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對檳榔坐果率及產量的影響
楊福孫1,孫愛花2*,邊子星1,顏彩燕1,黃修冬1
(1.海南大學農學院,海南海口 570228;2.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海南儋州 571737)
摘要[目的]研究施肥對檳榔坐果率和產量的影響,以期提高檳榔坐果率和產量。[方法]試驗以9年生結果檳榔為研究對象,于花期前后,采用不同施肥處理,測定其葉片營養,觀察檳榔坐果并測定產量。[結果]施肥能顯著提高檳榔的坐果率和單株產量,以150 g/株專用肥+300 g/株尿素處理效果最明顯。在結果到果實膨大期檳榔落果最嚴重。專用肥施用后補施氮肥會提高葉片中氮素含量,降低鉀素營養;而補施鉀肥會提高葉片中鉀素營養。葉片氮與鉀素含量與檳榔產量呈負相關性,且檳榔產量因子中以單株結果梭數相關性最高。[結論]檳榔結果期間在施用專用肥基礎上,適當補施氮及鉀肥能顯著提高檳榔坐果率及產量。
關鍵詞檳榔;專用肥;坐果率;產量構成因子
中圖分類號S723.7
基金項目海南省產學研一體化專項項目(GXY20130036)。
作者簡介楊福孫(1975-),男,江西新干人,副教授,從事熱帶作物栽培生理生態研究。*
收稿日期2015-06-18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o Fruit Setting Rate and Yield of Areca (ArecacatechuL.)
YANG Fu-sun1, SUN Ai-hua2*, BIAN Zi-xing1et al (1. College of Agronomy,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Hainan 570228; 2. Rubber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Sciences, Danzhou, Hainan 571737)
Abstract[Objectiv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o fruit setting rate and yield of Areca was studied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fruit setting rate and increase production. [Method] 9-year-old areca trees were used for material in this study. After flowering of areca trees, different fertilizer treatments were conducted to measure contents of leaf nutrients, observe the fruit setting rate and fruit yield of areca trees. [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ertilization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fruit setting rate and yield per tree of areca, and the effect was most significantly used 150 grams areca specific fertilizer added to 300 grams urea among all the treatments. During the fruit-bearing period to the fruit vegetal period, areca fruits dropping was the most serious. Adding some N fertilizer into areca specific fertilizer could improve the content of N in the leaves, decrease the content of K; But if adding some K fertilizer into areca specific fertilizer could improve the content of K in the leaves. There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tents of N and K in leaves and areca yield, however the number of fruit shoot per areca tree was the most relevant among the yield components. [Conclusion] Adding some N and K fertilizer into areca specific fertilizer applied in areca trees, it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fruit setting rate and yield of areca during the fruit vegetal period.
Key words Areca (ArecacatechuL.); Specific fertilizer; Fruit setting rate; Yield components
檳榔(ArecacatechuL.)屬棕櫚科多年生常綠喬木[1],居“四大南藥”之首。原產于馬來西亞,主要產地位于0.8°~6.0° N,109.5°~119.0° E的中非和東南亞熱帶地區[2]。在我國主要分布于海南島、臺灣、云南河口及西雙版納熱帶雨林間,在廣西 、廣東及福建等地有少量分布[3]。海南是檳榔的主產區。據海南省檳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2014年統計,該省檳榔種植面積為9.2萬hm2,產值達25億多元,單產3 129 kg/hm2,約2.0 kg/株。其產值明顯高于傳統熱帶作物,成為僅次于橡膠的第二大熱作栽培作物[4],已成為海南一大支柱產業[5-7]。檳榔單株產量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長期以來對檳榔管理粗放,少施肥或盲目施肥等[8-9],致使植株生長不良,落花落果嚴重,坐果率低[10-11],黃化病嚴重[12]。檳榔為喬木,化控技術操作不方便,故無法通過化控措施提高檳榔坐果率,而加強肥水管理,進行合理施肥,可防止落花落果,提高坐果率,從而提高檳榔產量[13-14]。
對檳榔常規施肥發現,增施磷對檳榔生長影響的效果不明顯[15],而常規施肥中關于肥料施用的配比與混合技術,農戶不易掌握。作物專用肥是結合作物自身營養特點與種植區域土壤肥力而生產的針對性肥料,使用方便。隨著栽培技術與土壤結構的變化,專用肥也需要不斷調整。該研究在已有專用肥的基礎上,利用前期研究結果,通過增加N與K的用量,觀察檳榔坐果與產量的變化,尋求合理的專用肥配方,以期為檳榔肥料施用等栽培管理以及檳榔專用肥的研制提供參考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與土壤條件 供試材料:海南本地種檳榔,9年生結果樹。供試土壤肥力狀況為:pH 5.6,速效鉀23.65 mg/kg,有機質16.81 g/kg,堿解氮75.21 mg/kg,有效磷28.60 mg/kg,肥力中等,偏酸性磚紅壤。 供試肥料:檳榔專用肥為N∶P∶K=17∶5∶28,有機質為100 g/kg,活菌數,1×104個/g有益菌數,來自海南省農資公司;尿素(凈含量:50±0.5 kg,總氮≥464 g/kg,貴州赤天化股份有限公司);氯化鉀(總養分≥480 g/kg,挪威海德魯有限公司)。
1.2試驗設計田間試驗于2014年2月初至2014年11月下旬,在海南大學儋州校區農學院試驗基地的檳榔園中進行,共設7個不同的肥料配方,以不作施肥處理為對照①(CK①),只施用專用肥為對照②(CK②),共計8個處理(表1)。試驗采取隨機排列,每處理4株,4次重復。施肥時間分別定在開花期、結果期、果實膨大期。在離檳榔樹頭80~100 cm處,挖100 cm×20 cm×15 cm的半月型條溝,施肥后回土。
1.3測定指標及方法
1.3.1 坐果率與落果率的測定。于開花期、結果期、果實膨大期、收獲期記錄檳榔花序上雌花及果的數量,最后青果采收時檳榔果實量為最終坐果率,以第1次測定的雌花數為基數,坐果率=果數/雌花數×100%;落果率=坐果率(前)-坐果率(后)。

表1 試驗設計 g/株
1.3.2 葉片營養元素測定。于施肥后20 d開始,每隔10 d取檳榔倒三葉的中部3片小葉,取回后將其放入105 ℃烘箱中殺青,然后于75 ℃烘48 h,樣品采用H2SO4-H2O2消煮完全,消煮液供氮、磷、鉀、鈣及鎂測定。氮含量采用凱氏定氮法測定,磷含量采用鉬銻抗比色法,鉀含量采用火焰光度計法測定,交換性鈣、鎂采用干灰化原子吸收光度計法測定[16-17]。
1.3.3 產量測定。青果采收時(約開花后140 d),對檳榔供試植株進行產量測定。
1.4 數據統計方法 采用Excel2007、SPSS 19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施肥對坐果率的影響開花期-結果期的坐果率可以反映出作物授粉受精程度的高低,結果期-收獲期反映出營養影響的生理性落果的程度。由表2可知,至收獲期檳榔各處理坐果率均不高,多在35%以下,而開花結果初期坐果率相對較高,表明落果主要屬于生理性落果。各施肥處理在開花期與對照①之間均不產生明顯差異,到果實膨大期后,其差異性逐漸明顯,以施用專用肥加適量氮肥,利于坐果率提高,專用肥加300 g/株氯化鉀處理效果最明顯,與對照①差異達顯著水平,而專用肥添加100~300 g/株鉀肥與對照②之間差異并不明顯。

表2 施肥對檳榔坐果率的影響 %
注:同列數據后不同小寫字母表示經Dancun’s方差分析差異達顯著水平(P<0.05),不同大寫字母表示差異達極顯著水平(P<0.01),下同。
2.2施肥對檳榔落果率的影響由表3可知,結果到果實膨大期屬于檳榔落果最嚴重時期,與其他兩時期差異達極顯著水平,但這3個時期落果率均較高,在15%以上(表3)。防止結果到果實膨大階段落果,可以提高坐果率和檳榔單株結果數。

表3 施肥對檳榔落果率的影響
2.3 施肥對葉片營養元素含量的影響施肥對葉片中大中量元素含量存在一定差異。除鈣與鎂含量因施肥變化不大外,通過施用檳榔專用肥(對照②)均提高了葉片中氮、鉀、鎂、磷4元素的含量(表4);在施用專用肥后補充尿素,可以明顯提高其葉片中氮素含量,但降低鉀素水平,而補充氯化鉀時,可以增加葉片中鉀素含量,降低氮素水平。且施用氯化鉀(300 g/株)使葉片中鉀素含量顯著高于對照①與②,施用高尿素(300 g/株)也使葉片中氮素含量顯著高于對照①,與對照②差異不明顯。

表4 施肥對檳榔葉片中大量元素含量的影響 g/kg
2.4施肥對檳榔產量的影響施肥對檳榔單株結果梭數間影響不明顯,但對單梭結果數及單果鮮重產生明顯效果(表5)。施用專用肥后補充300 g/株尿素或補充200 g/株KCl,對提高單梭結果數效果明顯,與對照差異達顯著水平。在施肥專用肥基礎上補充尿素,對提高單果鮮重效果明顯,且與對照均達到顯著水平。施用肥料最終單株產量均顯著高于不施肥處理(對照①),但施用專用肥基礎上,增施尿素300 g/株,單株產量得到顯著提升,與對照②差異達顯著水平,其他補充尿素或KCl肥雖提高了植株產量,但差異不顯著。

表5 施肥對檳榔產量的影響
2.5施肥對葉片營養與產量的相關性 將檳榔葉片大中量元素含量與檳榔產量間進行線性回歸分析,得出檳榔產量與葉片中大量元素含量之間的數學模型為:y=2 143.6-1 214.6x1+11 413.2x2-941.3x3+5 868.283x4-7 724.2x5,式中x1為氮,x2為磷,x3為鉀,x4為鈣,x5為鎂,y為單株產量。由上式可知,檳榔葉片中氮、鉀、鎂元素含量與檳榔產量呈負相關,而磷、鈣元素含量與檳榔產量呈正相關。表明檳榔結果至膨大期,適當提高葉片中磷與鈣水平,降低氮、鉀、鎂含量,有利于產量提升。
對施肥處理后檳榔產量構成因子間進行線性回歸分析,建立數學模型為:y=944.462x1+35.625x2+95.886x3-3 613.330,式中x1為單株結果梭數,x2為單梭結果數,x3為單果鮮重,y為單株產量。由上式發現,3個產量構成因子與產量間均呈正相關,相關系數以單株結果梭數最高,單梭結果數最低,觀察可知,單梭結果數變異較大,而單株結果梭數變化極小,因此提高單株產量需要全面兼顧。
3 結論與討論
(1)平衡施肥是指導作物施肥的科學方法,此方法需要對作物養分需求規律、土壤供肥能力等信息進行全面考慮,從而提高作物單產,培肥土壤地力和減少肥料污染[18-19]。生產中種植戶不易獲得該信息,因此針對某些作物在特定地區的專用肥[20],能相對合理地指導農戶施肥,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21]。但由于作物品種、樹齡及環境的變化,需要定期調整專用肥。該試驗采用檳榔專用肥添加一定量的氮肥及鉀肥后,提高了檳榔的坐果率及產量,且以提高氮肥2倍以上作用效果明顯。說明開花至果實膨大期,該專用肥需要增加氮素營養含量。檳榔為喜鉀作物,增加較多鉀肥,可以提高其產量[22-23]。對檳榔結果樹平衡施肥研究也認為氮∶磷∶鉀=1∶0.1∶1.28[24],表明檳榔為喜鉀作物。
(2)檳榔全生育期及1年中不同生育期均需要不同營養供應,若采用專用肥,則需要研制出適合不同時期的專用肥。該試驗主要針對適合于開花到果實膨大期專用肥的配制,采用的專用肥在此期需要補充大量氮素營養。葉片中氮、鉀含量與產量間呈負相關性,說明此期葉片通過及時輸出氮、鉀給果實生長,降低葉片中氮、鉀含量,可促進果實發育,提高檳榔產量。同時檳榔產量形成因子中以單株結果梭數最高,單梭結果數較低,因此需要通過施肥增加其結果梭數,但生產中結果梭數一般由上一年檳榔生長葉片數決定。該試驗僅進行了當年施肥處理,主要影響其結果數與坐果率、單果鮮重。對于收獲后的過冬肥及營養生長期的促進葉肥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顏炳穩.漫話海南的檳榔[J].生物學教學,2000,25(1):43-44.
[2] 何和明,梁學琛,符氣浩.檳榔生物學和生態特性的研究[J].海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13(3):216-220.
[3] 楊福孫,孫愛花,王燕丹,等.生長延緩劑對檳榔苗期葉綠素含量及葉綠素熒光參數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09,25(2):255-257.
[4] 鄧建華.海南檳榔業需要錦上添花[N].海南日報,2004-05-12.
[5] 何振革.海南省檳榔產業發展存在問題及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07(13):109-110.
[6] 王汀忠,楊安富,唐樹梅.海南檳榔平衡施肥的現狀與發展前景[J].廣西熱帶農業,2007(4):30-32.
[7] 譚樂和.海南檳榔生產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海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1):55-59.
[8] 王燕丹,楊福孫,符常明,等.從價值鏈角度淺談海南檳榔產業的問題與對策[J].熱帶農業科學,2008,28(6):51-54.
[9] 唐樹梅.檳榔栽培技術[J].海南農墾科技,2006(1):28.
[10] 馮美利,劉立云.海南檳榔生產狀況調查和建議[J].耕作與栽培,2006(5):54-55.
[11] 覃姜薇,易杰祥,麥全法,等.不同施肥對檳榔產量效應研究[J].熱帶農業科學,2009(5):25-29.
[12] 甘標培.檳榔生理性黃化病及其防治[J].海南農業科技,2005(1):23.
[13] 晏小霞,王祝年,王建榮.海南檳榔產業發展現狀分析[J].中國熱帶農業,2006(3):12-13.
[14] 陳良秋.提倡科學施肥提高檳榔種植效益[J].海南農墾科技,2006(1):30.
[15] 劉立云,陳東良,董志國,等.檳榔不同葉序K、Ca、Na、Mg含量的測定與變化規律[J].江西農業學報,2009(8):73-75.
[16] 魯如坤.土壤農業化學分析方法[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302-457.
[17] 鮑士旦.土壤農化分析[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48-257.
[18] 盧樹昌,牟善積.現代持續農業平衡施肥探討[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9(S1):135-138.
[19] 呂英華,秦雙月.測土與施肥[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20] 慕成功,鄭義.農作物配方施肥[M].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4:32-68.
[21] 龔標勛.海南檳榔落花落果原因及其預防措施[J].植物醫生,2000(2):25.
[22] 張少若.海南島土壤鉀的狀況及鉀肥在熱帶作物生產中的意義[J].熱帶作物研究,1990(1):67-73.
[23] 張少若.熱帶作物營養與施肥[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104-108.
[24] 王汀忠,唐樹梅,張永發,等.海南檳榔營養特性的研究[C]//中國土壤學會.中國土壤學會第十一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七屆海峽兩岸土壤肥料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上).中國土壤學會,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