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王新娟 饒述軍 董朝菊
眉山:科技助推現代果業騰飛
本刊記者 王新娟 饒述軍 董朝菊
【導讀】科技服務如何能夠真正產生實效?四川省眉山市李永安等一批科技工作者給了我們答案。果業需要“接地氣”的真技術,果農更能接受“土專家”的手把手。水果產業已然成為眉山農業支柱產業和果農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眉山果業進入發展新常態。

眉山,是我國四川省一個普通的地級市,在歷史上,以重視科教而著稱于世,以入列“唐宋八大家”的蘇軾三父子故里而聞名全國,有著“進士之鄉”之美譽。今天,眉山用現代科技武裝農民、改造農業、建設農村,助推果業騰飛的消息不脛而走。新年伊始,正是柑桔豐收時節,通往眉山高速公路兩邊金燦燦的碩果壓彎了枝頭。記者再次深入眉山田間地頭,尋找柑桔產業發展的“金鑰匙”。
眉山市柑桔種植歷史悠久,唐代即為宮廷貢品。30多年前,迎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眉山著力發展水果產業,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拓展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提高農業生產綜合效益。剛開始,以政府引導示范為主,幾經波折,初見成效。1998年眉山市制訂了《眉山市柑桔產業發展規劃》,柑桔產業迅猛發展。后來,嘗到甜頭的農民,在市場引領下,把發展果業變為自覺行動。面積和產量均居四川省的市(州)級第一位,成為四川省柑桔主產區、晚熟柑桔核心產區。如今,水果產業成為眉山農業支柱產業和果農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眉山果業進入發展新常態。
生產規模大。2014年,眉山市水果總面積9.66萬 hm2,總產量 121.46萬 t。其中,柑桔 5.82萬 hm2、產量 83.67萬 t,枇杷面積 1.52萬 hm2、產量 8.26萬 t,兩種水果的面積和產量均居全省第一位。柑桔水果中,臍橙面積 1.30萬 hm2,產量 23.39萬 t;椪柑 1.68萬 hm2,產量 21.85萬 t;雜柑 2.03萬 hm2,產量 25.77萬 t。其他水果:桃0.77萬 hm2,產量 8.9萬 t;梨 0.51萬 hm2,產量6.5萬 t;葡萄 0.45萬 hm2,產量7.58萬t。
產業布局集中。柑桔主要分布在東坡區、仁壽縣、青神縣、丹棱縣和彭山縣等 5個區縣,其中東坡區以臍橙為主,面積達 0.9萬 hm2,占眉山市臍橙面積的70%;青神縣以椪柑為主,面積達0.33萬 hm2,占眉山市椪柑面積近 80%;丹棱縣以不知火(雜柑)為主,面積達 0.42萬 hm2,占眉山市雜柑面積的50%。枇杷、桃、梨主要分布在仁壽縣,面積分別達 1.4萬 hm2、0.62萬 hm2、0.4萬 hm2,占眉山市這三類水果總面積的70%~90%。

▲眉山市東坡區科技服務人員(左)向記者介紹柑桔留樹貯藏技術
品種豐富。柑桔上,臍橙主要品種有羅伯生臍橙、紐荷爾臍橙、眉山9號臍橙、眉紅臍橙等;椪柑主要有臺灣椪柑、太田椪柑、中巖早一號、巖溪晚蘆等;雜柑主要有春見、不知火、清見、愛媛 38號、默科特、彭祖壽柑等。葡萄主要是紅提、夏黑、美人指、巨峰等。枇杷主要是大五星、早鐘等。
成熟時間跨度長。9—11月成熟的柑桔品種包括早熟溫州蜜柑、中巖早一號椪柑;11月至來年 1月成熟的品種有眉山 9號臍橙、眉紅臍橙、愛媛 38號、臺灣椪柑等中熟品種;次年 2—4月成熟的品種有晚熟雜柑品種春見、不知火、清見、默科特、巖溪晚蘆椪柑和留樹保鮮臍橙;次年 4—6月成熟的柑桔品種主要是夏橙、沃柑。
產品質量優。眉山市岷江和青衣江貫穿境內,兩岸以平原和河流沖積平壩為主。海拔大部分在 500~800m之間,生態環境優良。是枇杷、椪柑和雜柑等種植最適宜區、臍橙種植的適宜區。青神椪柑果形端莊、色澤艷麗、汁多味甜,風味濃郁,單果質量150~200g,可溶性糖含量10%~13.8%。丹棱不知火平均單果質量 200g左右,果皮黃橙色,肉質柔軟多汁,囊壁極薄而軟、風味濃郁 、香甜脆嫩、含糖量在 13%以上,最高達17%;仁壽枇杷果大、味甜、色艷,單果質量50~90g,可溶性固形物 9%~13%。東坡臍橙單果質量 150~250g,11月成熟時可溶性固形物為9%~11%,留樹貯藏至次年 3—4月,可溶性固形物可達12%~14%。
品牌數量多。眉山市相繼申報創建了東坡區“中國臍橙之鄉”、青神縣“中國椪柑之鄉”、丹棱縣“中國桔橙之鄉”、仁壽文宮“中國枇杷之鄉”、新店“中國清見之鄉”、河口“中國不知火之鄉”等區域品牌。青神椪柑、丹棱不知火、仁壽縣“文宮枇杷”“曹家梨”相繼被農業部登記為農產品地理標志,2009年“青神椪柑”成功申報產地證明商標。同時企業或合作社申報注冊的商標有三蘇湖、九道拐、果怡等 20余個。
產業效益高。2014年,水果面積 9.66萬 hm2,產量 121.46萬 t,產值46.18億元。其中丹棱縣不知火平均每 667m2產值 1.5萬元以上,最高每667m2產值達5萬余元;彭山縣觀音鎮葡萄基地種植美人指、夏黑、紅地球等優質品種,平均每 667m2產值達 1.8萬元以上,最高每667m2產值7萬余元。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成為全民共識。那么,到底如何用科技發展現代果業?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回歸果業、回應果農,必須了解果業發展需要什么科技、果農心里想什么。從 1985年起,為了發展柑桔產業,眉山依托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西南大學柑桔研究所)科技和專家優勢,堅持走科技興果新路子。同時,果業也需要“接地氣”的真技術,果農更能接受“土專家”的手把手。在眉山調研中,眉山市東坡區果業協會副會長李永安的故事給了我們肯定的答案。
上個世紀 70年代,李永安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父親是東坡區(原眉山縣)第一批果技員。從小李永安就跟著父親奔波在田間地頭,在父親的影響下深知農民的艱辛和渴望,也與果園結下無法割舍的感情。1993年,從四川省樂山市農業技術學校畢業后,李永安被區政府柑桔辦聘為果技員,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發展柑桔產業。當看到身邊的果農朋友由于不具備種植知識和技術,所種植的柑桔不僅病害嚴重而且產果率低,李永安心里暗自要求自己要為果農做點事。為了幫助這些缺乏專業知識的果農,李永安將學到的專業知識和種植經驗結合起來,根據柑桔生產周期,到其他鄉鎮村組開展技術咨詢服務和生產指導工作。解決了如紅蜘蛛等病蟲害的問題,還應用先進的貯藏保鮮技術將柑桔貯藏的腐爛率從原來的 20%大大降低到5%以下。長期的技術服務成功實踐贏得了周圍果農的認可和信任。李永安開始不斷通過學習把從外地引進的新技術傳播給果農朋友,更成為家喻戶曉的“土專家”,先后被授予“有突出貢獻的拔尖人才”“科普工作先進個人”“科普帶頭人”等榮譽稱號。

▲東坡區果業協會被評為眉山市科普工作先進集體
雖然,目前眉山東坡區的柑桔銷售火紅,甚至遠銷俄羅斯、緬甸等地,但其實,這里柑桔的“底子”并不好。如果沒有經過改良,在市場競爭中絕對會輸給其他產地的柑桔。與江西的臍橙相比,東坡的臍橙光照較少,糖分積累不多,顏色也不夠鮮艷。在 2004年的時候,東坡的柑桔只能賣到 1.40~1.60元/kg,經濟效益非常低。為了增加果農的經濟效益,李永安等一批 “土專家”在政府和中國農科院柑桔研究所的支持下,建立了“眉山市優質水果良繁園”,積極引進國外的生產技術和新的品種,不斷改良東坡的柑桔品種。選擇雜交柑桔作為主攻方向,是因為雜交柑桔的品種多、成熟期比較長,而且可以與臍橙形成錯季銷售。那么在臍橙沒有上市之前和下市之后,充分利用雜交柑桔搶占市場空間,錯季銷售產生積極效應。
2008年,四川廣元市的“蛆果”事件嚴重沖擊柑桔產業發展。眉山市東坡區主動調整方向,休養生息,將最好的柑桔留待最好的時機銷售。發揮自主研發的保鮮技術便能在這個時刻派上用場。推廣柑桔留樹貯藏技術,讓柑桔成熟期延長,使其生長在樹上的時間更長。引進柑桔的防腐保鮮技術,延長柑桔的貯藏壽命。目前眉山市東坡區已經建成 40多個總庫容 3000多 t的水果保鮮冷凍庫,配有消毒室、無菌室等設施,使柑桔的貯藏時間大大延長。同時,注冊“眉州”“三蘇湖”商標,把自己的產品與其他產地的柑桔在市面上區隔開。有效化解了危機,提高了生產效益。
在“土專家”帶領下,眉山轉變果業經營方式,提出一種新的營銷模式——“公司+合作社+農戶”?!昂献魃纭睂ⅰ稗r戶”的個體生產效益整合起來以后,由公司面向市場統一銷售,這種做法極大地增加了柑桔產業的規模效應,在農業管理上是一種新的突破。2007年,“眉山市三蘇柑桔專業合作社”成立以后,通過果農大戶示范,不到一年時間便聯合了500多戶果農和666.67hm2多優質柑桔面積。同時,聯合許多果商、果農銷售經紀人加入合作社,以擴充銷售渠道。為了讓東坡的柑桔能賣到更高的價格,投資160萬元建立了“商品化處理加工廠”,對果農生產出來的柑桔進行加工、包裝、運輸,使柑桔在運輸、銷售過程中,都能保持完好的狀態。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柑桔生產銷售產業鏈。
如何破解農業科技推廣“最后一公里”的難題?目前,主要形成了以政府為主導科技推廣模式、以企業為主體推廣模式和以科研院所為依托的科技推廣模式。但是,都沒有很好解決農業科技“落地”難題。眉山市以成立果業協會為依托,架起果業技術推廣“金橋”,果業協會成為果業技術推動的重要支撐和平臺。比如,眉山市東坡區,2004年4月19日,成立眉山市東坡區果業協會。協會是由從事水果生產的一線農戶、水果銷售經紀人、水果商品化處理加工廠、果業(果品)公司、專業技術人員在自愿的基礎上聯合起來成立的專業技術經濟合作組織,會員占農戶總數的 90%以上。按照章程設立了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和生產資料部、技術服務部、市場部、財務部、辦公室等機構,成立技術培訓學校、優質水果母本園、生產示范基地和鄉鎮果協工作站。協會制定了完善的規章制度,建立健全了水果標準化體系。按標準化要求進行水果的生產、加工和運銷。標準化貫穿于產前的種子、種苗、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的選用,產中的栽培、管理等技術規程,到產后的加工、包裝和產品的質量檢驗。

▲東坡區果業協會副會長李永安(右)接受中央電視臺采訪
每年結合全區果樹生產實際,加強科技培訓的力度,在各個關鍵季節,都聘請國家級、省級果樹專家、教授、學者來東坡區傳經送寶,聘請了沈兆敏、陳善春、彭良志、曹立、周其石、劉遠鵬、鄧稼林、劉建兵、陳克玲等果樹專家定期不定期到東坡區開展科技培訓、專題講座,還配合農業部,省農業廳在東坡區三蘇鄉召開了安全用藥培訓,以螨治螨生物防治。特別是防病、治蟲、配方施肥、根外追肥、強化管理防治果樹開秋花等實用技術推廣傳授到千家萬戶果農手中??萍枷锣l每年累計舉辦各類技術培訓會、現場會 80多次,發放各類技術資料 10多萬份,培訓人數 15萬多人次,為全區水果豐收奠定了扎實的工作基礎。
協會指導宏鷹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白馬鎮建立了優質柑桔、葡萄豐產示范園。還在柑桔基地鄉鎮尚義鎮的太寶,多悅鎮的林埂,龍興鄉的大輪建立“天草”“不知火”等雜交柑桔優質豐產示范園。為其提供農藥、肥料及技術指導,每667m2收入均在 1萬元左右。2007年協會在松江鎮、復盛鄉建立了玫瑰紅寶石李的科技示范園。在尚義、修文、松江、悅興等鄉鎮建立了雜交柑桔優質豐產栽培示范園。幾年來,無公害設施栽培的優質紅肉臍橙,優質枇杷、桃、李、梨,豐產增收。創造了夏季水果優質高產高效典型。東坡區果業協會在眉山全區建設一村一品,發展特色農業中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協會規模由成立之初的會員 1168人發展到至今的會員5660人,技術骨干 565人,帶動了 9685戶農戶,協會轄 8個分會,15個工作站,分布全區 25個鄉鎮,并有跨區縣的會員。目前東坡區水果品牌商標有“三蘇湖牌”,宏鷹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宏鷹”牌注冊商標。還有一批商標正在受理中,獲得無公害水果生產基地認證的有“白馬、廣濟、尚義、秦家”四個鄉鎮?!叭K湖”牌愛嬡 38號、“科樂吉”牌不知火等共 9個柑桔類綠色食品認證。眉山市其他區縣也成立了果業協會,在推動果業生產、銷售、管理標準化、集約化、一體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表現出強勁的市場活力和發展動力。

▲果農向技術人員咨詢
眉山市自古就是知名的柑桔產地,果實品質上乘。眉山市東坡區作為“中國臍橙之鄉”,青神縣作為“中國椪柑之鄉”,仁壽縣新店鄉作為“中國清見之鄉”,丹棱縣作為“中國桔橙之鄉”,在全國擁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目前,眉山市柑桔產業已經獲得了兩個農產品地理標志,分別是青神椪柑和丹棱桔橙。與此同時,“眉州柑桔”“三蘇湖”“九道拐”“仙女湖”“大雅”等省市名優農產品品牌也茁壯成長,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市場影響力。
眉山果業發展成效是顯著的,但也存在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果業發展科技含量不夠高。一是柑桔的良種苗木繁育體系不健全,規?;⒔M織化程度較低。新品種的研發、引進、培育速度較慢,更新換代不及時,特別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柑桔新品種少。良種繁育基地少,規模小,生產的柑桔苗木質量不高,數量不足,難以滿足眉山柑桔產業高速發展的巨大需求。二是配套的高產栽培技術相對比較缺乏。目前的栽培大多采取粗放式經營,缺乏現代化的標準化的科學栽培技術作支撐。三是柑桔技術推廣面臨較多困難。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缺乏,分布不均衡,專業技術人員工作任務繁重。技術人員自身的技術更新緩慢,獲取新知識的途徑單一,不能快速、準確地掌握柑桔的新品種、新技術、新方法等知識。四是懂科技的勞動力嚴重缺乏。在當前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流,導致農村勞動力素質降低,參與柑桔生產的農戶老齡化嚴重,加上知識水平的原因,對新品種新技術的接受能力不強,掌握生產管理技術存在難度。五是柑桔采后商品化處理相對落后。眉山目前僅有 20條初加工生產線,初加工能力嚴重不足,不能滿足眉山柑桔產業發展的需要。六是柑桔現代化倉儲保鮮設施建設滯后,隨著眉山市柑桔規模擴大,倉儲保鮮能力不足,將嚴重影響柑桔品質和價格,也將影響柑桔的錯季銷售。
農業科技對農業發展的巨大促進作用毋庸置疑?,F代農業首先是科技農業。大力發展柑桔產業,離不開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必須完善良繁體系,推廣優良品種。以眉山市農業局優質水果良繁園為基礎,建設柑桔良種繁育基地,加大優良新品種引進、選育和繁育力度,實現眉山柑桔的品種換代升級,為眉山優質柑桔產業發展奠定品種基礎。大力推廣無病毒容器育苗技術和營養缽育苗技術,提高種苗質量。要將柑桔優質種苗繁育作為一項產業來抓,在滿足眉山市柑桔產業發展需要的同時,積極向外擴張,為其他產區供給優質種苗。
必須產學研相結合,建立產業聯盟。加強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四川農業大學、國家柑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單位的合作,以眉山市農業局優質水果良繁園為基礎,結合眉山市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合作建設柑桔工程技術研究分中心。中心以眉山市柑桔品種研發、良種繁育、推廣和技術培訓服務為核心,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應用創新相結合,重點在新品種、高效安全栽培技術、精深加工工藝研發等方面進行科技攻關。圍繞制約眉山果樹產業優化升級的關鍵技術瓶頸,建立以眉山市優質水果良繁園為核心,以科研單位和教授專家為支撐,以龍頭企業、科技示范戶、專家大院為基礎的眉山發展“產學研”聯盟。充分利用眉山的良好基礎,引導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參與科研、培訓和技術轉化,實現眉山科研、培訓、生產的有機銜接,形成長期、穩定、制度化的產學研利益共同體。

▲柑桔樹冠覆膜加單果套袋留樹貯藏
必須健全推廣體系,強化技術推廣。建立健全以政府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為主體,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科研、教育單位和龍頭企業等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多元柑桔技術推廣體系,利用示范園區、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科技示范戶等示范推廣先進技術成果。針對柑桔產業,建立市、縣(區)、鎮(鄉)、村四級科技服務體系,推廣柑桔種植新品種、新技術。明確基層柑桔技術推廣公益性職能,理順技術推廣管理體制,合理設置技術推廣機構,合理核定人員編制,穩定基層農業科技推廣隊伍。充實鎮(鄉)技術人員,重點鎮(鄉)建立產業技術推廣站,設立技術推廣員、植保員、質量安全員和土肥員負責區域的技術體系建設,一般鄉鎮建立技術培訓工作站。引進農業科技專家,建設眉山市柑桔專家大院、柑桔專家咨詢庫和柑桔科技成果項目庫。接待農民來電來訪,免費提供科技與信息服務疑難分析診斷和 24小時應約上門服務。同時面向廣大農民提供規范化的柑桔種植栽培、整形修剪、采摘貯藏等技術培訓;面向農業生產基層干部提供綠色、有機農產品政策宣傳、產品認定等培訓;面向柑桔加工企業提供產品加工培訓、出口培訓。

▲柑桔樹冠覆膜留樹貯藏
創新水果產業技術培訓方式。一是由市、縣(區)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每年組織針對水果專業技術人員和科技示范戶的集中技術培訓,在示范基地組織現場示范教學;二是由市、縣(區)、鎮(鄉)政府通過廣播、電視、網絡開辦果樹種植、貯藏技術講座;三是制作種植、貯藏技術講座光盤,發放到基層技術員、水果專業合作社和農戶手中;四是組織水果產業核心人員到國內外考察學習,掌握產業發展動態和經驗;五是依托農村科技書屋,建立專業知識庫,提高水果技術的轉化率和入戶率;六是圍繞眉山水果科研和技術推廣機構,發展“專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專家+農戶”“專家+基層技術員+農戶”等農業技術推廣模式,構建水果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快速通道。實現廣播電視教學全覆蓋和常態化,教學資源全部上網,網絡教學村村通,眉山所有柑桔種植戶基本技術培訓全覆蓋。
眉山果業發展得益于科技的“魔力”。一批科研單位、農業專家、基層技術骨干的辛勤勞動,把先進的生產技術送到千家萬戶,創新果業經營方式提高綜合生產效益。眉山果業要實現新的跨越,必須進一步發揮科技的作用,不僅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優良品種,還要著力加強自主創新,探索新技術、培育新品種,更要引進先進的生產經營管理理念,實現技術創新、組織創新、機制創新,全面打響果業發展“科技牌”。
后記:如何用科技“金鑰匙”打開果農致富大門?從四川省眉山市果業發展的調研中我們不難發現,必須有農民理解、市場接受、真正管用的真技術,必須有真心喜歡、真情付出、農民信賴的帶頭人,必須有機制健全、功能完善、產銷一體的新組織。只有讓“高大上”的科技成果本土化、接地氣,把真技術通過帶頭人依托新組織傳播到果業生產、銷售、管理的各個環節,并形成強大合力,才能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我國基礎薄弱、市場脆弱、風險較大的水果產業才能走上健康、協調、可持續的發展之路。
(采訪得到眉山市農業局經作站及東坡區果業協會的支持與幫助,在此表示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