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戀
專利申報中的“一案兩報”制度
文|劉戀

得知其重要程度和可能被淘汰的具體時間。因此,該部分技術在申請之前往往不能確定其需要被保護的年限。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采用“一案兩報”的申請方式,待經過市場競爭決定該技術的“生命力”后,再行作出有針對性的選擇。這樣,一旦發明發明創造本身的“生命力”不強,可以放棄“一案兩報”中的發明專利申請,而保留實用新型專利權。從而盡可能的降低因為知識產權保護給企業帶來的高額成本支出,以節省人力和物力。
對市場的影響:即使申請人并不急于實施該技術方案,且對其專利申請的創造性有十足的把握,并在發明專利申請授權時放棄實用新型專利權,該實用新型專利權存在的意義仍然是不能被忽視的。
在目前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搶先占有市場份額對企業來說往往是十分有利且關鍵的。由于實用新型審查周期較短,一般一年左右即可獲得授權,因此,在實用新型獲得授權而發明仍未獲得授權的期間(見上述圖示A至B點),擁有該實用新型專利權很可能對產品的宣傳、消費者對技術的認知及防止競爭對手仿冒等均起到積極的作用。
因此,在企業的知識產權戰略中,實用新型專利可以作為商業競爭的鋪路石,為隨后的市場開拓做前期準備。
適時的作出選擇。涉及上述“情況一”和“情況二”,亦可在提出發明專利申請時不請求實質審查以延緩發明可能授權的時間,而采用實用新型專利申請作為“探路石”,在該實用新型先行獲得授權后,通過發出警告函、起訴等方式來試探競爭對手的態度,甚至通過被對方提出無效宣告請求來檢驗權利的穩定性,從而在確定該權利的重要程度后決定是否對發明請求實質審查或放棄。
快速的行使權利。即使在提出發明專利申請時即請求實質審查,由于從實用新型獲得授權到發明獲得授權的時間區間(見上述圖示A至B點)仍可能較長(一般在1年半以上),在這段時間內,由于實用新型專利權的存在,專利權人可以行使其權利,即就相應的侵權行為給予警告或提起訴訟。
根據目前的司法實踐,在發明授權起該實用新型專利權自始即不存在的效力,對放棄該權利之前(見上述圖示A至B點)的人民法院作出并已經執行的專利侵權的判決、裁定,已經履行或者強制執行的專利侵權糾紛處理決定,以及已經履行的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和專利權轉讓合同,不具有追溯力。因此,在這個時間區間內可以行使該實用新型專利權。也就是說實用新型專利權人可要求他人停止侵權或賠償損失等。
上述在發明專利申請未授權之前,基于實用新型專利權提出侵權訴訟時,可能遭遇一種情況,即在實用新型專利權處于訴訟階段時,發明專利申請獲得了授權,且在授權的同時放棄了該實用新型專利權,那么該實用新型專利權即被視為自始即不存在,這樣,上述針對實用新型專利權提出的侵權訴訟請求便失去了訴訟基礎,目前中國法院還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案例,待發生相應情況后,可能會作出相應的司法解釋,以解決該問題。
在沒有相應的司法解釋出臺之前,如果遇到上述情況,可采取盡可能拖延發明的授權時間,以爭取在實用新型權利行使成功之前使該實用新型專利權保持有效的對策,或也可在發明授權之前撤回就實用新型專利權進行的侵權訴訟,以避免訴訟基礎消失的尷尬。
綜上所述,申請人欲就相同的發明創造在中國同時或先后提出一件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和一件發明專利申請的時候,可考慮到申請人自身的需求,斟酌上述情況后考慮提出該兩件專利申請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