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珂


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與意大利手工業聯盟共同支持意大利新秀設計師大賽,不僅將大賽決賽設在時尚之都米蘭,還將優秀選手與作品帶到北京,在中國國際時裝周期間展示風采。新秀設計師在色彩的選取,手工制作的創新以及服裝感受力上都表現出耐人尋味的才華。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中國區首席代表賴世平先生在接受本刊專訪時說,應該讓年輕人用他們的眼光告訴人們世界的樣子,一定是不一樣的,一定是有創新的,而時尚的本質就是創新。意大利時尚界對創新的重視,保證了意大利手工業長期以來的發達,而手工制作帶來的獨特品質,正好能滿足中國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這促成了中意服裝紡織界更加密切的合作。
時尚北京: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這次大力支持新秀設計師,是出于哪些考慮?
賴世平:時尚產業需要創新,只有原創才能保持時尚界不斷向前發展。年輕人會帶來新的想法與新的設計,帶來原創。事實上,設計師詹尼-范思哲是在非常年輕的時候擔當重任,獲得成功,valentjno、費雷也都是在年輕時表現出非凡的才華。
意大利公司對這一點非常認可,他們非常重視年輕人,希望挖掘出他們身上的潛能,而且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正如大家所看到的,只要有新秀出來,我們就非常支持他們往前走,我們不可能讓他們等很多年才能得到年輕時就能勝任的機會。
這也反過來證明,意大利的時尚界,意大利的紡織服裝行業,重視原創與排斥模仿的程度,確實也因為如此,我們才能在時尚領域處于領先地位。
我們這次將新秀設計師大賽設在米蘭,也體現出我們對大賽的重視。—方面,米蘭是時尚之都,當時正值米蘭時裝周期間。另—方面,在米蘭能夠更好地體現出設計師與制作者之間的密切合作,這也是意大利設計的長處。
時尚北京:請您談談您眼中時尚與文化的關系?
賴世平:時尚就是一種文化的體現,可以說,時尚是文化的女兒。各個國家都有自己對時尚的理解,對時尚的態度,以及時尚與文化之間的聯系。我認為,中國的文化豐富,歷史悠久,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的時尚業應該是會發展很好的,只是中國對時尚的發展需要有一個更加正確的概念。
時尚業界人士需要有能力去觀察消費者的變化,觀察人們的觀念變化,不可能停留在某一個時代。可以說,時尚是能用來閱讀社會的,時尚是對社會的一種體現。通過一個人的穿衣也能看出個人觀念的一些特征,個人對社會的反應,對氣候的體會,個人的現實狀況,生活環境,乃至社會的自由度與創新度。
設計需要原創,需要把社會真正的樣子表現出來,是與文化不可分割的。如果一個國家服裝紡織業發達,但是在設計上沒有創新,沒有自由,就不能說是時尚大國,只能說是服裝紡織大國。
如今社會變化非常快,尤其隨著網絡的發達,新生事物的傳播速度與傳播面積都非常快。這時肯定需要有一幫人,讀懂現在的社會,面向未來,用更加年輕的眼光來看待社會的發展。
時尚北京:意大利的手工業享譽全球,您認為是怎樣的觀念與條件讓意大利手工業能夠一直這樣良好地發展?
賴世平:手工1世在意大利擁有很長時間的歷史。意大利是時尚的國家,質量比數量重要得多,所以手工業就非常重要。
如今生產條件更完善,生產技術與設備更加成熟,這些保證了大規模生產的產品質量都很好,但是這也有可能帶來產品的同質化,缺乏競爭力。手工可以從選擇面料開始,為特定的人制作特定的產品,手工能夠讓產品更加獨特個性。
在意大利的商店里,人們可以買到很多商品,但是很多商店都會有定制店。舉個簡單的例子,每個新娘披上婚紗的時候,誰也不愿意跟其他人穿一樣的,都希望定制自己的婚紗。對于男人來說,雖然襯衫很簡單,但是很多意大利人也選擇定制襯衫。這個道理也適用于珠寶、鞋子等產品。
在意大利,我們從來不會放棄手工業,不會扼殺手工業者的發展前途。中國的現狀是,中國在追求工業化生產的同時,慢慢把很多手工業的精華給放棄了。中國很多手工產品都非常好,比如刺繡就應該保護起來。如果不能保護這些手工業者,讓他們只能拿非常低的工資,那這樣的手工精髓可能就會慢慢消失。
其實時尚也可以被看成手工與創新大腦的結合。時尚產業不是光有設計師就可以,還需要很多其他角色去幫助設計師實現他們的設計,需要多方位的參與。如果明確了這樣的時尚觀念,我認為將來中國手工業者的收入也應該是很可觀的。
時尚北京:請您談談中國與意大利在服裝紡織界的合作?
賴世平:意大利很看重中國市場,我們也投入了很多精力放在了中意合作上。中國紡織服裝出口很大,同時國內消費習慣逐漸改變,消費觀念也成熟了。中國服裝企業,尤其是生產高端產品的企業,都會使用意大利面料。意大利面料在全世界擁有很好的口碑,高端消費者在購物時,如果看到產品使用意大利面料,會覺得產品檔次很高,所以中國的產品使用意大利面料對于提升產品的檔次也有很大幫助。由此看來,這種合作對于中意雙方都是獲益的。意大利手工業制造企業數量多,都有各自的特點,這也能滿足中國消費者日益增強的個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