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菲+陳厚國
“父老鄉親們!請打開您的手機,搜尋巴東WiFi信號,我們可以在網上購物了。”“雙十一”節當天,在巴東縣野三關鎮石橋坪村第五屆農村信息趕集現場,縣委書記陳行甲鼓勵村民在網上買賣商品。
為全面升級農民辦事不出村項目,打造信息化新農村,巴東縣每月舉辦一次農村信息趕集活動。“主要是利用農村傳統趕集習俗,借助‘淘實惠電子貨架平臺,解決農民買難和賣難的問題。”巴東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韜說。
今年以來,巴東縣已建成“淘實惠”農村網點71個、淘寶店100多個、多業態電商企業30多家,全縣電子商務企業網絡交易額超過1200萬元,與去年相比成倍增長。
“原先到集鎮購買商品往返三四十公里,現在我們足不出村就可以買到想要的東西,太方便了,品質也有保障!”沿渡河鎮樟樹村村民向宗全在界河村參加第一屆趕集活動,僅花125元搶購了一臺豆漿機,比市場價便宜不少。
在偏遠農村,一方面,農民買賣不方便,另一方面,知名商家進駐困難重重,這似乎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
矛盾雖事出有因,但也必有化解的辦法。從2013年開始,巴東縣已經有273個村實施農民辦事不出村項目,場所、人員、設施一應俱全。巴東縣商務局等單位瞄準商機,與深圳動態集團取得聯系并達成合作意向,將動態集團旗下的“淘實惠”電子貨柜送進鄉村,為農民提供購物和銷售雙向服務,實現從“互聯網+政務”到“互聯網+商務”的有益探索。截至2015年10月上旬,全縣已建成“淘實惠”農村網點71個,投放“淘實惠”電子貨柜94個,實現銷售額達600余萬元。
“為保證臍橙的最佳口感,請親們不要催我發貨喲!雷家坪臍橙瘋狂預售中。”打開巴東農二代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兆華的微信,幾條消息吸引眾人的眼球,有不少人為之點贊。
李兆華通過淘寶網“神農氏商城”和微商促銷雙管齊下,柑橘、洋芋、紅苕、板栗等產品備受青睞。一個多月來,雷家坪臍橙預售量超過1萬公斤。他建立了8個微信群,好友達到800多人,有100多人為他代銷產品。
巴東的山珍不只是雷家坪柑橘,還有獨活、玄參、白皮大蒜、蜂蜜等上百個優質產品,其中60多種產品獲得“三品一標”認證。但是,大多數產品“待字閨中”,沒有找到“如意郎君”。為使農特產品“嫁出去”,巴東縣商務等部門主動作為,適應“互聯網+”新常態,組織農特產品返銷。
為掌握電子商務發展的主動權,巴東縣還組建了金果茶業OTO未來商店、三峽購物等電商平臺。官渡口鎮電商經營者向新創業之初,巴東縣商務局干部幫忙選址,協助辦理相關證照。“如今,他的“淘實惠”實體網店經營越來越好,蜂蜜、臘肉、道地藥材等產品成為俏銷貨。”巴東縣商務局一個干部說。
山區農村電商難點在物流,巴東縣“淘實惠”負責人陳和平介紹,“淘實惠”村村通物流即將投入運行,承擔巴東各鄉鎮和村點物流、快遞配送業務。
目前,巴東正在策劃電商產業園建設方案,完善電商與農產品對接方案,爭取“十三五”期間,以野三關鎮、巴東縣城為電子商務發展的重點區域,以倉儲物流信息化建設、本地土特產網上營銷為重點項目,基本實現農村電子商務全覆蓋,推動巴東電商新業態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