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語嫣+梨子
北京時間9月10日凌晨1點,之前一直備受期待的蘋果新品在萬眾期待下發布了,一時間小編的朋友圈和微博都被6s和6s plus刷屏。因為“腦殘粉”的玫瑰金外殼,更多女性朋友加入了果粉的行列。然而小編卻想說,大屏手機雖然看著養眼,但購買需謹慎啊。最近醫院門診一個月內接診的因戳大屏手機患病的姑娘就有十多例。
在這其中有一個15歲女孩,就是因為長期使用大屏手機刷屏,右手變成了“僵硬手”,小編看完嚇得趕緊拿起手機刷了幾下屏。
這個得了“僵硬手”的15歲小女孩叫蔓晴,正在讀高一。今年春節,爸爸從美國出差回來,給她帶了一部iPhone6 plus,自此她便開始跟手機過上了纏纏綿綿到天涯的生活,每天拿著手機看小說、聊微信、刷微博、聊QQ,因為手機上的計步功能,導致她就連去廁所也開始手機不離手了。
蔓晴對這部新的手機愛不釋手,但也有一個煩惱——手機太大一只手沒法操作。于是她只能左手握著手機,右手在屏幕上點來點去,這樣的姿勢倒也得心應手。然而就在前不久,蔓晴發現自己的手指出了一點狀況。一開始只是指尖有些麻木,后來拇指也開始不靈活,感覺有些僵硬握不住東西,時間久了漸漸地,蔓晴發現自己連握手機也變得很困難,只要超過一兩分鐘,拇指和食指就會把不住手機,腕部、前臂掌側酸痛,多次不自覺地把手機掉到了地上。父母只好帶她去醫院做檢查,最終骨科李醫生將她的這種情況診斷為腕管綜合癥和腱鞘炎。
據李醫生說,蔓晴是他接診的患者中年齡最小的一個,她左手的毛病,就是長期握著尺寸不合適重量又重的大屏幕手機造成的。他說,近大半年來,來看腱鞘炎的年輕女孩越來越多,大多都是20-30歲,一個月至少有十幾個,她們的癥狀跟蔓晴差不多:手部無力、指尖麻木、活動受限、拇指掌側根部疼痛和不能彎曲等等,而且這些年輕的女孩普遍都拿著大屏幕手機。
對于蔓晴的情況,李醫生說,當手小的人一直單手握著大屏幕手機時,拇指必須長時間保持外展張開的姿勢,整個手掌也都保持在超越功能位的位置上,時間長了就會因此引起手及腕部的勞損。
想起以前,小編一直拿著七英寸的手機平板刷屏,就有點兒后怕。說到這個手機,每次帶著出門必須得挎著個能裝得下它的包;然后接電話的時候必須一手托著,一手劃開接聽鍵;躺著看手機時一不小心手滑掉到鼻梁上就是一把眼淚;一根手指從左側要跨越八個高度才能夠著右邊。
就這樣,堅持使用了兩年,我終于扛不住手指和肌肉的抗議,甚少刷屏了,并在周圍朋友的強烈建議下更換了一部正常大小的手機。
但是換了一部正常大小的手機以后,新的問題又來了。就是小編也和蔓晴一樣,無論走到哪兒都要看一下手機,夜里關燈之后也要刷屏,一直到再也沒有最新消息更新才握著手機睡著了。這樣的后果就是眼睛的夜視能力變差,看不清東西,總覺得眼前有一層黑霧。沒辦法只能在睡覺之前把手機電量用光,夜里用來充電,強制與手機隔離。差點兒變成僵硬手和弱視力的小編,很幸運地沒有變成僵硬手和弱視力的小編特意在這里提醒大家:刷屏有危險,操作需小心啊~
七嘴八舌
低頭的方寸世界
◎文/晚步秋涼
----------------------------
隨著手機革命爆發,越來越多的智能手機涌入市場,逐步取代鍵盤手機。
人潮涌動的地鐵里,川流不息的人行路上,候車的公交站口,甚至是綠燈閃爍幾秒的斑馬線上,我們總能看到路人們低頭專注玩著手機,拇指靈活地滑動觸屏,漠然無視周圍的一切。
手機給予了我們信息上的交流便捷,卻也讓我們愈發沉默,忘了如何開口與人交談。字符是冷淡的,身邊人的關切才是真實且溫暖的。可是現在的我們,寧可捧著手機,只沉浸在我們低頭時的那片方寸世界。
在手機的更新換代中,大屏手機成為主流焦點,我也鐘情于使用大屏的智能手機。然而大屏手機除了帶給我視覺上的刺激與高清畫質外,生活中也有其軟肋。機不離手的我,一遇到下雨天,便會手忙腳亂,一手打傘時,另一只手就無法拿著iPhone6 plus靈活地打字。如果有人迎面走來,便會看到有這樣一個人,歪斜著脖子夾住傘柄,正艱難地雙手捧著手機打字。
我們仿佛得了一種魔咒,一離開手機便會變得渾身不自在,哪怕是在吃飯或是走路時,總習慣指尖觸碰手機屏幕,哪怕是看看時間,又或是等待別人的消息。我還記得有一次,我和平時一樣聽著歌走在地鐵里,并排走在我前面的是兩個女生。右邊的女生伸手舉著一部大屏手機,正靠在身邊朋友的肩頭,兩人邊走邊合影。或許是過于投入,她忘了觀察四周建筑,在經過麥當勞時,墻面凸起,女孩的手毫無意外地撞了上去,手一松,手機掉落在地上。我停下腳步,惋惜地看了一眼躺在地上的手機,玻璃屏幕碎得四分五裂,一道道痕跡觸目驚心。女孩愣在那里,也許一切發生得太過突然,讓她來不及反應。
我問過身邊很多朋友,你們躺在床上會玩手機嗎?答案基本都是肯定的。即使倦意襲來,我們依舊孜孜不倦地刷著微博,聊著QQ,黑夜中的那一抹光從未熄滅。對于慣用大屏手機的我來說,最痛苦的大概就是每次手滑,手機猝不及防地落在臉上,一下子就痛醒了。
我最近看過一則微博話題,15歲女孩刷屏半年成了“僵硬手”。醫生診斷說她左手的毛病,就是長期握著尺寸不合適又重的大屏幕手機造成的。這樣的新聞也許我們只會匆匆掃過一眼,然后安慰自己,發生這樣情況的概率很小,說不定只是千萬人分之一。可是日積月累下去,就會讓我們的身體一點點變壞。手機輻射、視力減退、手指靈活度降低等潛在問題,都會威脅到我們的健康。
花一般的年紀,為何不嘗試放下手機,更多地投入實踐活動呢?將時間還給學習,將溝通還給家人,將腳下的這片方寸土地還給自然。你會發現手機于我們而言,并非那么重要。
再見了,小滑蓋
◎文/bottle
----------------------------
一開始的時候她是OPPO的翻蓋,我是OPPO的滑蓋,我們倆相依在這個智能機的世界里。
這個“一開始”還是在2012年。那一年是傳說中的世界末日,很多人默默地在期待著什么到最后什么也沒發生,除了那一天考四六級;那一年出現了一個詞叫做土豪,而蘋果的身份也從一顆水果——一顆砸出萬有引力的玩意兒進而向土豪代名詞轉變,喬布斯還是蘋果CEO;那一年,智能手機悄然興起而我不甘奔潮流的腦袋始終無法懂得智能和觸屏為什么能等同起來,堅持要滑蓋手機。拿到OPPO的時候我天真地認為我可以和它一起玩一輩子。
開學軍訓,每個人在軍訓開始前都低頭boomshakalaka地玩手機,那速度那姿勢,簡直美了美了眼睛。于是軍訓開始前的最后一分鐘也就成了教官收手機的時間,一堆的大屏智能機里出現了一只按鍵小滑蓋,說不尷尬是假的。然而尷尬這件事倘若有人共擔就會輕很多,一人丟人是丟,兩人一起丟人也就不那么可怕了。
也因著那千里之外有人和我共按鍵,就像是失力時一只手抓住自己于是有了勇氣,可以繼續橫行。滑蓋和翻蓋講電話成了日常,閨蜜之間的感情有時候勝似人家情侶的小甜蜜,我一個初戀還不知道在哪里的姑娘就這樣成了別人口中的緋聞男朋友。
有時候回想起那時候都覺得還算是純真的年代,我們翻蓋和滑蓋企鵝聊天接收別人的表情都是一堆字母,收到的網址也只是聊天記錄里普通的一條,看不了視頻收不了文件,除了聊天就是聽聽歌,發發短信,刷個圖片都要好長時間。大部分新聞、一堆網絡用語、奇怪的表情符號,因為接收載體的限制所以等信息到達我們這個個體的時候都已經是浪潮的尾端,我們永遠走在大部隊的后面。
就這樣自娛自樂著,過了一年。
然后翻蓋換了手機,有一天和她聊天的時候發現她發了一堆奇怪的符號,就開口問了,她說手機換了,智能機比較方便。
是啊,我們宣傳部每回畫大板的時候,別人收部長的樣圖都是QQ微信接收,而到我就會有以下對話:“學姐我們藍牙傳送吧。”我:“……好吧。”他們趴板子上畫圖的時候都是手機放在板子上,然后一只手放大縮小看細節,而我則是,“欸,這個到底是什么?哎,不管了,隨他了。”自己腦補然后畫上去。
我們最終都沒有堅持下來,一年后雙雙換了一模一樣的智能機,算是一年來我們“男女朋友”緣分的繼續。我也這樣接受了它那么大那么重口袋根本放不下的設定,然后帶著新伙伴開始新的手機磨合之旅。
某一天才突然想起,嘿我的姑娘我們好久沒有講電話了。
我們依然是每天都在聊天,只不過語音變成文字,企鵝聊天記錄里表情包飛過來甩過去,各種時興的話題怎么都不會斷,一會兒上鋪小哥一會兒耳機小哥,一會兒河圖發新歌了,一會兒娘娘的CP拆了,今天誰把誰掛了,明天誰又在蹦跶著黑誰了……
我們不缺話題來聊天,可是,秋天了你有沒有注意溫差,小心別感冒!你的胃最近還好嗎你是不是有按時吃飯?你是不是還會做噩夢?你部門里的小孩子乖不乖會不會鬧得你頭疼?這些話我們很少再聊起。
室友和我一起走路每次看我低頭拿著手機就會說一句:“你怎么走路也要玩手機的啦?”然后丟下我自己快步走開了。每個人都是這樣的不是嗎?我抬頭看看走來走去的人,好多人都不看路了。
好多人都不看路了,可是和我又有什么關系?當初自己能在智能機的世界里用小滑蓋,怎么現在就不能在低頭黨里當那個抬頭看路的人?
看好要走的路總是比方形盒子里的東西要重要些,至少室友不會再丟下我,一個人走遠。
我和手機君二三事
----------------------------
相思不亦:玩手機被砸臉覺得不可思議這么蠢的事真的可能么?拿手機看笑話,然后哈哈哈哈笑得太抽,手一松臉就被砸了。
梨姐碎碎念:被iPad砸過的人想跟你握個爪。
嫣姐叨叨叨:被命運砸了一下臉,下次記得還是坐著看手機吧。
曲沐軒:在媽媽的嚴格監督下,我對手機還是有抵抗力的,但經常會用手機查題目,有時只是圖個方便,導致做作業時有了對手機的依賴,不查就不敢確認自己的答案,這便是我所謂的“錯愛”了。
梨姐碎碎念:考試時可不能查答案!還是慢慢試著自己做吧!
嫣姐叨叨叨:別怕,興許萬一它還沒你準呢……
煊瀧:手機依賴癥晚期患者。主要是依賴網絡進行交流,現實中基本是個不講話的女子。而且在網上也只和特定的人私聊,否則就只會在Q群胡亂說幾句……
梨姐碎碎念:一樣的!
嫣姐叨叨叨:難怪你們看起來都如此高冷。
嘻哈節奏:有段時間每晚熄燈后都刷朋友圈1個多小時,雖然屏幕亮度這時候給調到了最低,但是畢竟是手機屏幕,黑暗中長時間看手機還是對眼睛傷害蠻大的。那段時間早晨眼睛分泌物有點多,變得有點怕光,站在舞臺上時強燈光都能讓我睜不開眼。再加上讀了很多關于過度看手機導致失明的新聞報道,我就開始節制自己了……珍愛生命,遠離手機……
梨姐碎碎念:好理智!
嫣姐叨叨叨:有段時間總在黑夜里看手機,導致眼前一片黑,于是我就有意識地在睡覺前給手機充上電,這樣就不會老是在黑黑的環境下看手機啦!
犯二小蘇涼:每天不知道在干什么,玩著玩著就天亮了。
梨姐碎碎念:不困嗎?
嫣姐叨叨叨:是啊,微博都刷不出來了,QQ和微信上的消息也都回過了,但就是不想放下它。
寂寞de格子:有一次用手機ps模擬器玩《生化危機3》,“我”從里面的樓梯下來的時候,有一個過場動畫,弄得我緊張得很。等“我”下樓走到第二個窗戶時,突然“嘭”的一聲,窗戶碎了,一只僵尸沖進來把“我”撲倒在地,嚇得我把手機都甩了……
梨姐碎碎念:你的手機還好么?
嫣姐叨叨叨:嗬!像真的似的!
艾娃:學校不放假,住宿生不能出校門,宿舍班級電源禁止使用,此時手機的電量是最難滿足的第一需求。所以就買移動電源啊,俗稱充電寶,一個月用壞了仨也是醉了。
梨姐碎碎念:充電寶質量堪憂。
嫣姐叨叨叨:充電寶也是承受了超負荷。
北方有人在等你: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梨姐碎碎念:總感覺說的不是手機……
嫣姐叨叨叨:這大概就是一段分不開也剪不斷的友誼了。
小吖嘛蹦豆君:之前find7買來被媽媽搶了,之后的plus開學后又歸老爸了。仿佛我的壓歲錢就是用來給他們換手機的……
梨姐碎碎念:那你可以很自豪地說,你們的手機都是我給你們買的!
嫣姐叨叨叨:你一個人支援了整個家的電子產品供應線!
言宛:我的手機是我兒子……某次我拿著手機跟宿友鬧著玩,過了幾招手機差點被摔,我喊了一句:“你差點摔了我兒子!”然后……就沒有然后了……過幾天宿友問我說為什么是兒子不是女兒,我說因為是藍色的,然后她說……她說,要是換個手機殼就是做了個變性手術。
梨姐碎碎念:腦洞有點大。
嫣姐叨叨叨:請一定保護好你的兒子!
rilakkuma_123:好久之前好悲催,我的牛丸被舅舅摔了!換了S4后因為刷機方法錯誤結果報廢了!現在我用B199還很好,刷了新系統欸,到時候我要換華為或者ZUK!
梨姐碎碎念:看到“牛丸”兩個字有點餓。
嫣姐叨叨叨:你這更新速度還蠻快的!
手機依賴癥
晚期患者有話想說
◎主講人/梨子
----------------------------
朋友圈之前流行過一個游戲,“你給我一塊錢的紅包,我私聊回答你一個問題”。我看著著實新奇,也想知道會不會有朋友問我問題,就也發了一條這樣的狀態,有一個從小就認識的朋友幾乎是秒轉了一塊錢,然后私戳我問道:“我可以問了吧?”我真是有點驚訝,這種游戲還真的有人你一唱我一和地玩,就說,問吧。
我本以為他會問那種“真心話大冒險”的問題,也做好了開玩笑隨便回復的準備,結果他問了我一個很直白讓我挺難以回答的問題——“為什么現在碰到你,你也不怎么說話,顯得那么高冷?”對于這個問題我還真是有點不知道該怎么回答,只能先秒回一個“你并不是一個人”。說真的,說我看起來高冷的不止他一個,我也不知道為何我總是給別人留下這樣的印象,其實我真的很活潑啊!而且熱情!而且開朗!我的內心是火熱的好不好!后來我思考了好久,得出了一個結論,這大概是我手機依賴癥晚期的癥狀吧。
自從小學接觸了電腦,初中有了手機,我開始陷入了一種三次元高冷得不說話,二次元又瘋癲得像“脫兔”的境況,常常是老朋友好久不見,在QQ上聊得火熱,可一旦約出來見面,又有些冷場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只能自顧自刷微博,發朋友圈,時間久了除非是身邊特別親密的朋友,其他的人就越發覺得我高冷不好相處。不得不說,手機是個很偉大的發明,憑借著手機可以做各種事,比如說面對面不敢說的話,在外面玩時還可以跟家人朋友隨時聯絡,曬各種圖片,但是與此同時,面對面愉快交流這種技能貌似在漸漸喪失,我們喪失了這種能力,不愿踏踏實實維持每一段美妙難得的友誼,卻在通訊軟件上聊得火熱。
我不知道看到這篇文章的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病癥”,但我知道我絕對不是一個人,試著把目光從手機屏幕上移開,或許你會突然發現,離開手機也并不是什么都做不了,不依賴手機也沒有那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