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大鳴
人的品格與畫的風格
鄒大鳴

金色的秋季,滿是收獲,滿是喜悅。文藝界亦充盈豐收,陳林干先生的個人畫展成功舉辦及畫集正式出版便是—個例證。
林干先生是一位勤奮睿智的文人畫家,筆耕不輟,新作頻現,他醉心于自己喜愛的藝術,上蒼又特別給他豐厚的回報。
寧海是一塊神奇的土地,非常適合藝術家成長成才成名。自然生態環境與藝術生態環境相得益彰,相映生輝。林干先生真是有幸,在這片大地上追隨著潘天壽等一代宗師,汲取養料,終成大器。
林干先生是位藝術多面手,山水、花鳥、書法、詩詞無所不通,無所不精。孩童時代因寫得—手好字,便—夜成名。雖因家境貧寒,仍孜孜不倦地追求著對精神世界的富足,對世間真善美的感悟。
他還擔任過寧海縣美協主席,為繁榮當地藝術事業無私奉獻,樂此不疲。我想,寧海美術的地位與實力,應當與林干先生、王琛先生(現任美協主席)等一批熱心畫家們的執著與努力不無關聯。

讀林干先生的畫是一種另類的藝術享受。他的畫作與眾不同,非同凡響,遠遠一眼便可認出,極具個人風格。展出和結集出版的花鳥、山水作品,透出—股濃濃的書卷氣,以及作者對中國畫藝術的深刻理解與實踐。這種成就在甬城中國畫藝壇中實屬鳳毛麟角。
畫品即人品。林干先生為人低調,不事張揚,但充滿熱情,善飲能侃,舉手投足之間,極富藝術家氣質和人格魅力。圈內人喜歡他,奉為高朋良友,這也在情理之中。
第一次認識林干先生,那還是我在寧波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工作期間。那年金秋,我們一起在保國寺靈山上舉行雅集,有友人指著潛心作畫的中年人說:這便是陳林干,寧海過來的畫家。中午就餐時,我們相談甚歡,儼然像是老朋友了。他說要送我一幅作品,作為見面之禮。此番場景歷歷在目,這也是林干先生囑我寫序,我爽快答應的其中—個原因:“來而不往非禮也!”
其后,接觸次數多了。年初,他參與組織寧海當地的畫家,浩浩蕩蕩地進軍中波美術館,辦了一個像模像樣的專題展覽,轟動—時。
無論在西泠印社“春季雅集”寧海書法筆會暨潘天壽詩詞書法作品展開幕式,還是在“童衍方藝術館”開館日子里,我總能見到林干先生忙碌的身影,他負責接待參加活動的民間各方來賓,使“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在寧海一隅落到實處,嘉賓們對此有很高的評價和口碑。
林干先生可謂“桃李滿天下”,他的學生遍及甬上各方,人們尊敬他的人品畫風,更是對他教學套路仰慕有加。近日,遇見他的一位愛徒,名叫楊露群,在海曙區一所學校供職,我請她概括林干先生的藝術人生,她幾乎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率真無邪,淋漓痛快;出“奇”不意,情理之中。哦,前部分說的是人,后部分講的是畫。難得難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我要談的是個性決定成敗。敢于直面人生,充滿陽光歡樂,善于廣交朋友,如此個性,影響到藝術創作,其用筆、其用墨、其造型,灑脫自由,奔放激情,一切充滿生機與活力,畫面的張力和視覺沖擊,達到完美的和諧統一。此乃高人也!
家鄉的山水與父老,滋養著陳林干,這是他心靈的港灣和創作的源泉。他的作品,是受到這些元素的深刻影響。
從藝術家的生命角度而論,我以為林干先生還有許多藝術高峰要攀登。藝無止境,貴在求變。有理由相信,林干先生有勇氣,有能力,為喜愛他的人奉獻更多更美的精品力作。
愿他藝術之樹常青……
能有這么—位良兄,我也感到榮耀。
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