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福秀

戶外鞋是近年來出現的一個新名詞,是指進行不同類型戶外運動具有不同功能鞋的總稱。下面介紹選擇戶外鞋的有關知識。
根據不同的運動和地形,戶外鞋大致可以分為五大類。
這類鞋又可以分為四種:
1、輕型登山鞋
這種鞋子大多采用尼龍布及皮革制成,著重于透氣性及輕量化的設計,鞋底多采用軟底,以便穿著時更為舒適,且不需要較長的時間來適應它,不過它的防水性能比較差。整體來說,這種鞋子不太適合長距離登山及探險性活動。
2、一般登山鞋
這種鞋子有的使用皮革、尼龍布或混合材料制成,有的還加上Gore-Tex防水透氣布。在設計上加強堅固耐用性,鞋底也采用抓地力較佳的設計,有些還在鞋跟部份進行加強,以保護使用者的腳踝,因此它的重量普遍比輕型登山鞋重。除了全皮革制作的鞋子以外,它在適應上也沒有太大的問題,但這種鞋子通常無法配合冰爪在雪地使用。
3、重型登山鞋
這種登山鞋的材質與一般登山鞋大致相同,但它對腳部的保護及鞋底的設計上,為適應更復雜而困難的登山活動而有所加強。通常它的鞋底較厚重堅硬,有些甚至加裝鋼板,使得它的重量明顯增加。防水性能也相當好,使用者在活動中更容易保持腳部的干燥。但這種鞋子在使用前必須先行適應,否則貿然穿上新鞋上山,堅硬的鞋子及不易彎曲的鞋底會使人感到相當不舒服。
4、雙重登山鞋
這種登山鞋分成塑膠外層和內部隔離層兩部分。塑膠外層非常堅硬,非常適合攀爬陡峭的冰壁。其堅硬度也很適合系上冰爪或熊掌鞋,因為緊緊系上冰爪帶也不影響鞋內腳部的血液循環。內部的隔離層接觸不到融雪,保持了足部的溫暖。雙重登山鞋可以防水,因此適合在雪中長途跋涉。在營地時,內層可以脫下,有助于鞋內汗水干燥。這種登山鞋適合在冰雪地行走。
這類鞋設計目標為低山、峽谷、荒漠、戈壁等較為復雜的地形,適應中長距離負重行走。結構特點屬于高幫鞋,鞋幫高度通常在15厘米以上,具有較強的支撐力,可以有效地保護踝骨減少傷害。大底選用Vibram耐磨橡膠,專業品牌在大底和中底間還利用尼龍板支撐,以增強鞋底的硬度,可以有效地防止鞋底變形,并增強抗沖擊力。鞋面常選用中等厚度的牛皮、羊皮或皮革混合鞋面,革面部分選用杜幫超強耐磨Cordura面料,比登山鞋要輕的多,柔韌性較好。為了解決防水問題,大部分款式選用Goree TTeexx材料作襯里,也有的用油皮防水。這類鞋可以在踝骨以下水面或雨中行走。
這類鞋是戶外運動中比較常用的品種。設計目標為中短距離負重較輕的徒步,適用于較為平緩的山地、叢林和一般郊游或野營活動。結構特點屬于中幫鞋,鞋幫高度通常為13-15厘米,有保護腳踝的結構。大底采用耐磨橡膠,中底用微孔發泡及雙層加密橡膠,高檔品牌的鞋底設計有塑板夾層,有較好的抗沖擊力和減震作用,鞋幫有全皮、革面或皮革混合材料。部分款式有Gore Tex襯里,也有的款式不作防水處理。中幫鞋的優勢在于質輕、柔軟、舒適、透氣性好。在地形不復雜的環境里行走,中幫鞋應優于高幫鞋。
這類鞋通常又被稱為矮幫鞋,鞋幫高度通常為1133厘米以下,其設計目標為日常穿著和不負重的運動。大底通常也采用耐磨橡膠,富有彈性的中底既可減輕地面對腳的沖擊,又可緩解體重對腳的壓力。高檔的矮幫鞋也裝有加固物,不僅可有效地防止鞋底變形,也可增強鞋的支撐力。這類鞋常用配皮鞋面或尼龍網面,因而質地更輕,且有很好的柔韌性,目前在一些歐美國家,這類戶外鞋是最常用、最暢銷的。
這類鞋也可稱為戶外涼鞋,常采用網面或帶編結構設計鞋幫,大底采用耐磨橡膠,有柔軟的塑膠內底。鞋底鞋幫都選用不吸水材料,適應于炎熱季節溯溪和多水的環境。由于選用不吸水材料,離開多水環境很快可以干燥,從而保持行走中的舒適。
一雙質量好的戶外鞋應具有以下五個方面的性能:
為了適應復雜的地形,滿足負重狀態下的登山或徒步,戶外鞋必須具有良好的支撐力。戶外鞋的支撐力除了與鞋面有很大關系外,與鞋底的結構也有直接關系。一雙好的戶外鞋,鞋面部分通常采用緊縮的設計,鞋面的各個部分都可以和腳的表面可靠的結合,這樣既能使穿著者感覺很舒服,又能較好克服腳向四周分散力量,從而支持腳部垂直受力,達到增強支撐力的目的。
人在負重的情況下行走,每一只腳一公里約走660000--700步,這意味著每步行一公里,一只腳要承受6000--770000次的重力沖擊。如果鞋子沒有良好的減震性能來緩解這種沖擊,一天旅行后雙腳一定感到疲憊不堪。而良好的減震性不僅能有效地吸收人體的垂直壓力,還能有效地抗擊堅硬地面的沖擊,從而使人在行走時感覺輕松。另外行走的疲憊感常由于地面對大腦的沖擊所致,良好的減震性還能減輕地面對大腦的震動,大大減輕疲憊感。
當人在復雜險峻的地形行走時,每行走一步都存在著潛在危險,在這種情況下腳步的穩定性顯得極其重要,一步站不穩,就可能導致腳或人體受到傷害。因此戶外鞋必須具有良好的防滑性,使穿著者每前進一步都能牢牢地抓穩地面,保證行走的安全。為了提高戶外鞋的防滑性能,廠家通常采用以下幾種方法:一是鞋底采用深紋設計,紋邊尖銳,從而增強對濕滑地面的附著力;二是鞋釘設計為寬間隔,中部鞋釘呈斜角狀,使鞋底不易夾帶泥砂;三是對前后掌底紋做壓花處理,增強對光滑堅硬巖面的摩擦力;四是加高后跟設計呈凹形弧線,從而使下坡和止步時具有更強的阻力;五是在攀爬、行走兼有的地形,鞋的底紋呈大三角疏紋排列,能更方便地抓牢粗糙的巖石表面,并使用Vibram高黏度橡膠,使鞋底對巖石的吸附力更強。
進行戶外運動,可能遭遇各種氣候。如果碰到下雨,沒有防水性能的戶外鞋,浸水后不僅很重,而且由于摩擦力增大,容易使腳受傷;在嚴寒的季節,還容易使腳凍傷。所以一雙品質優良的戶外鞋,應該具有很好的防水性能。目前許多品種的戶外鞋使用了Gore Tex膠膜襯里,能夠滿足防水性能。
一雙優質的戶外鞋必須具有堅固耐用的性能,才能適應戶外各種復雜的地形。如果戶外鞋不能適應戶外嚴酷復雜的條件,動輒掉底、動輒開膠,如何能夠順利進行戶外運動呢?目前一些高檔品牌的戶外鞋,都具有良好的堅固耐用性。
如果對自己去的地區地形特征不是很了解,那么在選擇戶外鞋時應是就高不就低,寧可選擇高一檔次的類型。假如在徒步類和遠足類拿不定主意,那么就應該選遠足類鞋,雖然穿著感覺重一些,但是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的腳。因為在抗沖擊力或支撐力上,高檔的戶外鞋總會對腳具有更好的保護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選鞋要力求合腳,然而在選擇戶外鞋時長度卻應該留有余地。這是因為長途行走時腳會膨脹,如果鞋子的長度剛好,腳膨脹后就會有緊箍感,不利于腳部的放松。另外,復雜的地形有上坡下坡,人在下坡時,人體重心的壓力和地面的反作用力常常使腳前沖,長度剛好的鞋會緊頂腳趾,時間久了會使腳趾很痛,甚至受傷。長一點的鞋,系緊鞋帶后會使腳跟緊貼后部,前端稍有余地,這樣腳在前沖過程中就會減少擠壓,從而減少對腳趾的傷害。需要注意的是,穿戶外鞋時應選擇稍厚的襪子,以填充鞋與腳之間的空隙,這樣可以有效防止腳磨出水泡。至于戶外鞋的寬度應不緊不松為好,因為不論是那一個類型,在穿一段時間后都會有一些松懈現象,因此不需要留余地。
戶外氣候復雜多變,出行者需做好應付各種天氣的準備,因此選擇戶外鞋應力求防水。一雙有Gore-TTeexx襯里的戶外鞋,能夠提供全天候的保護。如果選用了GGoorree--Tex戶外鞋,還應選擇能導汗透濕的襪子(材料最好是Coolmax的),這樣配合使用才會有最佳效果。
戶外鞋之所以有較強的支撐力,關鍵在于鞋底很硬,鞋幫緊縮而堅挺,這樣在負重時才能增強腳部支撐。然而這種比較硬朗的結構設計,在新鞋剛穿上腳時,往往不能馬上適應,需要有一個適應過程。因此買來新鞋后正式出行前,最好先在腳上試穿磨合一周,待覺得沒有不適感時,再出行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