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迎 崔樺楠
(海南核電有限公司 海南昌江)
對于剛性和拘束度較大、結構較復雜的汽輪機高壓缸大型鑄件,其底部接管焊縫由于母材具有較強的冷裂紋敏感性,較易產生冷裂紋,在機組冷熱循環的沖擊下,極易造成接管的開裂泄漏,必須進行焊接修復。然而,對于汽輪機高壓缸這樣的大型鑄件,在現場進行補焊具有一定的難度,主要是因為受現場條件限制,不能像制造廠那樣按照相關標準采取傳統的焊接方法進行焊接修復。因此,應依據現場條件,合理制定焊接工藝對汽輪機缸體進行修復,使之滿足運行使用條件需要。
某核電廠機組為650 MW飽和汽輪機組,采用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HN650-6.41型單軸、4缸6排汽、反動凝汽式汽輪機,是消化吸收美國西屋公司核電汽輪機技術,在秦山二期1#、2#汽輪機基礎上改進完善的自主設計制造的國產首臺650 MW核電汽輪機。
2010年11月,作為經驗反饋項目,對高壓缸焊縫進行PT復檢,發現高壓缸24條接管上的28條焊縫存在超標線性或圓形顯示。上述超標顯示雖未裂穿,但如不處理將會繼續擴展,危及機組的運行安全。經研究決定對上述超標顯示區域進行機械打磨,裂紋源清除后,發現有19處接管需要補焊。部分缺陷接管焊縫如圖1所示。

圖1 部分缺陷接管焊縫
高壓缸內、外缸材料均為ZG15Cr2Mo1,ZG15Cr2Mo1各元素化學成分見 表 1, 其 碳當量 0.74%~0.98%,焊接接頭具有較強的冷裂紋敏感性。在力學性能上,厚壁鑄鋼件的韌性通常不高。因此,高壓缸體補焊具有冷卻速度快,拘束度大的特殊性,決定了補焊區較易產生冷裂紋,因此必須采用合理的工藝措施加以預防,使其不但能夠防止冷裂紋,而且還應保證補焊區金屬的熱強性、抗熱疲勞性、組織穩定性,防止產生附加變形和應力。

表1 ZG15Cr2Mo1各元素質量分數
補焊工藝要根據缸體材料種類、原始組織狀態及不同的缸體結構而定,一般可選用同質熱補焊和異質冷補焊工藝。

表2 ZG15Cr2Mo1焊接工藝
采用化學成分與力學性能與缸體相近的珠光體耐熱鋼焊條如R307或R317焊條進行焊條電弧焊。這種焊接方法的優點是,同種材料焊接,金屬組織相同,不存在異種鋼焊接問題;機組在運行啟停過程中,膨脹收縮一致,產生應力小;所用焊接材料價格低廉,成本低。缺點是,焊接變形難于控制;需要專門的熱處理設備;施工條件差,由于預熱溫度高,焊接及熱處理時,施工人員不易接近缸體。如果采用熱補焊方法進行補焊,由于缸體的體積龐大、壁厚、散熱快、結構復雜,現場難以采用電加熱的方法進行整體預熱和焊后熱處理,難以控制焊接時的冷卻速度,易產生淬硬組織,造成冷裂紋。如果采用局部熱處理,局部高溫預熱易導致缸體變形,產生的附加應力會隨時間變化危及機組的安全穩定運行。
采用化學成分與力學性能與缸體不同的奧氏體焊條如A307、A407、A507 進行焊條電弧焊。焊前預熱 150~200 ℃,焊接過程中始終保持預熱溫度,控制層間溫度不超過預熱溫度100℃,同時每焊一道即錘擊焊道,連續完成焊補。焊后立即用保溫棉覆蓋,保溫緩冷。這種焊接方法的優點是,由于采用冷焊方法,焊接變形小;所用焊接材料價格低廉,成本低。缺點是,由于奧氏體焊縫的線膨脹系數約是珠光體母材的1.5倍,因此接頭中的熱應力與焊接殘余應力較大。
采用化學成分與力學性能與缸體不同的鎳基焊條如ENiCrFe-3進行焊條電弧焊。焊前不預熱,焊后不緩冷,只在焊接過程中每焊完一道,錘擊焊道即可。這種焊接方法的優點是,焊接工藝簡單,工作量小,施工環境條件好。缺點是鎳基焊條價格非常昂貴。
綜上所述,考慮到缸體體積龐大、結構復雜、壁較厚、散熱快,現場難以采用電加熱的方法進行整體預熱和焊后熱處理,采用奧氏體不銹鋼異質冷補焊的焊接工藝。使用E16-25MoN-15(A507)直徑3.2 mm、4 mm焊條進行填充焊接。在現場選定缺陷最深、施焊難度最大的焊縫進行補焊,缺陷用冷機械加工方法打磨至缺陷消除或剩余壁厚3 mm,用冷焊工藝(A507焊條)施焊2道,焊后 48 h,做PT檢查,PT合格后再施焊2層,48 h后重復做PT檢查,合格后即可進行其余缺陷的補焊。
用砂輪、旋轉銼或碳弧氣刨等方法去除接頭焊縫上所有超標缺陷,若直至剩余焊縫厚度在3 mm以內仍未清除徹底時,可不再進行挖除而現狀使用。在施焊方便的前提下,補焊坡口應盡量小。坡口形狀不應有急劇變化,表面應平整、底部平緩,不允許有尖角存在且補焊坡口及周圍10 mm范圍內的表面應露出完好的金屬光澤。
著色檢查,坡口表面及其周圍20 mm內不得有任何裂紋、成排氣孔和長度>1.5 mm的線性顯示。用酒精或丙酮清潔補焊區及周圍區域≥150 mm的范圍,去除油脂等雜質,保證焊接時不會有污染物流進焊縫影響焊接質量。采用碳弧氣刨鏟除缺陷時,缺陷區域及其周圍30 mm內均勻預熱至150~200℃,刨后用砂輪、旋轉銼打磨掉1 mm左右去除表面滲碳層。
焊條使用前應進行250℃,1 h烘干處理,使用時應放在80~120℃的便攜式保溫桶內隨用隨取。
焊接工藝見表2,選用A507直徑3.2 mm焊條,手工電話焊,直流反接,在保證熔合良好的前提下,盡量選用80~110 A的焊接電流,以減小母材對焊縫的稀釋。
焊接過程中采用斷續焊,從下至上堆高將坡口全部覆蓋,后焊道壓先焊道,用直徑3.2焊條堆焊3~4 mm過渡層,道間應有1/3疊加,堆焊應連續進行,焊后蓋上石棉布緩冷至室溫。焊條使用完后不能立即熄弧,應停止焊條移動,待弧坑填滿后,緩慢逐漸拉長電弧至熄滅,以防止出現弧坑裂紋。打磨焊縫表面粗糙度不低于Ry12.5,待檢面及其鄰近至少25 mm范圍之內應是干燥狀態,無灰塵、油脂、棉織物、銹、焊劑、焊接飛濺、油或者其他妨礙探傷進行的外來物。為了盡量減小汽缸的變形和應力,應采用多層多道焊,所有焊接過程中均采用逐層逐道焊接,層間仔細檢查。自檢每層焊縫的表面質量,焊縫表面及其周圍20 mm內不得有任何裂紋、成排氣孔和長度>1.5 mm的線性顯示,如發現有氣孔、夾渣、裂紋、未熔合等缺陷,應徹底清除,確認無焊接缺陷后才能繼續焊接。用A507焊條進行填充焊接,道間溫度控制在≤50℃,每道焊后目視檢查應無裂紋。
冷焊每1層后,錘擊焊縫約15 s,以消除應力或減小應力集中。錘擊的方法是先錘擊焊縫的中部,后錘擊焊縫兩端,錘痕排列應緊湊,錘擊的程度以肉眼清晰可見錘痕為準。必須把焊縫上的每點都錘擊到。最后1層焊道應覆蓋前一層焊道寬度1/3,且焊道長度不宜超過50 mm。每個補焊區焊接完畢,錘擊30 s,再對焊縫及其周圍150 mm的區域內進行局部均勻預熱至300℃左右,保溫時間約10 min后用保溫棉包裹,使其自然冷卻。
焊接及熱處理完成后,使用角磨機對補焊區與進行表面修磨。使之與母材圓滑過度,然后依據相關標準對補焊區與進行了各項檢驗。依據DL/T 869-2004《火力發電廠焊接技術規程》對補焊區與進行外觀檢驗,未見超標缺陷。對補焊區與進行滲透探傷檢驗,未見表面裂紋等缺陷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