輔導員激勵和發展機制,從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兩方面著手,關注輔導員職業生涯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發展機會,鼓勵輔導員不斷提升自己,調動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穩定輔導員隊伍。
4.健全規章制度,規范管理體系。
促進高校輔導員職業化發展應從完善高校輔導員管理制度入手。當前,輔導員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工作職責不清晰,功能發揮不明顯,考核制度不完善,激勵機制不健全等。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是:管理體制不先進,角色定位不科學,政策制定不合理。因此,必須完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有效實施輔導員管理的責,權,利管理辦法,建立輔導員隊伍激勵機制,并在此基礎上科學合理地進行績效管理考核,從而保障輔導員的職業化發展。
總之,向職業化發展邁進的輔導員應樹立職業化的意識、堅持科學管理、實施人性化服務,更重要的是,要把職業能力要素貫穿到自身工作實際之中,以職業化的心態,完成職業化的使命,促進當代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1]李漢燁.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研究.碩士論文,2012.3.
[2]韓冬,畢新華.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的形成與提升.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11).
[3]韓延明.試論高校輔導員職業化建設.高校輔導員,2010.1.
南京科技職業學院2012年人文社科教研重點課題,項目編號:NJCC-2012-ZD-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