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田利
從2014年早熟蘋果的銷售看蘋果品種的調整
文 /王田利
【導讀】2014年,我國蘋果早、中熟品種售價較上一年普遍有所上漲。筆者認為這主要是由于部分蘋果產區因災減產,市場供給減少所致。建議各產區盡快調整品種結構,實現品種多樣化,才有利于蘋果產業的健康發展。
2014年,我國早中熟蘋果的銷售價格再創新高,陜西、山西、山東、甘肅等地的早中熟蘋果的銷售價格較去年同期普遍上漲 30%以上,如陜西蘋果售價最高達8.60元/kg,甘肅更是高達12.00元/kg。各地早中熟蘋果的銷售價格高,部分原因是一些產區因災減產,但深層的原因則是各地早、中熟蘋果種植規模小,市場供給有限。這表明我國各蘋果產區的品種組成不盡合理,品種調整已勢在必行,各蘋果產地應引起重視。
我國蘋果產業先后經歷了上世紀80年代的快速發展階段,90年代的自然淘汰階段,本世紀初的產業初步整合階段,產業結構逐步趨于合理。目前,蘋果品種結構方面仍存在兩大問題,一是品種不配套,二是品種太單一,成為制約我國蘋果業健康發展的主要因素。由于早、中熟品種成熟時氣溫高,蘋果不耐貯,加之夏季瓜果對市場的沖擊,各地早、中熟品種發展數量均十分有限,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要。正因為市場供給量少,產品顯得十分暢銷,且售價高。總體上看,我國蘋果的發展呈現出“頭輕腳重”態勢,即早、中熟品種發展滯后,晚熟品種一統天下。在晚熟品種中,又逐步聚集于“富士”,其他晚熟品種已經很少了。由于“富士”蘋果品質優良,耐貯運,市場售價高,對其他品種的市場擠壓十分明顯。比如,西北地區上世紀 80年代,蘋果品種組成以“秦冠”“金冠”“新紅星”“富士”為主,而今“金冠”“新紅星”已基本淘汰,“秦冠”種植呈式微之勢,“富士”占到栽培品種的80%以上,甚至有的地方出現了純“富士”園,如甘肅省靜寧縣的“富士”蘋果占到栽培的95%以上。品種過于單一,不僅產品市場風險加大,也給栽培造成了一定難度。由于大面積栽植一個品種,對于異花授粉的蘋果而言,生產中表現為授粉不良,著果率低,特別是在 2006—2007年表現相當明顯。由于授粉不良導致著果率低,蘋果產量難以有明顯的提高,生產效率同樣難以得到有效提高。因而,對蘋果產業品種組成進行調整顯得十分必要。
一是加快發展早、中熟品種,使蘋果品種組成趨于合理。目前,我國蘋果組成表現為“頭輕、腰細、腳重”,即早熟品種短缺,中熟品種不足,晚熟品種相對過剩。因而,早、中熟品種仍有發展空間,如能適量適地的發展,將有利于形成優勢產業區域。各蘋果產地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加快發展早、中熟品種。一般可將早、中、晚熟品種的發展比例控制在 1∶2∶7之間。在此前提下,可以在適當區域集中開發早、中熟品種,進行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形成規模競爭優勢,提高市場份額,促進產業效益的整體提升。
二是注重發展品種的多樣化。我國蘋果經產業整合,產業效益明顯提高。通過市場開拓,我國蘋果銷售已由內銷為主轉變為內外銷并重。近年來,蘋果鮮果及果汁出口大幅度提升,國人消費習慣也發生了很大變化。2006年,山東、遼寧等地“國光”出現熱銷現象,西北“新紅星”市場脫銷,“秦冠”價格大幅攀升等,均說明單一的“富士”蘋果供給已不能滿足市場多樣的需求。蘋果生產應適應這種變化,出口蘋果也應適應出口目的地國家的消費習慣,才可能占有市場。適銷對路很重要,比如前幾年,陜西華圣公司曾接了一單歐洲“粉紅女士”蘋果的訂單,但由于我國發展數量十分有限,最終無法滿足需求而告吹。近年來,隨著我國對以泰國為主的東盟市場以及俄羅斯市場的成功開拓,大果型耐貯運的“秦冠”蘋果逐漸受寵。2006年,甘肅靜寧“秦冠”蘋果收購價達到 3元/kg,而且十分暢銷。物以稀為貴,近年來,曾雄霸香港市場的“紅星”蘋果在珠三角地區又十分吃香起來。果汁出口是我國蘋果出口的重要方式,但專用品種發展嚴重滯后,對出口果汁的品質、價格、效益影響較大。凡此種種現象,說明蘋果品種發展多樣化已是毋庸回避的事實,應積極應對。按照我國目前蘋果發展形勢,蘋果業的發展應以“穩定面積,提質增效”為主。在此大前提下,逐步調整鮮食品種和加工品種的發展比例,使鮮食品種和加工品種的比例逐步趨于 7∶3,逐步建成以高酸蘋果 “澳洲青蘋”為主的加工專用品種產業基地,保持我國蘋果果汁出口的優勢,減緩國內蘋果銷售的壓力;積極創建蘋果出口基地,發展外向型蘋果產業,這就要求蘋果品種定位準確,發展適應出口地區消費特點的品種。比如,歐美等經濟發達國家,出口果品應以精品為主,風味以酸甜為主,純甜果反而不太好銷;東南亞及俄羅斯地區是我國“秦冠”的主要出口目的地;港澳地區是我國“紅星”出口的主要地區。前幾年,由于受美國“蛇果”的擠壓,我國“紅星”蘋果逐漸淡出果市。近年由于甘肅省天水市等地對“紅星”四代、五代品種的大力發展,以“花牛”為主的蘋果在香港市場的占有率穩步回升。這種種現象說明蘋果市場需要多樣化,蘋果發展應順應這種潮流,走多樣化發展道路,以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求,達到擴大銷量、促進發展的目的。
三是積極引進新品種,儲備后續發展品種,增強發展后勁。在農業生產中,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世界,對新品種的引進應高度重視。“富士”蘋果的發展很能說明問題。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我國從日本引進了“富士”,到 80年代初期在全國大面積發展,富士在我國的儲備期達 10年以上,富士的推廣對縮短我國蘋果業與國際蘋果業的發展差距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應積極運用“紅富士”發展的成功經驗,積極引進在國際上有發展前途的品種,先進行試驗示范,為蘋果產業的發展儲備品種。這是一項長期工程,生產中不應忽視,只有優新品種,才能占領市場競爭的主動權。
四是加強選優,提升檔次,促進效益提高。在蘋果品種的發展上,應堅持“兩條腿走路”的原則。一方面要緊盯國際蘋果的發展趨勢,堅持引種;另一方面要堅持發動群眾,搞好選優。在這方面我國做了大量工作,有許多突破性的進展,特別是在“富士”方面成績驕人,以“‘煙富’系列”“禮富1號”“昌紅富士”等為主的選優工作,大大地優化了我國蘋果的品種組成,使蘋果品種、質量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益成倍增加,特別是“紅將軍”的成功選育,克服了“富士”蘋果著色、果形等多方面的難題。因而在生產中應加強這方面的工作,以利于選出更加優良的品種,促進蘋果生產效益的提高。
作者單位:甘肅省靜寧縣林業局(743400)
特約編輯:艾 華

王田利(1964-),男,從事果業技術推廣工作。
201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