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巍 王曉云 劉 鵬
(沈陽黎明航空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遼寧 沈陽 110043)
高溫合金螺母時效后螺紋變形研究
周曉巍 王曉云 劉 鵬
(沈陽黎明航空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遼寧 沈陽 110043)
外加螺母是外部管路連接導管和進油管的零件,這類零件在裝配過程中需經常的拆卸,更換比較頻繁。該類零件材料主要為GH696,而高溫合金螺母時效后產生螺紋變形的問題日益突出,零件合格率低,嚴重制約了生產。隨著數控設備的普及和數控技術的成熟,應用數控加工的方法,合理地設計零件的加工工藝路線,合理地選擇數控加工的切削參數和刀具參數,最終加工出合格的零件,為解決此類螺母的時效變形問題奠定了基礎。
外加螺母;高溫合金;時效變形;刀具磨損
目標是為了消除螺母螺紋變形問題,提高零件的合格率,并且滿足現場高效加工,降低工人勞動強度。針對制約現場加工、影響生產進度這一頑癥進行攻關。
該類零件是典型的普通外加螺母類零件,以我廠現有設備和人員配制完全可以滿足加工,零件內螺紋與孔、退刀槽端面分別有0.1mm和0.05mm的跳動要求,采用一次裝夾,一次加工完成保證技術條件。零件中間檢驗過程中螺紋尺寸檢查100%合格,熱處理時效后出現了螺紋尺寸不合格的現象,經分析,不合格是由于時效處理造成,主要由于材料GH696時效后變形嚴重,變形量難控制。針對這一分析,制定了3種試驗方案。
A方案:選用高硬度涂層刀片時效后加工。通過根據刀具樣本和零件材料的對應,我們選了肯納的K5025涂層刀片和伊斯卡的IC908涂層刀片進行加工,在加工過程尺寸不穩定,機床振動也比較厲害,刀具磨損過快,經過刀具定額統計,每個刀片只能加工3~5個合格零件,這樣成本過高,以高額的刀具消耗來滿足生產需求。刀具計劃滿足不了現場生產任務,這種方法只能應急時使用,不是解決根本的方法。
B方案:對變形量摸索,以扣嚴公差方法保證。在A方案否定后,通過試驗摸索下GH696材料在時效前后的螺紋尺寸變化量,發現螺紋的變形量大于材料的收縮量,根據收集的數據決定將螺紋尺寸的下偏差提升0.05mm,我們通過派制了專用量具來控制螺紋加工尺寸,由于螺紋加工是在數控車床上完成,即使扣嚴0.05mm公差也能很容易加工。確定新方案后立即派制加急專用量具,量具到位后按照新方案加工一批零件,通過現場跟蹤與測量,記錄熱處理前后數據,熱處理前用新派制的專用塞規測量,熱處理后再用標準量規測量,測量后螺紋有時會出現塞規能擰入2~3個螺距,就無法繼續,這說明是不規則的變形,螺紋的無規律變形處于失控狀態,測量結果只有50%零件合格,這樣的合格率是不能滿足生產需求的,通過對零件的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在與螺紋牙尖處和牙底R處材料分布不均,造成材料的變形也不均勻,不同規格大小變化不一,而內螺紋涉及的參數太多,變形量不好衡量,這時造成了檢驗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
C方案:粗加工后時效再精加工完成的方式。經過深入研究和探討,時效前內型面所有表面只留取0.1mm~0.2mm的加工余量,均未達到最終尺寸,取消原工藝路線中的中間檢驗既減少周轉時間,又降低鑒定成本。
方案確定之后,選定了某零件號,批次為09-07-1,采用新方案加工,內型面所有加工表面預留加工余量0.1mm,新工藝路線為:毛料-固溶處理-車外形-車內外型面-銑六方-鉆鎖絲孔-時效處理-精車內型面-最終檢驗-吹砂-鍍銀。
雖然車內型面余量只有0.1mm,但是零件經過時效后硬度提高,精車內型面時刀具磨損非常快,為優化刀具壽命,我們先從螺紋刀具切削用量的選擇方面入手,選擇切削用量就是根據切削條件和加工要求,確定合理的吃刀深度aP、進給量f和切削速度vC。所謂合理的切削用量,就是指在保證加工質量的前提下,能獲得較高生產效率和較低生產成本的切削用量。為優化刀具壽命,工件直徑應不超過螺紋的最大直徑0.12mm,也不能小于0.06mm,我們選擇連續遞減進刀,可獲得不變的切削面積的進給進行精加工。最后一次走刀可以是不進刀的空走刀,這是用于消除切削過程中的反彈。轉數最好為120r/min~180r/min,刀片應選擇為TiN、TiCN復合提高抗高溫氧化能力的帶-2°傾斜后角刀片,這樣的刀片消耗定額為0.08~0.12,精車時要嚴格按照刀具的消耗定額才能保證內型面的尺寸和光度,而且鍍銀時內型面均為加工表面,結合力好,鍍銀效果佳,最后該批零件全部合格交付,C方案試加工成功。
隨后,投產了同類外加螺母零件,批次09-11-1,與C方案試驗材料、形狀均相同,只有螺紋大小不一樣,攻關小組采用了C方案進行加工,零件合格率達到100%。解決時效變形的方法和加工參數得到實際驗證,并進行固化。
通過三個方案的試加工,分析總結如下:
A方案:采用特殊涂層的外購刀片加工時效后的零件,刀具磨損過于嚴重,加工的尺寸不穩定,刀具消耗定額過高,該方案的結論很不理想;
B方案:依據熱處理車間攻關的結論,確定螺紋尺寸的變化量,將螺紋尺寸的下偏差提升0.05mm,重新派制相應的量具,實際加工中仍存在50%的零件螺紋塞規無法完全通過,螺紋產生了不規則的變形,單純地調整螺紋的尺寸無法徹底解決變形問題;
C方案:先將內型面的加工表面預留0.1mm的余量,半成品時效后進行數控精車內型面,達到最終尺寸要求,不但零件質量提高,合格率直接提升至100%,鍍層結合力好,而且刀具消耗也在合理范圍內,加工參數也得到了優化。通過比較,C方案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高溫合金螺母時效變形問題的徹底解決,消除了近幾年該類螺母的生產瓶頸,保證了批產任務的順利進行,將本由熱處理產生的不規則變形問題,通過機加工藝路線的合理調整,余量和加工參數的優化,在機加工藝中把問題解決。同時,正確、合理地選擇機夾刀具的涂層材料、進刀方式、切削用量等參數,將大大提高刀具耐用度,減少加工輔助時間,降低切削加工成本,提高設備利用率,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1]李洪.機械加工工藝手冊(第1版)[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
[2]何世禹.機械工程材料[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1995.
[3]劉杰華,任昭榮.金屬切削與刀具實用技術[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
[4]戴曙.金屬切削機床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3.
TG37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