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晶晶+朱可馨+陶濤
江夏區金水辦事處武當村,離武漢市區有近兩小時的車程,在一大片肥沃的土地上。武當村有點特別,這個村是從武當山上遷下來的移民新村,村里有一名北大碩士畢業、來自河北邯鄲的大學生村官——霍計武。
這位“不走尋常路”的村官,曾被無數人質疑“高分低能”“腦子進水了”。今年,霍計武又和武當村續約了3年,他說:“長久以來,我的夢想就是盡自己的努力,讓這個世界更美好一點,而我,現在正走在追夢的路上。”
“村里來了北大碩士!”
霍計武是一名土生土長的農村小子,父母含辛茹苦把5個孩子撫養長大,而且都送進了大學課堂。北大畢業后,霍計武進入一家IT公司工作,賺錢補貼家用。在他心中,卻一直有一個獻身科研,為社會更美好而奮斗的夢想,他選擇了考數學博士。考博失利后,他堅持邊工作邊繼續準備。2012年,他卻來到湖北做了一名大學生村官。與其說是冥冥之中的指引,倒不如說是他內心對農村的一份情感和歸宿。
武當村村主任徐美均還記得第一次見他:“黑黑瘦瘦、戴眼鏡的一個年輕小伙子,是個高材生,又是個外地人,真擔心他適應不了。”
徐美均介紹,武當村是由2010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原武當山特區4個村、1570人組建而成的移民新村。矛盾復雜、問題多,確保移民穩定是村里的頭等大事。維穩的一項基礎工作,就是要給村民建立一套完整的民情檔案。但村干部普遍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搞不好電腦”。
霍計武接下了這個任務。他用近一年的時間,白天為村民排憂解難,晚上節假日加班加點,整編出黨建、綜治、信訪、計生、“三萬”活動等各類資料30余冊,分類歸檔,并創建了相應的電子備份,為社區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節假日,霍計武常常帶著自己買的食品和生活用品,看望村里的貧困戶和空巢老人。在聊天中,他漸漸發現,老人們的心愿就是希望子女們不要外出打工,能在家門口找一份工作。
霍計武留了心:村里僅有的一家企業武漢祺良農副產品有限公司,是外來投資者,生產蓮藕,專供出口,對村里貢獻大。能不能請公司再多雇用一些村民?他立刻與村領導一起到企業公關,一口氣為移民新增50個就業崗位,解決了許多家庭的就業困難。
沿著這條就業思路,霍計武協助村里、辦事處,通過自籌、積極向移民局申請資金等方式籌集資金400萬元,籌建武漢錦豐源針織品有限公司。目前,該公司已建成,200多個在外打工、在武當山居住的村民回流到武當新村,每個受雇村民一個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
現在,徐美均主任欣慰地說:“這孩子能吃苦,有開拓精神,一個北大畢業的高材生能這么腳踏實地地為我們這個村服務,我們都很驚訝。”在繁忙的工作下,霍計武也已經放下了考數學博士的想法,他漸漸明晰,自己現在的選擇,最終都指向了最終的夢想:讓這個世界因自己而更美好一點。
“他是我們村里的!”
有趟公交車途經移民村,對移民免費,其他人收費。車上擁擠,悶熱,霍計武就事先買一些水果、AD鈣奶,裝在包里,若是碰到小孩子哭鬧的情況,就拿出準備好的東西哄哄孩子。這樣,孩子們都聽話了許多。有一天,司機又問霍計武收車費時,突然有村民嚷起來:“你為什么沖他要車費啊,他是我們村的!”這一瞬間,霍計武感覺格外溫暖,自己不知從何時起,已經成了村民眼中的“自己人”。
平時村里工作不太忙的時候,霍計武就去村民家里走訪。在2014年的一次走訪中,霍計武得知有一位名叫曹廷志的老伯伯,家里有4口人患癌癥,一貧如洗。霍計武在金水辦事處兩次發起“為武當特困移民獻愛心”的捐款活動,為曹家籌集捐款共計3萬多元。只要看到霍計武,曹伯伯都會緊緊握住他的手,噓寒問暖,在曹伯伯心里,霍計武就是他的“兒子”。
去年11月14日,村里的一名4歲小孩王明欽,在家玩耍時不幸掉入滾燙的豆腐鍋,全身60%的面積燙傷。正當母親劉金秀以淚洗面,一籌莫展時,她接到了霍計武的電話:“我會幫你想辦法的。”
兩天后,風塵仆仆的霍計武帶著幾位愛心人士和媒體記者,來到武漢市第三醫院小明欽的病床前。當看到小明欽紅腫的傷口、痛苦的情形時,大家當場表示,要盡全力幫他早日康復。經過一周的奔忙,霍計武聯合媒體,經武漢市及十堰市的企業家們的共同努力,共籌集善款16萬元,給小明欽的家人帶來了莫大的希望和安慰。回憶起當時的情形,劉明秀眼中仍有淚花。
“媽媽,我想小武叔叔了,我能跟他打個電話嗎?”天真的小明欽經常這么問。劉金秀說:“這一年里,小武有空就來看孩子,給他買東西,小孩很喜歡他。”
“我深愛這片土地”
武當村村民原先住在武當山上,不會種水田,雖然江夏區拿出了靠水的優質土地給村民,但村民們種點稻米、蔬菜,收入微薄。
霍計武就思索,怎樣才能讓村民們在辛苦耕種的同時,獲得更豐厚的回報呢?他猛然想起,在老家河北,有一種高檔的“黑色花生”,進一步查閱資料后,他發現在臺灣地區還有一種備受市場歡迎的“彩色花生”,而且售價比普通花生高出5倍之多!
2013年5月中旬,霍計武積極組織江夏區8個鄉街辦事處的10名大學生村官,與村里和周邊地區的殘疾人、特困戶、失業居民共14人,創建了江夏區大學生村官彩色花生實驗種植基地。實驗種植基地面積3.5畝,花生品種涉及富硒黑花生、白玉花生、雙粒花、四粒彩等7個品種。那段時間,霍計武早出晚歸,頭頂草帽、一身泥汗,或拿著鐵鍬、或扛著鋤頭、或背著藥筒,遠看與一位老農相差無幾。
經過近5個月的辛勤勞作,彩色花生陸續獲得豐收,村民們從不看好的觀望到積極熱情地參與。有一個品種叫四粒彩,外觀漂亮、甘甜爽口,被前來幫他們收獲的爹爹婆婆們稱為“五彩水果花生”。2014年,霍計武申請成立了金水河生態農業合作社,注冊資金40萬元,種植面積達100畝。
武當小學地處偏僻,師資力量薄弱,霍計武常常在工作之余給孩子們進行作業輔導,但霍計武知道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他必須集結更多的力量為武當小學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想到這里,霍計武主動聯系湖北省北大校友會,籌集資金為武當小學捐獻了一座小型圖書館,在武當小學引入“大學教授進小學”公益講堂;組織“大學社團進小學”“一對一”結對幫扶等活動,助力武當小學的發展。
記者問,是什么樣的情感和力量促使他為村民做這么多?霍計武說:“我是農民的兒子,我愛農村這片土地,我打心底里愿意做村官,我不想走到哪都貼著北大碩士的標簽,在這里我就是一個普通的村官,我做了我能做的事并得到認可,這才是最重要的;同時,‘數學夢‘村官夢,都統一于希望自己的存在能為他人帶來幸福的夢。追夢的路上,我感到很踏實、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