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生
扶貧開發,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順利推進,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事關國家的持續發展和長治久安,事關千百萬貧困群眾“小康夢”的實現。各級政府必須從體現社會主義本質要求,踐行黨的宗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高度,加深對做好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增強政治責任感和工作主動性,以更加明確的目標、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有效的行動,全面深入推進全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切實打贏我省扶貧開發攻堅大決戰。
一、提升精神區位,切實增強精準扶貧的內生動力
當前,我省扶貧開發已進入到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任務十分艱巨、時間十分緊迫。從貧困現狀來看,我省還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90萬人,貧困人口總量居全國第7位,在中部居第3位。從我省貧困發生率來看,貧困發生率為14.7%,高出全國4.5個百分點,居全國第9位。從我省貧困人口區域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武陵山、大別山、秦巴山、幕阜山四大片區,占全省貧困人口的61%。從脫貧任務來看,“十二五”以來,我省4年共減貧225.1萬人,平均每年減貧56.28萬人。按照“精準扶貧、不落一人”的總要求,到2019年底,我們要完成590萬人脫貧任務,平均每年要減貧118萬人。從脫貧的難度來看,現在剩下的貧困人口,大多居住在深山區、邊遠山區、高寒山區、革命老區、地方病多發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區,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精神貧困”是扶貧攻堅的最大敵人。現在扶貧工作的最大矛盾是進取意識不強、內生脫貧動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不破除,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目標就不可能如期實現。隨著精準扶貧戰略進一步展開,國家會采取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續的措施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可以預見,扶貧開發投入會大幅增加,幫扶力量會大幅加強,外力作用會越來越大。但是外力必須通過內力才能起作用。如果我們自身不努力、不主動、不作為,外力再強,如期脫貧也是一句空話。全省各地要“外學貴州、內學十堰”,樹立扶貧攻堅主人翁意識,靠自身努力脫貧。要切實將外力和內力有機結合起來,特別是要發掘、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克服“等靠要”、安于貧困、不思進取的消極心態,點燃求富、求榮、求美、求變的致富激情,通過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最終實現脫貧致富的美好夢想。
二、精準施策,全面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
按照“精準扶貧、不落一人”的總要求,我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總目標是:到2019年底,實現全省59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銷號、4821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國家和省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及享受片區政策的37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這是我省向中央立下的“軍令狀”,也是向全省人民的莊嚴承諾。要完成目標任務,必須按照“六個精準”和“四個一批”的要求,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更精準的舉措強力推進。
(一)強化規劃引領。一是科學編制精準扶貧五年規劃,做到與“十三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相互銜接、同步推進。二是統籌編制片區扶貧攻堅五年規劃,做到與國家未來五年扶貧攻堅規劃和我省“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相銜接。三是科學制定年度扶貧攻堅計劃。將未來五年扶貧攻堅規劃分解到每一個具體的年度,制定年度計劃加以推動。四是實施掛圖作戰。將貧困人口分布、脫貧時間進度,分別在轄區行政區劃圖紙上明確標注,以大決戰思路倒排時間表,實行嚴格的“限期脫貧”責任制,確保貧困人口如期脫貧。
(二)強化政策支持。一是完善財政支持政策。省委、省政府決定,“十三五”期間,每年從當年地方財政收入增量中,增列15%專項扶貧預算。進一步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對當年清理回收可統籌使用的,要確保50%以上用于精準扶貧工作。二是完善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支持政策。重點實施通村道路硬化、貧困村通暢和“村村通客車”三大工程,解決貧困人口行路難問題。創新貧困村水資源和水利項目管護機制,優先將貧困村符合條件的重點小型水利工程納入省級籠子,解決貧困人口飲水難和飲水安全問題。支持貧困地區因地制宜地開發利用水能、風能和光伏發電,解決貧困人口用電難問題。加大扶貧搬遷、危房改造力度,嚴格落實貧困戶危房改造財政補助標準在現行基礎上翻番、建房貸款全額貼息的扶持政策,解決貧困人口居住問題。三是完善貧困地區公共服務支持政策。著力改善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條件,提高新農合就醫報銷比例、大病保險比例和醫療救助標準,開展由縣級財政為貧困戶購買大病醫療補充保險試點工作。落實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切實解決重特大疾病患者因病致貧問題。支持貧困地區發展教育事業,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助學政策體系,對貧困戶子女實施“9+3”免費教育。加大貧困地區文化事業發展扶持力度,抓好貧困村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支持農民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娛樂活動。四是完善兜底保障措施。建立貧困人口法律救助、基本生活救助、教育救助、大病救助等機制,加強對貧困人口的人文關懷。
(三)強化能力提升。一是全力開展產業扶貧,增強“造血”功能。積極構建以生態農業為基礎、綠色工業為支撐、現代服務業為引領的現代產業體系,努力為貧困人口拓寬增收致富渠道。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突出抓好茶葉、中藥材、花卉苗木等經濟林和畜禽養殖基地建設,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多鄉一業、一縣幾個骨干品種的支柱產業梯級結構。做大做強工業,發展與本地優勢資源相結合的產業和高技術企業,將優勢資源變成資本。大力發展農村新型經營主體,著力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貧困戶在農產品增值中富起來。開展鄉村旅游創業培訓,扶持貧困戶發展農家樂,拓寬貧困戶增收門路。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積極推進電商扶貧,加快貧困地區商業網點信息化改造。二是著力扶技扶智,提高貧困人口致富能力。進一步實施“雨露計劃”,對接受中、高等職業教育的貧困戶子女,按每人每年不低于3000元的標準予以補助。整合各類人力資源,制定和實施有針對性的就業脫貧計劃,力爭使每戶有勞動能力的家庭都能掌握一項以上的就業技能。建立貧困地區“雙創”基金,加大對貧困戶“雙創”的支持力度,健全與扶持政策掛鉤的帶動增收激勵機制。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貧困地區就業創業,對在貧困地區開展“三支一扶”、“大學生村官”等基層服務期滿5年的,經考核合格的可就地轉入行政事業編制。三是大力推進金融扶貧,增強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建立貧困戶個人信用檔案,支持貧困縣市統籌使用財政資金和扶貧資金,建立健全風險補償和擔保金機制。創新發展扶貧小額貸款,確保有貸款需求的貧困戶實現“10萬元以內、3年期限、無抵押、無擔保、全貼息”的貸款全覆蓋。
(四)強化機制創新。一是建立資源資金整合機制。凡涉農項目及非農項目、上級安排及本級安排、當年安排及結轉資金、存量資金及增量資金,應統盡統。實行資金、項目、招投標、管理、責任“五到縣”。實行跨部門、跨年度、跨層級統籌,采取“大類間統籌、打通使用”辦法,切塊下達資金自主安排,項目資金統籌使用。二是建立精準脫貧激勵機制。對提前脫貧的貧困人口、貧困村和貧困縣,要“扶上馬、送一程”,到2020年前,扶持政策不變,投入力度不減,對口幫扶單位不撤。三是創新社會參與機制。開展區域合作,推動經濟強縣、強鄉對口幫扶經濟弱縣、弱鄉。大力開展以“千企幫千村”為主題的村企共建活動,建立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貧困村長效發展機制。建立社會扶貧愛心信息平臺,構建扶貧志愿者服務網絡,開展“1+1結對幫扶”等活動。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扶貧開發,培育多元社會扶貧主體,創新扶貧參與方式,形成扶貧攻堅合力。
三、以“三嚴三實”作風,確保精準扶貧工作落到實處
全省上下要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高度,切實把“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與精準扶貧工作緊密結合,以更嚴的作風、更實的作為,推進精準扶貧工作扎實開展。
(一)落實責任要實。一是落實一把手的政治責任。省委決定建立省委常委牽頭聯系市州、省級領導包抓貧困縣(市、區)制度。各地要建立市縣領導層層包縣鄉責任制度,形成上下貫通、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體系。二是落實貧困縣的主體責任。貧困縣黨政領導班子尤其是主要負責同志必須切實承擔起主體責任,履行好第一責任,切實把扶貧攻堅、全面脫貧作為第一要務和天大的事來抓。做到責任上肩,只要有1人不脫貧就不松手;投入上升,把各類資源要素向貧困地區傾斜,真正在扶貧攻堅中發揮中流砥柱作用。三是落實部門的行業責任。各行業部門要扎實做好村級道路暢通、安全飲水、農村電力保障、危房改造、鄉村旅游扶貧、教育扶貧等“十項重點工作”,將資金、項目等資源向貧困地區傾斜,確保完成省委省政府確定的扶貧任務。
(二)駐村幫扶要實。各地特別是貧困地區,要高度重視駐村幫扶工作,切實加大選派扶貧工作隊力度,駐村第一書記要常年駐村,其他隊員要確保一年中有50%以上的時間駐村入戶幫扶。要對所有駐村工作隊員進行培訓,使他們準確掌握工作要領、基本方法和紀律要求,明確基本職責任務,不斷提高駐村幫扶隊員的工作水平和服務能力。
(三)嚴格考核要實。認真落實中組部和國務院扶貧辦《關于改進貧困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核工作的意見》要求,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的作用,真正形成以科學發展論英雄、憑扶貧實績用干部的導向。堅持差異考核,按照主體功能區規劃,針對貧困縣基本是限制開發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基礎設施滯后、生態環境脆弱、經濟發展水平低、社會事業發展落后等特點,在目標要求和考核辦法上有別于其他縣市區的實績考核。強化剛性約束,把省政府與各市、州、縣簽訂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責任書所規定的年度減貧人數和貧困縣、貧困鄉鎮、貧困村“摘帽”計劃,作為年度目標管理硬任務和扶貧開發評先表優的剛性條件。突出考核重點,堅持片區攻堅和精準扶貧同步推進,精準扶貧重點考核貧困人口和貧困村數量減少、貧困人口收入水平提高、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和基本公共服務改善及產業發展、扶貧開發主體責任落實等,引導貧困縣各級干部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點、財力以及各類資源放在精準扶貧工作上來。
(四)基層帶動要實。一是強化基層組織帶動。要在提高領導班子的整體素質,增強班子的創造力、戰斗力和凝聚力上狠下功夫。對工作表現優秀、實績突出的干部要大力表彰。二是加強黨員干部帶頭示范。引導貧困地區黨員干部帶頭轉變觀念,克服“等、靠、要”思想,積極主動地參與扶貧開發工作。帶頭執行扶貧開發政策措施,帶頭參與市場競爭,推動扶貧項目早見效、早收益。三是推動支部、黨員和貧困戶共建。要讓先富起來的、有幫帶能力的黨員,與困難黨員群眾結成幫扶對子,帶動困難黨員、群眾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