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潔
社會生產生活是民間舞產生的源泉
《辭海》對民間舞蹈的定義是: “在人民群眾中廣泛流傳,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的傳統舞蹈形式。”這里討論的河北民間舞蹈,指的不是經過加工、整理創作的次生態民間舞,而是傳承于民眾中,以民俗儀式、民俗活動為依托環境的原生態民間舞蹈。在現代化時代背景下,民間舞蹈的生態環境日趨脆弱,民間舞蹈傳統優秀價值觀不斷被消解、濫用和歪曲,民間舞蹈風格特色的逐漸喪失和支解。民間舞蹈原生民俗儀式或民俗活動逐漸地淡化和消失,依托其中的民俗儀式活動的減少和消亡,必然帶來民間舞的消失,至少是特定環境條件下產生的民間舞的功能、價值和風格的消褪。有的民間舞蹈已改變功能或形態而流傳下來,但已不是原有的已民俗化的民間舞蹈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撫寧縣的太平鼓是薩滿祭祀時一種既舞且唱的藝術形式,欒城縣一帶的抬花杠源起對祭祀三仙姑舞隊中的領隊舞種,隆堯縣招子鼓產生于洪水泛濫時以舞祈求神靈保佑的特定空間等等。目前,這些舞種大多已脫離原有民俗生態環境,失去了原有民俗功能價值,成了一種群眾自娛自樂的藝術形式。當然,民間舞的保護,不是恢復其原有民俗空間,一成不變保存,而是在保留其原生形態舞蹈的基本節奏、步伐、動律和體態基因等風格特征和動態符號的同時,保護和弘揚民舞群體的心理情感、觀念信仰、審美情趣,以及追求美好生活、崇尚社會向善等無形的、積極健康的意識形態和功能內涵。目前,能夠繼續留傳統下來的民間舞蹈,除了部分確因所依附的民俗尚存而得以保留外,其他的則需要人為地、有意識地采取應對措施,才能保存下來。前者是遵循社會和藝術發展規律,自然傳衍的結果,而后者是基于尊重祖先精神勞動創造,人為保護使然。但在人為保護的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提高對保護民間舞蹈意義的認識,同時需要清醒地認識要保護什么,以及如何保護,堅持真實性保護原則。切不可將藏獒保護成松獅。
民間舞蹈保護意義深遠
做好真實性保護和發展民間舞蹈,有三方面的積極意義:首先是傳承意義,民間舞蹈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群所創造的文化樣式,反映著各自不同的文化生態特色,這是發展現代舞蹈文化的原材料和基因庫。試想,如果這些優秀的民間舞不復存在了,那么所謂的現代舞蹈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如果整個社會只有一種趨同或同化的舞蹈,那么我們的舞蹈文化就會變得單調和枯燥。就繼承和發展的關系而言,沒有繼承就無所謂發展,因此,民間舞蹈是發展有本民族特色的當今舞蹈文化的實實在在的前提條件。其次是文化意義。多姿多彩的民間舞蹈與各民族的生存環境、生產勞動、生活習俗、宗教信仰等聯系緊密,如實地反映著多樣的精神文化觀念和文化心理,蘊含著重要價值和歷史必然性,多數民間舞蹈在今天仍有其存在和發展的重要意義和廣闊空間。保護民間舞,一定程度上就保持了某種優秀文化傳統和文化精神財富;第三是功用意義。無論哪種文化形態,其產生、存在和發展都具有一定的社會功用性,終歸目的是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民間舞蹈在當今,其意義在于凝聚人心、融洽社會人際關系、豐富活躍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構建和諧社會。有的還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如滄縣劉吉村獅舞、昌黎地秧歌、黃驊麒麟舞、井陘拉花等,在國內有著廣泛的影響,當地農民組織起多個團隊進行商業性演出,成為當地一個特色文化產業和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
真實保護應握好三個關鍵點
真實地保護河北民間舞蹈,要注重其功能性、群體性和風格化。一是要客觀、辯證地認識民間舞的功能性。民間舞的產生和傳承與“巫”和“儺”分不開。直到今天,有些地方還存在這種最古老、最原始的民俗活動,如承德滿族地區的薩滿舞、武安市固義村的儺(戲)舞、豐南的簍子秧歌等等。此類民間舞蹈發展到今天,其功能或多或少都發生了變化。同時,民間舞蹈的傳承與歲時民俗活動分不開,如春節、元宵節等,都伴有特定的民俗活動。這些民俗活動為民間舞蹈營造了特定的環境和氣氛,并為之提供了傳承展示的平臺。保護民間舞蹈,就要唯物辯證地、整體地看待民間舞蹈產生的特定歷史條件及其功能,考察研究民間舞蹈的動作設計、服裝道具、音樂、唱詞、程式等方面的時代合理性和內涵喻意,以有助于我們在保護民間舞蹈工作中科學地認定其獨特價值。明確了民間舞蹈的文化定位,也就明白了哪些需要拋棄或剔除,哪些需要記錄和保存,哪些需要傳承和弘揚。
二是要發揮群眾在民間舞蹈傳承中的積極作用。民間舞蹈由群眾創造,并由群眾傳承,通常情況下民間舞蹈是一種群體性舞蹈,這一特點可以追溯到民間舞蹈產生之初的原始舞蹈,如狩獵舞。民間舞蹈之所以能夠綿綿延續至今,仍承傳著鮮明的傳統特色和地方風格,群體性作用功不可沒。因此,保護民間舞蹈就要注重民間舞蹈在民間的移植和推廣,培育民間舞蹈的文化生態,使其在民間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三是要重視民間舞蹈的藝術風格。民間舞蹈多是追求審美風格的完美體現和生命情感的充分展示,而不是過分地依靠高難度技巧。民間舞蹈的藝術魅力和藝術表現力,除通過動作、服裝及音樂的拙雅、活潑和喜慶體現外,更多地是通過內心情感的表達體現出來,寓動作技巧于舞蹈表演的情理和動律之中。因此,保護民間舞蹈,既要傳承其動作、音樂中的特色成份,更要研究、挖掘、繼承和發揚民間舞蹈在塑造形象、表現心理、營造意境等方面的藝術風格和藝術神韻。唯有如此,保護民間舞蹈,才能抓住根本,也唯有如此,民間舞蹈的風韻才能代代相傳,永不褪色。
總而言之,要保護河北民間舞蹈,應辯證地分析和對待,堅持真實性保護,在認識其發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做好對其功能性、群體性和風格化等方面的保護工作,以使河北民間舞蹈優秀的元素得以傳承和弘揚,使璀璨奪目的河北民間舞蹈在新時期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