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瑞敬
摘 要:蕭縣地處淮北平原,適于多種蔬菜及農作物生產。近幾年,推廣應用甘藍、西瓜、玉米、香菜‘一年四種四收菜糧輪作栽培模式,甘藍、西瓜進行塑料大棚保護地生產,玉米露地生產,香菜保護地與露地生產兼而有之,菜糧兼顧,進一步優化了農業種植結構,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明顯,是農民朋友致富的一種好模式,年栽培面積達到300hm2。
關鍵詞:淮北地區;菜糧輪作;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04.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23-40-02
1 “一年四種四收”應用效果
1.1 經濟效益突出 2010年以來,連續多年推廣應用甘藍、西瓜、玉米、香菜“一年四種四收”栽培模式,平均667m2產甘藍3 750kg、西瓜3 000kg、玉米干籽粒500kg、香菜1 500kg,銷售收入平均分別為6 000元、3 000元、1 000元、3 500元,合計,667m2年總產量8 750kg,銷售收入13 500元。
1.2 社會、生態效益顯著 甘藍、西瓜、玉米、香菜“一年四種四收”種植模式,既生產瓜菜,又生產糧食作物,優化了農業種植結構;菜糧輪作,瓜菜生產安排在1a之中相對冷涼季節,病蟲害輕發生,利于無公害瓜菜生產;玉米后期套播香菜,利于香菜出苗;該模式充分利于了時間、空間、土地和光熱資源,菜糧輪作,加上露地生產與保護地生產交替進行,形成用地與養地相結合的良性生態循環。
2 種植模式及茬口安排
甘藍、西瓜、玉米、香菜“一年四種四收”、菜糧兼種的種植模式,具體茬口安排是:甘藍于12月上中旬育苗,1月中下旬分苗,2月上中旬定植,4月上中旬收獲上市;西瓜于3月上旬育苗,4月上中旬定植,6月中下旬上市;玉米于6月中下旬種植,10月上中旬收獲;香菜于秋季9月上中在玉米行間套種,11月中下旬開始上市,至次年3月底結束。
3 栽培技術要點
3.1 甘藍栽培要點
3.1.1 品種選擇 選用冬性強、耐抽薹、生育期短、商品性好的早熟品種,如中甘21、8398、美味早生、雪王早生等品種。
3.1.2 育苗 12月中下旬播種,采用塑料大棚或溫室等保護設施育苗。播種前將種子用50~55℃溫水處理15min,然后常溫條件下浸種3h左右,撈出甩干置于22~24℃條件下催芽,待60%左右種子出芽即可播種。
將育苗床澆透底水,待水下滲后撒播種子,每m2用種子2~3g,播種后均勻覆蓋厚度1cm左右的細土。為防止立枯病發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對土壤殺菌,每m2用量7~10g拌于覆土中。出苗前白天溫度20~25℃,夜間溫度13~15℃。幼苗出土后開始適當放風,降溫降濕蹲苗。白天12~15℃,夜間5~8℃,然后再逐漸提高溫度,白天15~20℃,夜間8~10℃。1月中下旬,幼苗長到2葉1心或3葉1心時分苗于營養缽中栽培,分苗后及時澆水。幼苗具5~6片真葉時定植,定植壯苗標準:生長健壯,葉片肥厚,根系發達,無病蟲害。定植前5~7d對幼苗進行低溫鍛煉,使之適應外界條件。并于定植前將苗床澆1次透水。
3.1.3 定植 定植前,整地做畦,深翻土地,施足基肥,結合整地667m2施充分腐熟的土雜肥1 000kg、雞糞250kg,配合施入復合肥(氮、磷、鉀各含15%)50kg。整地后100cm放線起壟,溝寬30cm,深10cm,壟寬70cm。提前10d左右蓋棚升溫。2月初至2月下旬,選晴天定植,保證在緩苗期有一段好天氣。定植后澆緩苗水。一般采用小高壟畦栽培,覆蓋地膜。每壟定植雙行,每667m2定植4 000株左右。
3.1.4 田管 定植后悶棚3~4d,以利緩苗。棚內溫度白天保持在20~22℃,夜間10~12℃。定植后澆緩苗水,緩苗后及時通風,降溫管理,防止徒長。連續中耕2~3次,進入蓮座期蹲苗7~10d,保持棚內溫度白天15~20℃,夜間8~10℃。之后進入結球期,結合澆水進行1次追肥,每667m2追施尿素15kg左右,并適當提高棚溫,保持棚溫不超過25℃,達到25℃以上時放風,一般每隔10~15d澆水1次。結球后期適當控制澆水次數和澆水量,平均氣溫15℃以上時撤去塑料薄膜。
3.1.5 采收 適期采收。4月上中旬,當葉球基本包實時就可根據市場行情,收獲上市。保留適量外葉以保護葉球不受玷污或損傷。
3.2 西瓜
3.2.1 品種選擇 西瓜選用早熟、抗病性強、產量高、品質好、易坐瓜的中小果型品種,如早佳84-24、京欣1號、京欣2號或華欣007等品種。
3.2.2 培育壯苗 建議優先購置集約化育苗廠培育的商品嫁接苗。若自己育苗,于3上中旬浸種催芽后進行塑料大棚多層覆蓋育苗。在苗高15cm、有3~5片真葉、苗齡30d左右時定植。
3.2.3 搞好定植 甘藍收獲后,及時清茬,整地施肥,每667m2施土雜肥3 000kg、餅肥30kg、45%硫酸鉀復合肥50kg、硼肥0.5kg作基肥,深施、勻施。每667m2定植650~850株。
3.2.4 溫度管理 定植后7~10d,保持白天溫度27~30℃,夜晚15~20℃。緩苗后營養生長期,保持白天溫度25~30℃,夜晚15~18℃,晴天午后棚溫超過33℃,前期采用開門或背風一端開口通風降溫,后期氣溫升高則卷起大棚邊膜通風降溫。坐果期,保持白天溫度28~30℃,夜晚15℃。坐果后,白天溫度30~32℃,夜晚18~20℃。生長期間,注意加強光照,結合通風降濕控溫。
3.2.5 水肥管理 緩苗后3~4d澆1次緩苗水,水量不宜大。伸蔓期至開花前保持土壤濕潤。開花坐果期要適當控制肥水,果實膨大期保持肥水充足,并隨水每667m2追施硫酸鉀三元復合肥20~30kg。在生長中后期進行根外追肥,7~10d用0.2%~0.3%磷酸二氫鉀噴施1次。果實膨大后期停止澆水。
3.2.6 整枝 西瓜分枝性強,容易形成側枝,應及時進行植株調整、打杈,確保蔓葉均勻分布。爬地栽培多采用3蔓整枝即1條主蔓2條側蔓。整枝打杈選擇晴天進行。
3.2.7 人工授粉與留瓜 選擇晴天上午8:00~9:00時采當日盛開雄花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授粉要均勻的涂抹在主蔓第2朵或第3朵雌花的柱頭上,一般1朵雄花授1~3朵雌花,并做好標記,以助成熟度鑒定和適時采收。
3.2.8 留瓜與翻瓜 待幼果生長至雞蛋大小時,一般選留主蔓第2或第3雌花坐果,每株只留1個果。果實停止生長后要進行翻瓜,翻瓜要在下午進行,順一個方向翻,每次的翻轉角度不超過30°,每個瓜翻2~3次即可。
3.2.9 收獲上市 6月中旬收獲上市。根據授粉日期標記、成熟果實的果面固有色澤和品種特征等綜合判斷成熟度。一般在授粉后25~35d西瓜成熟。采收時間最好在上午,易裂的品種在傍晚采收。遠距離銷售宜選擇80%~90%成熟的果實采收,近距離銷售宜選擇90%~100%成熟時的果實采收。
3.3 玉米 夏玉米,于6月中下旬播種,選用葉片上舉緊湊型品種,如鄭單958、隆平206、偉科702等品種。整地時667m2施入腐熟的土雜肥1 000kg,復合肥50kg、硫酸鋅1kg。實行寬窄行種植,寬行距150cm、窄行距40cm,株距33cm,每穴2~3株,播種深度3~5cm。玉米出苗后及時查苗補苗,3葉期疏苗,5葉期定苗,定苗后進行中耕除草,促使植株敦實。在小喇叭口(9片展開葉)至大喇叭口期(10~12片展開葉)每667m2機械追施尿素15kg,根據天氣和田間墑情狀況,宜早施用,結合澆拔節水,中耕培土促進氣生根下扎,防止倒伏。10月上中旬,為增加玉米粒重、促增產,在不影響下茬香菜生長的情況下,應盡量遲收。
3.4 香菜 香菜于9月上中旬,在玉米大行間套種芫荽,利用玉米高桿植株給芫荽遮陽。播種前,搓開種子,用48℃溫水浸種,攪拌至水溫降至25℃,再浸種12~15h,將種子用濕布包好放在20~25℃條件下催芽,每天用清水沖洗1次,60%種子露白即可播種。在畦面上澆透水,水滲下后撒播種子,覆土1cm厚。出苗后至間苗期間保持土壤濕潤,苗高3~4cm時間苗,拔除病、弱苗,苗距2~3cm,結合間苗拔除田間雜草。間苗后,在苗高4~6cm期間適當蹲苗,控制澆水,當苗高達6cm后,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直至收獲。夏季應在早晚進行澆水,早春與冬季設施栽培應在晴天上午進行。施肥一般于苗高達6cm后,根據苗情,隨水沖施尿素1~2次,每667m2追施尿素8~10kg。中后期噴施0.2%~0.5%的磷酸二氫鉀溶液1~2次,進行葉面施肥。11月下旬扣棚保溫,白天適宜溫度15~20℃,夜間不低于10℃,棚溫超過20℃時,及時放風、降溫、排濕。11月中下旬至翌年3月,根據市場行情陸續采收上市冬季。
4 小結
該模式甘藍、西瓜、玉米、香菜“一年四茬”,由于采取糧菜輪作,設施栽培與露地栽培交替進行,蔬菜生長期又處于低溫冷涼季節,全年整個生育期病蟲害發生較輕,基本解決了蔬菜連作病蟲害重發及設施蔬菜連作土壤鹽漬化障礙問題。對于大棚越冬甘藍后期,偶發的菜青蟲、小菜蛾、蚜蟲等,其防治原則 應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嚴禁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和國家規定在無公害蔬菜生產上禁止使用的農藥,交替使用農藥,并嚴格按照農藥安全使用間隔期用藥。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