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志清 王晶
摘 要: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是我國對野生植物資源管理的總方針。眾所周知,遼東地區已面臨林木資源枯竭的嚴重挑戰,后備資源不足,將是林區現代化建設的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而且某些植物資源的承載能力與各項事業發展的需求矛盾也日益尖銳。因此,必須遵循合理開發與利用的原則,把開發與保護結合起來,把資源管理與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結合起來,努力提高資源效益,使之更好地為人類造福。
關鍵詞:野生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遼東山區
中圖分類號 Q949.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23-66-03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the Resource of Wild Plants in East Mountain District in Liaoning Province
Gong Zhiqing et al.
(Forestry Department,Fushun Mining Group Limited Company,Fushun 113000,China)
Abstract:Protection,development and rational utilization is the general policy of wild plant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As is known to all,East Mountain of District on Liaoning Province region already faces a serious challenge from forest resource depletion,back-up resources shortage,will be a very prominent problem in the modernization. And some of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plant resources and the demand for career development is increasingly sharp contradictions. Therefore,we must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combining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the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economic,ecological and social benefit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resources,and make it better for the benefit of mankind.
Key words:Resource of wild plants;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East mountain district in Liaoning Province
遼寧東部山區總面積36 825km2,自然景觀為“八山一水一分田”,是一個自然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大的地區,其不僅是遼寧省的主要林區和木材生產基地,更是遼寧中部城市和商品糧基地的綠色屏障和再生能源基地。
1 遼東山區野生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遼東山區野生植物資源從用途上分為:藥用、膳用、藥膳兼用及其它(如飼用、環境綠化)幾個類別,藥用的如:天麻、龍膽草、人參、遼五味、纈草、細辛等;膳用的主要為山野菜這一類,如東風菜、刺龍芽、蕨菜等;藥膳兼用的植物主要有短梗五加、刺五加、蕨菜等。遼東山區植物資源綜合利用價值高,開發潛力大,目前已經形成一定規模,如撫順、丹東、本溪等地建立了一批中藥材、山野菜等植物資源的生產加工基地,人工栽培面積大,初步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帶動了當地農民致富,為進一步實施產業化生產打下了良好基礎。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應該走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農業通道,但一段時期以來,由于管理不到位,缺乏技術指導,對這些植物資源的開發過于粗放,加工的產品科技含量不夠,沒有形成大規模產業生產,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破壞了植被。近些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研究人員逐漸探索出植物資源的人工栽培技術,在生產上不斷取得成功,并大面積推廣應用,從而使得短梗五加、天麻、遼五味、細辛的人工栽培面積逐年擴大,為建立綠色、環保生態型農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人工栽培面積的擴大,有利于集中豐富的勞動力,進行統一技術指導、管理,最終形成大規模的產業化生產,人工栽培的不斷擴大為形成產業化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 開發與利用的原則
2.1 立足本地資源優勢 在了解市場需要的基礎上,立足本地優勢,確定發展方向[1],無論是采收業、種植業,還是養植業和加工業,都應以這個原則為基本出發點。眾所周知,遼東地區是遼寧比較重要的植物資源基地,森林覆蓋率高達60%~70%,這就給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指明了方向。應優先發展投資少、見效快、簡單易行的產品,要突出重點、長短結合,既要大力發展原料生產,又要相應地發展加工業,以轉化增值,提高經濟效益。
2.2 維持最大產量 植物資源是可更新的再生資源,能借助于自身的生長和繁殖而不斷更新,但更新過程需要一定時間,其時間將因種而異。因此,在開發利用植物資源時,必須保持一定的儲量,在允許的繁殖周期內進行開發,應采掘允收量,才能做到開發與再生,利用與補給達到一個平衡關系[2]。其標準應是優質最大生態效益和取得最大經濟效益的結合點,就是開發量與增殖量的平衡點[3]。資源利用的速度與資源增長的速度相一致,以維持環境資源的有效性,保持生態平衡,只有這樣才能做到開發與保護相結合。
2.3 開展綜合利用 植物資源本身具有用途多樣性的特點[4],除加工主產品外,對副產物、中間產物乃至廢物都可通過深加工的方法實現其價值。應該承認過去由于我們認識不足,研究不夠,深加工水平不高,資源有效利用率低,勢必加劇了對資源的強度利用,使資源優勢未得到很好的發揮??梢哉f,廢棄物加工技術等于潛在資源,如果資源利用達到最優化,就能大幅度地減輕對資源基礎的壓力。而且植物資源種類越豐富,開發利用中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就越大,持續利用某些種類資源的需求就越小。所以搞好植物綜合利用,提高廢棄物的再資源化水平,是保護資源提高經濟效益的一條重要出路。
2.4 不斷挖掘新資源 目前對植物資源的利用不足植物資源的1/10,開發潛力很大。應在認真研究市場需求和植物資源功能的基礎上,不斷開拓利用植物資源的新途徑,生產更新換代產品。
2.5 利用與保護并舉 對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一定要統籌規劃從長計議,做到保護與利用并舉,同時加強對瀕危野生植物生物學特性的研究,掌握其生存繁育規律,開展設施或異地備份保護[5]。在確定年采收量或收購量時,應按各種資源的年允收量定出計劃,決不可超負荷采收或收購,絕不能單純追求眼前的經濟利益而忽視了對資源的保護,超負荷的開發。要提高認識,把保護資源看成是與企業命運息息相關的大事,把保護資源變成資源開發利用的自覺行動。
3 開發與利用的對策建議
3.1 改善林分質量,重建地帶性森林 該林區森林蓄積的年消耗量一直大于年生長量,若不采取果斷措施,有效地控制年消耗量,就不可避免地使森林資源瀕臨枯竭。與此同時,更新卻跟不上采伐,由于經營措施不當,幾乎全部演替成楊、樺、柞等次生林,更甚者有些地段根本沒有成林,從而導致林分質量下降,這就給今后更新造林增加了繁重任務。因此,要在遵照“以營林為基礎,普遍護林,大力造林,采育結合,永續利用”的林業建設方針的基礎上,采取以法治林、科技興林的措施,積極解決歷史遺留下來的采育矛盾,扭轉過量采伐的局面,嚴格控制計劃外采伐,使全區林業工作的重點轉到恢復森林,發展森林,改善森林生態環境,實現森林資源再生產的良性循環軌道上來。
3.1.1 合理調減采伐量 根據“森林法”中關于森林年消耗量應低于用材年生長量的規定,要盡快的將木材量調減到合理的定產水平上來。
3.1.2 加快更新造林 現有采伐基地用5~7a更新完畢,宜林沼澤地用20a時間造上林,荒山荒地用15a完成造林任務,僅森林覆被率從60%提高到合理的80%,恢復地帶性森林,使各種森林植物資源更新繁茂,提高植物資源的蘊藏量。
3.1.3 用政策調整森林植被的重建 借鑒國外一些林業發達國家的經驗,對林業企業實行多種優惠政策用于恢復森林。(1)取消現行不合理的育林費提取制度,實行林價制度,徹底解決林區木材價格管理背離的問題,為恢復發展林業增加資金。(2)對可采資源瀕臨枯竭的局面,應調整經營性質,以培育森林為主,撫育下來的原木銷售免繳稅利和育材費,全部實行開放經營,所得收入全部用于造林和撫育次生林上。(3)取消“木材標準”中的枕木、電柱、樁木等可用水泥制品代替的材種,取消可用木片代替造紙的原木,以緩解國家對林木的需要。
3.1.4 消除隱患,杜絕森林火災 人為不合理的采伐是對森林的破壞,但森林火災破壞性更大,林區的燃料基本以木材為主,極大地浪費了森林資源,一旦發生火災,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帶來極大的損失。因此,應就林區建筑形式、供熱方式、燃料結構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3.2 改變產業結構,提高林木綜合利用率 由于長期以來執行的原木生產為主的方針,忽視了林木的綜合利用及森林資源的多種經營,形成了林區單一產品結構,單一產業結構,單一所有制的局面,從而使豐富的森林資源沒有轉化為商品優勢和經濟優勢,同時給林區人員就業帶了困難,加重了企業及社會的負擔,減少了企業活力。為了提高經濟、生態、社會效益,要按照“綜合立體開發”的原則,必須改革單一經營結構,實行以林為主,林、農、牧、工、商全面發展的多層次、多結構的經營形式,提高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一是在林產品結構上采取原木、鋸材、膠合板、人造板、密度板、集成材、小木器具、工藝木片等相結構的形式,生產各種林木產品。二是農業產品根據“保菜保糧積極發展多種經營”的方針,近林區農品采取以菜為主,遠林區采取“糧、豆、薯”相結合的農業產業結構,并根據市場供需情況,安排畜、禽、野生動植物的飼養和各類產品生產。三是大力發展林區“種、養、采、加”為主體的多種經營,實行立體開發,多種經營,綜合利用,把潛在的資源優勢逐步轉變為商品優勢,形成一個多層次,多產業的經營結構。
3.3 掌握人工高產栽培技術 (1)人工繁育:植物資源的繁殖包括有性繁殖、無性繁殖,通過人工繁育可以避免人為的資源破壞,只有通過科學的試驗和技術指導,才能充分掌握人工繁殖技術,人工繁殖成功與否是獲取人工高產栽培技術的關鍵。(2)高產栽培技術:只有通過多年中間試驗、示范,才能科學的掌握在不同年份氣候條件下、不同地力條件下獲得的穩產高產技術,另外,發展遼東山區植物資源必須堅持綠色、環保、生態型農業的生產標準。
3.4 做好產品的深加工,形成產業化規模 一是依托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實現生產、加工、銷售的有機結合。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具有人才優勢,資金優勢及大片土地集中發揮效益的優勢,而且加工設施配套完備,管理水平較高,能夠形成大規模的產業化生產、經營,使產品科技含量提高,抗風險力增強。二是在政府的組織下,將眾多的經營分散,技術、設備落后的小型加工企業,依據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及相關法規,走聯合、兼并之路,要科學規劃、勇于創新,組建成綜合實力強、設備完善、人力、物力豐富的大型加工企業,由于集中土地資源、人力資源,有利于形成規?;a。
4 結語
遼東地區屬于長白植物區系,兼有華北植物區系,植物資源極其豐富。發展遼東山區的林業,不單單是為了培育樹木而獲得木材,還要充分發揮森林的多種群、多效益、多功能的特點,遼東山區野生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必須堅持綠色、環保、生態型農業的生產標準。如何根據這些植物資源的現狀,搞好植物資源的保護、開發利用是一項重要任務,是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基本建設。對于野生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一定要統籌規劃,從長計議,做到保護與利用并舉,同時加強對瀕危野生植物生物學特性的研究,掌握其生存繁育規律,開展設施或異地備份保護。
參考文獻
[1]王芝恩,周強,金星,等.渾河源地區野生藥用植物資源種類調查[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2(3):120-124.
[2]王占偉,范俊崗.遼東山區動植物資源及其綜合開發利用[J].中國林副特產,1995(4):47-49.
[3]呂春波,蘇娟,楊坡,等.遼東山區野生植物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6(1):35-36,61.
[4]陳洪吉.遼東山區植物資源及保護利用方向的探討[J].遼寧林業科技,1999(6):31-32,43.
[5]湛禮,王樹國.白草洼自然保護區野生蕨類植物資源現狀及保護對策[J].河北林果研究,2012,27(2):194-198.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