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奧博
(武警黃金地質研究所,河北 廊坊 056000)
青海都蘭地區前泥盆紀變質巖系物質組成及地質演化
周奧博
(武警黃金地質研究所,河北 廊坊 056000)
青海都蘭地區前泥盆紀變質巖系的形成是由于造山運動的作用經過多個時期的地體變質而形成的,其具有“立交橋”式的復合結構。對于青海都蘭地區前泥盆紀變質巖系物質組成的研究能夠為了解我國中央造山青藏高原早期地帶的形成的演化過程提供證據。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青海都蘭地區前泥盆紀變質巖系物質組成進行分析,確定其形成的環境、時代由此可作為地質演化推論的證據,供相關人員參考。
變質巖系;前泥盆紀;地質演化
目前針對青海都蘭地區前泥盆紀變質巖系物質組成的考察與研究已經確定其包含有德令哈片麻巖、莫河片麻巖、達肯大坂巖、沙柳河巖、花崗閃長質片麻巖、英云閃長質片麻巖、鉀長花崗片麻巖、榴輝巖、蛇綠巖、金水口巖、夕線堇青花崗片麻巖等,通過對不同變質巖的化學和同位素年代進行分析,青海都蘭地區前泥盆紀地質演變經歷了古元古代、中元古代、中、新元古代、南華紀-震旦紀、早古生代共五個演化時期。
對不同變質巖的化學和同位素年代進行分析,青海都蘭地區前泥盆紀地塊的地質由北向南可分為歐龍布魯克微陸塊、沙柳河超高壓碰撞帶和柴達木陸塊,這三個構造單元的系物質組成均有一定的特點,歐龍布魯克微陸塊主要由達肯大坂巖系物質組成;沙柳河超高壓碰撞帶主要由沙柳河巖系物質組成;柴達木陸塊主要由金水口巖系物質組成。
(一)達肯大坂巖系物質組成。達肯大坂巖系物質多呈不規則形狀或透鏡狀,巖性組成為斜長角閃巖、變粒巖、二云石英片巖、石英巖、大理巖和少量的麻粒巖。通過對巖石的樣品進行分離后得到透明的單晶體鋯石,進行U-Pb交點年齡測試得到年齡值為1939±21Ma。
(二)沙柳河巖系物質組成。沙柳河巖系物質組成主要包括:二云母石英片巖、石榴云母石英片巖、石榴云母片巖、大理巖、榴輝巖和少量的斜長角閃巖。通過對巖石的樣品進行分離后得到透明的單晶體鋯石,進行U-Pb交點年齡測試得到年齡值為1414±26-917Ma。
(三)金水口巖系物質組成。金水口巖系物質組成主要包括:斜長角閃巖、角閃斜長片麻巖、二云母斜長變粒巖、二云母長石石英片巖、石墨二云母石英巖、石墨透閃大理巖、粗粒白云母大理巖和純大理巖。通過對巖石的樣品進行分離后得到透明的單晶體鋯石,進行U-Pb交點年齡測試得到年齡值為1800-1600Ma。
根據青海都蘭地區前泥盆紀變質巖系物質組成和年齡測試分析,青海都蘭地區前泥盆紀地質演變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元古代,再經歷中元古代;中、新元古代;南華紀-震旦紀;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中新生代共七個演化時期。其中古元古代是變質基底形成階段,中元古代是內沉降階段;中、新元古代是 Rodinia 超大陸匯聚階段; 南華紀-震旦紀是Rodinia超大陸匯聚階段;早古生代是陸塊俯沖與折返階段;晚古生代、中生代是內陸造山階段;中新生代是高原隆升階段。
(一)古元古代時期地質演化。古元古代時期變質巖主要以達肯大坂巖系為主,這是由于火山噴發和中酸性火山沉積而形成的巖系群。據此推斷,在古元古代時期大陸板塊提升,褶皺回返,地幔熱流活動,達肯大坂巖系受到深深熔作用改造,由此產生了為斜長角閃巖、變粒巖、二云石英片巖、石英巖、大理巖和少量的麻粒巖等,并形成了歐龍布魯克微陸塊的雛形。
(二)中元古代時期地質演化。中元古代時期變質巖主要以沙柳河巖系物質組成,在這一時期,出現了以碎屑巖為主夾基性火山巖的火山沉積建造。由于遭受了早古生代高壓-超高壓變質變形的強烈改造,大陸邊緣和大陸邊緣島弧開始構造,開啟了造山運動,由此形成了柴達木陸塊。
(三)中、新元古代時期地質演化。中、新元古代時期變質巖主要以花崗巖系列物質組成,在這一時期,出現了富含Al2O3,并具有S型特點的花崗巖。這是由于造山運動導致,歐龍布魯克微陸塊與柴達木陸塊發生強烈的碰撞形成了Rodinia超級大陸。
(四)南華紀-震旦紀時期地質演化。南華紀-震旦紀時期變質巖主要以礫巖、碳酸鹽巖、火山熔巖、冰磧巖、蛇綠巖等物質組成,在這一時期,已經形成的Rodinia超級大陸由于受到地幔的對流,而引起了海底的擴張,地殼運動導致路塊裂解。
(五)早古生代時期地質演化。早古生代時期變質巖主要以英云閃長巖和花崗閃長巖為主,在這一時期,柴達木陸塊向歐龍布魯克古陸塊靠攏,洋殼和路殼相繼強烈俯沖,由于陸殼巖石與軟流圈地幔密度相差較大,在路殼俯沖到一定深度后,就不在繼續下沉。而洋殼巖石圈拆沉后,浮力使陸殼迅速回返抬升到中淺層次,在持續南北向擠壓作用機制下,歐龍布魯克古陸塊開始向柴達木陸塊仰沖,最終二者合并為整體。
(六)晚古生代、中生代時期地質演化。晚古生代、中生代時期變質巖主要以堿性火山巖、花崗閃長巖、-二長花崗巖為主,在這一時期,具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地殼不斷的拉伸,古特提斯洋被打開;第二階段古特提斯洋被關閉,地殼活動由拉伸變位收縮,而開始了內陸造山運動。
(七)中新生代時期地質演化。中新生代時期變質巖出現了榴輝巖和高壓變質礦物,這一時期,西秦嶺造山帶形成,早侏羅紀階段隨著內陸造山作用的結束和復合造山帶的崛起,發育了盆地,并形成了含煤碎屑巖的大煤溝組和含紅色碎屑巖的紅水溝組。晚白堊紀階段由于新特提斯洋殼向北俯沖,歐龍布魯克古陸塊發生了連續造山運動。直到新生代新特提斯洋封閉,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發生碰撞,促使青藏高原隆起,形成了現今的構造格局。
青海都蘭地區前泥盆紀變質地體對于我國西部地質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據變質巖系物質組成能夠對地質演化的過程進行推斷,由此獲得地球在不同時期的構造活動,對于了解地質歷史的演變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1]郝國杰.青海都蘭地區前泥盆紀變巖系物質組成及地質演化[D].吉林大學,2005.
P5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