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2015-12-25/ 第06版面/關注中國
日本《外交學者》12月23日文章,原題:中國-哈薩克斯坦新防務關系 中國防長與哈薩克斯坦防長今年10月在阿斯塔納會談,促成兩軍在安全問題上的擴大合作。中方強調中哈友好鄰邦和戰略伙伴,哈方強調雙方確保中亞穩定的共同愿望。這種友好言論,代表了兩國伙伴關系的大升級——歷來是以經貿為主。
蘇聯解體后的20年里,中國在哈決策者眼里從威脅變為戰略伙伴。這一轉變可謂意義重大。但北京若要取代莫斯科成為影響哈安全政策的主要力量,仍面臨不小困難。
蘇聯解體后的幾年里,哈在安全問題上對北京一直保持謹慎態度。認為中國對中亞是新殖民態度的觀念,深刻影響著哈決策者的對華不信任情緒。擔心兩國間勞動人口流動造成“中國化”等因素,也阻礙了雙邊合作。
轉折點出現在1996年,中俄哈吉塔五國元首在上海創建上海五國會晤機制(上合組織前身)。中國也是首個簽署全面暫停核試驗的聯合國安理會成員,此舉大大改善了與哈的關系。
本世紀初,中國對哈軍事援助轉向合作打擊分裂主義和伊斯蘭極端主義。“9·11”后,兩國高層承諾共同打擊恐怖主義。中國對哈的支持表現在向其軍方捐贈通信設備和其他科技產品。哈逐步轉向中國,則有稀釋俄羅斯對其安全壟斷的考慮。
中哈10月份所簽軍事協議的焦點是應對非對稱戰爭。中國同意與哈合作特種部隊訓練,協助提高其軍隊應對城市、山地和海上環境下的戰爭。正如不久前歐亞網一篇文章所言,這種訓練以前是以上海合作組織的名義進行,如今的雙邊演練是耐人尋味的新情況。
然而,盡管中哈間實際軍事合作加深,兩國在安全問題上的雙邊協作仍有限。過去20年里,入讀中國軍校的哈學員據估計只有100人。哈軍事人員也不太熟悉中國的軍事裝備。另外,中國軍隊在中亞的軍事影響力仍有限,哈繼續依賴進口俄供應商的裝備。因此,盡管中國對哈經濟影響力大增,但并沒因此轉化為對哈安全政策的更大主導。▲(作者塞繆爾·拉瑪尼,喬恒譯)
環球時報2015-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