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武進
幸福湖北是湖北建設的出發點與歸屬。幸福湖北建設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物質文化需要,保障人民群眾經濟社會權益,實現物質富裕、社會和諧、文化繁榮、生態優美、宜居宜業、民主法治、公平正義、文明進步之有機統一的過程。
幸福湖北建設根本上依靠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但人民群眾智慧和力量的發揮有賴于黨和政府的領導與推動。因此,廣大黨員干部應當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深入領會幸福湖北建設的基本維度,以促進幸福湖北建設共識與合力之形成、有效推動幸福湖北之建設發展。
著力推進經濟發展
是幸福湖北建設的基礎
幸福湖北首先應當是經濟健康快速發展、人民生活富裕的湖北。但是,著力推進湖北經濟發展并非強調一味追求短期的經濟利益、片面追求GDP的增長——犧牲其他社會利益,單純以GDP增長所換取的一時富足,也不可能造就幸福湖北。
幸福湖北建設應當著眼于整體的、全面的經濟局勢與經濟走向,對經濟發展戰略進行長期有效的規劃,從而盡可能的推進湖北經濟長效的發展。與此同時,幸福湖北建設所推進的經濟發展還應當是一種漸進性經濟發展模式,即湖北經濟建設應當著眼于客觀實際循序漸進的推動,而不能急功近利,過于簡單的追求速度與效率。
切實強化政治參與
是幸福湖北建設的主線
滿足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參與訴求和參與期待應當貫穿于幸福湖北建設的全過程。我國是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湖北必然是人民當家做主的湖北。因此,幸福湖北建設應當建立在對人民主體地位與主體身份尊重的基礎上,保障和促進人民在公共活動的參與。
在幸福湖北建設過程中,應當始終將回應人民的參與訴求、保障人民的參與權利、支持人民的參與活動,彰顯人民的主體地位和主體力量作為一以貫之的主題。確保人民的參與行動能夠影響甚至決定湖北公共決策的作出,能夠推動和促進湖北科學的治理決策的形成。為此,一方面,應當健全以湖北省人大參與為基礎的,涵括政府參與、政協參與、司法參與等領域的參與制度;另一方面,應當建立健全基層參與機制,引導和促進民間組織參與;此外,應當積極運用“互聯網+ ”思維,利用現代信息科學技術,依法拓展民眾的參與渠道、創新參與方式。唯有如此,湖北人民才能在獲得對其主體地位與主體身份之認同感與滿足感的同時,將其追求幸福的訴求,以及實現幸福的智慧和力量注入到湖北建設與發展過程中。
深入推進文化繁榮
是幸福湖北建設的支撐
幸福湖北應當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以充分彰顯,社會主義文化獲得大發展大繁榮的湖北。文化蘊含著人們對自身、對社會、對國家、對世界的認知情感與評價,它既是個人的寄托與皈依,也是一個國家與民族的靈魂與核心。特別是在現代社會,伴隨著人類智識的進化、社會的發展,文化之于人類族群、人類國家的重要性更是日益提升。正如美國學者在《文化的重要作用——價值觀如何影響人類進步》一書中所指出,在當今世界,“一個國家能否繁榮,文化是一個重大的決定因素,因為文化影響到個人對風險、報償和機會的看法”。
為此,一方面,湖北省應當在弘揚長江文明和荊楚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的基礎上,營造有利于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整體環境。另一方面,應當立足于湖北民眾的公共文化需求,著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發展。此外,應當進一步發揮省內文化產業園區、基地的集聚優勢和示范效應,促進湖北文化產業的發展;并通過引導和激勵居民文化消費,促進湖北省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唯有如此,才能依托于良好的公共文化和文化產業環境,不斷凝聚文化共識、形成文化導向、推進文化發展繁榮,從而切實成為讓人們價值上有追求、精神上有寄托、情感上有皈依的幸福湖北。
努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是幸福湖北建設的保障
幸福湖北必然是具有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的湖北。缺乏社會公平,政治上的參與度無論多么高、經濟上無論多么繁盛,都很難促進人民幸福感的形成。正如中國古諺所云,“不患寡而患不均”。畢竟,幸福是一種主觀色彩很濃的感受,其體現為人們的一種滿足感。而社會不公平的存在恰恰是人們心理失衡的根源,人們心理一旦失衡各種不滿情緒往往就會大量滋生。在此意義上講,社會不公平對幸福的侵蝕與破壞比貧窮所產生的負效應更厲害。
當前,受轉型期各種因素的影響,無論是我國,還是湖北省,貧富差距都空前拉大,社會不公平因素也大量存在。以致于,當下各種社會矛盾空前凸出,“干一行怨一行”的不滿情緒空前存在,這已然嚴重制約了人們幸福生活的擁有。在此情勢下,湖北建設過程中必然要尤其注重社會公平公正問題,要把社會公平正義問題作為核心問題加以解決與推進,著力強化機會公平、競爭規則公平、權利保障公平等。其中,尤為重要的是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通過一系列扎實有效的措施,保證教育上的公平正義、醫療上的公平正義、生活資源享有上的公平正義、分配上的公平正義、司法救濟上的公平正義等等。唯有如此,才能為湖北人民營造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湖北社會的和諧穩定,湖北人民的安居樂業、幸福安康才能成為可能。
全面營造優美的生態環境
是幸福湖北建設的依托
人們幸福感的形成,幸福指數的提升還依賴于優美的生態環境的形成。人們無不希望擁有良好的、優美的、宜居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環境。生態優美、環境良好、宜居舒適的生活條件,是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最能共享的一種幸福。只有美好的生態環境,才會讓人們產生外在的舒適感和內在的愉悅感,進而增進人們生活上的整體滿足感。相反,惡劣的生態形勢只會導致人們的不適,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人們的情緒,幸福指數的提升更無從談起。
從整體效應上講,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任何一方面的短板都會對人類社會的整體發展,對人類幸福生活的實現產生制約。因此,為湖北人民全面營造碧水、藍天、綠地、花鳥的城鄉宜居生態環境,讓廣大人民群眾在物質財富增加,社會環境改善的同時,也能夠充分擁有優美環境帶來的生態財富,享受更干凈的水,呼吸更清新的空氣,吃上更放心的食品,就成為美麗湖北、幸福湖北建設的必然要求。
(作者系武漢大學文化法制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