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志濤 萬 娟
(武漢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新形勢下大學生社會熱點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余志濤 萬 娟
(武漢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新形勢下每天出現的社會熱點問題無形地沖擊著大學生的價值觀和思維模式,本文圍繞高校大學生社會熱點學習存在的問題,著重進行原因分析。
大學生 社會熱點學習 問題 原因
(一)大學生社會熱點學習缺乏積極性
大學生社會熱點學習積極性不高。部分大學生重視專業課,輕視公共課,認為社會熱點教育與自己的專業無關,與自己將來就業找工作無關,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形勢政策課只要及格就行,學習社會熱點的時候表現出消極情緒;有些大學生認為社會熱點教育中小學開設過相關課程,曾經學習過,在大學里再學習就是重復,因此提不起興趣,更缺乏學習的主動性;還有些大學生覺得形勢與政策課理論性強,枯燥無味,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和抵觸心理,上課不認真聽講,玩手機、睡覺、講話等,某些大學生會選擇逃課,這些致使高校社會熱點教育難以深入人心,教學效果不理想。
(二)大學生社會熱點學習缺乏持續性
往往一個社會熱點事件發生時,學校會組織相關講座或者活動,但隨著講座和活動的結束,社會熱點教育也結束,缺乏持續性教育。大學生的學習是“一陣風”,當時積極響應,聽講座,參加活動,但之后很快就忘記。這就使得高校社會熱點教育工作不能深入地、有效地、持久性地開展,使得社會熱點教育失去原本的教育意義。
(三)大學生社會熱點自我學習主觀化
某些大學生完全依靠自己從報刊和網絡上獲取社會熱點的相關信息,進而了解、認識和理解社會熱點,而缺乏必要的引導。由于理論水平、認知能力和社會經歷的限制,大學生在自我學習時往往具有一定的情緒性、主觀性和片面性,不能深入思考,這樣往往會導致大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的認識不夠深入,對一些政治現象不理解,對自身所面臨的困惑難以及時疏導。
(一)大學生社會熱點的教育教學工作有待加強
1.大學生的形勢政策課嚴重不足。根據調查顯示,在大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的途徑中課堂授課排位比較靠后,這從側面說明高校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存在嚴重不足,課程設置不合理,時間上沒有得到保障,這是高校需要進行自我反省的一個重要方面。某些高校和任課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形勢與政策課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提高的重要性。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大學生進行社會熱點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在大學生社會熱點教育中擔負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形勢與政策課要針對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和根據大學生自身的思想特點,幫助大學生認清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積極投身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中。近年來,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堂教育教學受到新媒體的巨大沖擊,因此對于關乎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重大社會熱點問題,高校和教師更要充分發揮高校課堂教育主陣地的作用,充分調動大學生深刻理解和領會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積極性,增強大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的思考和分析能力。高校要保證形勢與政策課課時,及時將大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深刻、有感染力地對大學生進行教育,避免網絡“碎片化”的信息,深度解讀和全景展現社會熱點問題。
2.大學生社會熱點教育存在功利心理。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影響越來越大。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呈現出多元化,心態浮躁、急功近利逐漸成為一種社會病。一些人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功利心理很重,對自己有利的就去做,而對自己不能立即見效果的就不去做。功利主義不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功利式教育使大學生的社會熱點教育缺乏持續性。在社會熱點教育的問題上,部分高校功利心理比較嚴重,重視專業知識的掌握和專業技能的提高,不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認為“可上可不上”,對社會熱點教育缺乏預見性和持續性,存在“一陣風”現象。當社會熱點問題沖擊到校園時,關系到大學生的切身利益時,有些學校就緊急舉行座談會或者講座,當社會熱點對校園大學生的影響不大時,就放到一邊去了。一些大學生也會根據學校的活動安排,一時興起或者跟風學習,或以自我成才為目的認知一些社會熱點,但是活動結束后,就拋到腦后,沒有自己的感悟和行動。
3.大學生社會熱點教育的效果不突出。強迫式的教育使高校大學生對社會熱點的學習很被動,積極性不高。在高校社會熱點教育中,某些高校一律大班上課,每個班級必須按照學校安排,固定的時間和教室上形勢與政策課,而教師一味教條式地灌輸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脫離社會現實和學生實際,缺乏“以情動人,以理服人”的生動案例和視頻資料,使社會熱點教育課顯得非常枯燥,沒有吸引力,從而造成很多大學生對社會熱點教育課缺乏興趣,甚至反感排斥。對此,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形勢政策課在社會熱點教育上要具有時效性、深入性和針對性,結合實際,結合案例,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從而吸引更多的學生學習和理解社會熱點,增強教學效果。
(二)高校社會熱點教育工作者隊伍有待完善
目前,高校社會熱點教育工作者在人員數量、教育途徑、教育方法上比較薄弱。高校社會熱點教育主要依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一方面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方式方法得不到大學生的認同。另一方面,輔導員隊伍工作壓力大,事情繁瑣,責任不清。
在人員數量上,社會熱點教育工作者嚴重不足。有的學校采取放任式的教育,社會熱點教育主要通過形勢與政策課來完成,而形勢與政策課往往只有幾位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或者兼職教師在承擔。學生學術團體、理論團體,缺乏相應的教師指導,學生靠自學了解,這樣就使得學生在高校社會熱點教育的自我學習中過于主觀化。
在教育途徑上,主要依賴思想政治理論課或者形勢政策課來完成。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在課堂上找到與課本內容相切合的點講社會熱點,同時也有時間的限制。形勢政策課主要通過講座的形式或者大班上課來完成。學生很少有機會深入社會實際進行調查研究、參觀考察等社會實踐。因此,要深入有效地講解社會熱點問題,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具有時事敏銳性,要第一時間掌握社會熱點,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有效結合,及時帶入課堂,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同時也要強化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效果。當然,學校會輔助一些座談會或者社團活動的形式完成,但是前者往往學生的參與人數非常有限,后者學生也會積極組織社團活動,如討論、演講等方式,但教師的課外活動指導力度不夠,導致學生的學習過于主觀化。
在教育方法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形勢與政策課普遍采取講授的方式完成,大班上課,很少進行討論或者以活動的形式展開。這種方式很容易導致課堂枯燥或者無趣。為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形勢與政策課教師要強化教學效果,改進教學方法,采取對社會熱點評述、討論等形式展開,真正吸引學生的興趣,讓更多大學生關注社會熱點,正確認識社會熱點。
(三)高校黨團組織的宣傳引導工作有待加強
社會熱點教育涉及黨委宣傳部、學生工作部、思想政治課部等多個部門,這種教育重疊或者多頭管理,容易造成教育和管理不到位的情況。高校黨團組織人員本身有限,且要處理很多日常事務,在及時進行社會熱點教育的宣傳引導工作上容易打折扣。在校園文化氛圍塑造上,在輿論導向上,高校黨團組織能否及時通過海報、校園報刊、校園廣播和校園網等多種媒體傳播方式,宣傳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讓學生有更多途徑了解社會熱點,幫助和引導大學生認清形勢,解除疑惑,這都影響到大學生社會熱點學習。
網絡引導教育是否跟上來。在信息化發達的時代,傳統的報紙、雜志和書籍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人們想要及時了解信息的需要。隨著當前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等新媒體已經成為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的重要信息平臺。網絡雖然快捷,但未必安全,高校黨團組織需要對大學生進行網絡安全教育,需要及時占領網絡陣地。黨團組織能否主動及時地開通微博,建立微信號,建立基于社會熱點問題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并通過這些新媒體對大學生進行社會熱點教育,積極引導大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的認識影響到大學生對社會熱點的把握和理解。
(四)大學生自身特點及對社會熱點重要性的認識不夠
大學生自身的特點及對社會熱點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會導致對社會熱點的關注度和側重點有差異,進而影響對社會熱點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持續性不強。
年級不同,學科方向不同,大學生對社會熱點關注的側重點不同。高校學生在社會熱點問題的認知能力上是不同的,高年級的學生比低年級的學生更關注社會熱點問題,視野更開闊,認識更深刻,社會責任感更強烈。高年級學生比較關注國際國內的重大事件、擇業與就業、民生等社會熱點問題,從宏觀角度把握社會熱點事件對中國甚至世界的影響;而低年級學生比較關注人際關系、愛情等與大學校園生活、學習相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從微觀角度分析,聯系自己和周圍的事件分析和思考社會熱點問題。這樣就導致低年級大學生對與自身沒有直接關系的社會熱點的關注度不高。
大學生的興趣愛好不同,有些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很感興趣,有的學生興趣不大,或者沒有興趣,這就使得高校大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度不同,知曉的內容和程度也不同。在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上,有的學生認為社會熱點離自己很遙遠,淺嘗輒止,認為略知一二即可,不深入了解和分析;有的學生為了消磨時間而關注自己感興趣的社會熱點問題,對社會熱點問題缺乏獨立思考性;還有的學生以個人為中心,認為有利于個人發展的就積極關注,并發表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引起更多的關注,而對自己沒有直接利益關系的,就不關注不參與討論。
[1]王寶林,寧悅.當代大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特點分析及對策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
[2]施節敏,孫蘭友.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9,(3).
[3]章軍,鄭選斌.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聯系社會熱點問題的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8).
[4]張萌.利用社會熱點問題對當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J].學理論,2012,(15).
[5]何軍明.社會熱點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機制構建研究[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0,(10).
[6]張宇.新形勢下大學生社會熱點問題學習的思考與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9).
[7]陳嘉迪.新形勢下對高校學生開展社會熱點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2013,(7).
本文為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課題“新形勢下社會熱點問題對高校學生的影響及應對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編號:14G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