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呂靜 魏森
(河海大學商學院,江蘇 南京 211100)
21 世紀是水的世紀,水務是城鄉發展、社會進步的基礎。水務貫穿于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的各個體系,為人民的生產生活提供最基礎的服務。水務的可持續發展是地區經濟發展的必要前提,也是產業經濟效率的重要保障。然而,水務投資缺口擴大、水務投資的改革方向和水務項目投資模式選擇的復雜性,都成為水務發展必須解決的難題[1]。
我國水務行業起步較晚,目前正處于由計劃經濟向市場轉型的特殊時期,水務項目投資模式的選擇并非易事且至關重要。另外,由于水務行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并存,不僅需要考慮成本收益的關系,還要考慮水務行業的外部性,因此水務項目投資模式的選擇更為復雜[2]。各種新型投資模式的出現以及傳統投資模式的衍生,使水務項目多樣化投資模式選擇成為可能。而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的水務經濟發展的速度和水平,不僅取決于其經濟規模和投資總量,也取決于投資的效率和準確性,投資模式的選擇也成為我國水務行業發展和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重要的一環[3]。因此,本文通過構建水務項目投資模式選擇指標體系,量化分析影響因素與投資模式之間的關系,以提高選擇的效率和科學性,促進我國水務投資市場結構優化,提高水務項目的效益和質量。
水務項目不同于一般項目,既具有引入競爭的條件,又具有壟斷競爭的基礎。因此,水務項目的投資模式選擇,既要適應目前的投融資環境和水務行業的發展及前景,又要符合水務項目本身的性質,還要受到外部風險等因素的影響。
1.1.1 投融資環境
投融資環境,包括本國、本地資本市場的發展程度,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投融資政策支持力度和持續性。投融資環境從根本上決定了經濟主體的資金來源和資金充足程度,從而限定了投資模式中投資主體的選擇范圍,進而影響投資模式的選擇??傮w而言,投融資環境越好,越傾向于選擇市場化程度高的投資模式,以促進投融資體制的進一步完善,獲得投資收益,促進水務行業的發展[4]。投融資環境越不好,越傾向于選擇市場化程度低的投資模式,在極端情況下,資本市場動蕩、政策導向性不明顯、市場信心缺失,市場經濟主體難以獲得足夠的資金進行水務項目投資,此時只能選擇政府投資,以穩定信心,保證正常的生產生活。
1.1.2 水務行業發展的現狀和前景
任何項目進行投資模式選擇時,該行業的發展現狀和前景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水務項目投資模式的選擇也不例外。現階段水務行業發展的競爭激烈程度、生存威脅直接影響了市場經濟主體對項目可盈利性、風險性的判斷。若水務行業穩定發展,則傾向于多樣化投資模式的選擇,以充分發揮經濟主體的比較優勢,獲取更高額的回報。若水務行業發展滯后,則選擇風險較小的投資模式。此外,水務項目的投資回收期較長,故而發展前景也是影響其投資模式選擇的重要因素[5]。在水務行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政府注重水務行業發展的基礎上,水務行業發展前景樂觀,投資收益穩定,投資模式的創新和應用就增多。因此,水務行業發展現狀和前景越好,越傾向于選擇市場化程度較高的水務項目投資模式;水務行業發展滯后、前景不明,市場缺乏信心,這時就只能選擇政府參與較多、市場化程度較低的投資模式。
1.1.3 水務項目性質
水務項目性質,是水務項目本身的屬性。水務項目涉及水的生產、排放、處理等,關系到國計民生,因此具有公共性;而水務項目需求相對穩定,能夠產生穩定的現金流,在國家政策支持的情況下,可以保證適當的盈利以回收資本,因此又具有經營性[6]。水務項目兼具經營性和公共性的雙重屬性是其投資模式選擇區別于其他項目的根本。水務項目的公共性取決于該項目產生的社會效益、對環境的影響,以及對國家政策的支持程度。其中水務項目產生的社會效益主要從現有同類設施的供需系數、基礎設施的共享程度、直接增加就業的效果三方面衡量,對環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資源的節約系數、生態結構影響程度、資源循環利用的程度,對國家政策的支持程度主要包括對國家大政方針符合程度以及對當地政策的支持程度。水務項目的經營性也就是該項目的財務評價,主要取決于該項目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抗風險能力等。其中水務項目的償債能力主要從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三方面來體現,盈利能力主要體現在財務凈現值、投資回報期、內部收益率,抗風險能力主要包括成本收益敏感性以及價格收益敏感性。可見,水務項目的經營性和公共性,決定了其投資模式選擇的復雜性,既不能采用完全市場化的投資模式,又不能一味地由政府直接提供,因此水務項目的性質也就成為水務項目投資模式選擇的關鍵影響因素。
1.1.4 外部風險因素
水務項目投資的外部風險是由項目外部的環境引起的,也稱為系統性風險,包括宏觀環境風險和自然環境風險,宏觀環境風險可能來源于政治、經濟、社會、法律等方面,自然環境風險主要來自于地理施工條件以及氣候施工條件。比如:宏觀經濟處于繁榮期時,市場上資金的流動性強,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導致水務需求和水務供給同步上升,水務項目投資及其創新投資模式應用的機會也就比較多。水務項目一般會建成水務基礎設施,通過提供產品和服務獲得投資收益,因此會存在基礎設施產權和產品服務收費權的歸屬問題。在多元化投資模式中,特許經營權投資模式、合作投資模式(PPP 投資模式)、收購和合并投資模式都以簽訂協議、合同為基礎,這樣就會產生法律風險,在產權的最終認定、收費收益的歸屬問題上容易產生分歧。因此,外部風險因素越高,越傾向于選擇市場化程度低的投資模式,更多地由政府去承擔風險,外部風險因素越低,越傾向于選擇市場化程度高的投資模式,以獲得收益、提高效率。故而,水務項目的外部風險因素,也是衡量各種投資模式適應性的關鍵性指標之一。
根據上述分析,本文構建了中國水務項目投資模式選擇的指標體系,見表1。
表1 中國水務項目投資模式選擇的指標體系
中國水務項目的投資建設應選擇與其自身性質、投融資環境、水務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和外部風險相匹配的投資模式。因此,本文進一步借助TOPSIS 方法,構建中國水務項目投資模式的選擇模型,從而為中國水務項目投資模式的選擇提供決策依據。
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AHP)確定模型指標的權重,然后運用Likert 量表法對各指標進行評分。具體步驟:①構建影響中國水務項目投資模式選擇的指標體系(表1);②確定每個指標的權重,以明確各指標對中國水務項目投資模式選擇的影響程度,權重越大表明其影響程度越大;③明確將要選擇的投資模式,即政府直接投資模式、特許經營模式、PPP 投資模式、收購合并投資模式、證券化投資模式;④請若干專家按1,2,3,4,5 共五個分值對每個指標進行打分,該分值依次表示該指標對中國水務項目選擇某投資模式具有重大機會/優勢、較好的機會/優勢、一般機會/優勢、一般威脅/劣勢、重大威脅/劣勢,再取平均值為該指標的評分值;⑤把每一個指標的權重都與其對應的評分值相乘,求出加權評分值,再匯總,最后得到中國水務項目投資模式影響因素的綜合加權評分值(最高分為5 分,最低為1 分;取中值2.5 分作為臨界值)。
基于上述指標體系,本文借助TOPSIS 法構建中國水務項目投資模式選擇模型,基本思路如下。
2.2.1 構建決策矩陣
由于被評價的中國水務項目投資模式有五種,且共有30 個評價指標。故本文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評價指標的權重,得到權重向量,即
Xi= (xi1,xi2,…,xi30)T;i = 1,2,3,4,5
式中,i = 1 表示政府直接投資模式;i = 2 表示特許經營模式;i = 3 表示PPP 投資模式;i = 4 表示收購合并投資模式;i = 5 表示證券化投資模式。
則初始決策矩陣為
式中,xij表示第i 種投資模式下的第j 個評價指標。
2.2.2 加權規范矩陣
(1)規范化處理初始決策矩陣X 中的每個元素。令
(2)構造加權的規范決策矩陣。令
式中,wj(j = 1,2,…,30)是第j 個評價指標的權重。
可得加權的規范矩陣為
(3)確定正理想解與負理想解。
正理想解為
負理想解為
式中,J 是效益型指標的集;Jt是風險型指標的集。
(4)計算每個解與正理想解和負理想解的距離S*i和Si-,即
(5)計算每個解與理想解的相對接近程度,即
本文以K 市區域供水第二水廠(一期)項目為例,對其投資選擇模式進行研究。本文結合調研問卷,邀請水務項目投資方面有較為深入研究的有關專家和學者據評價指標的重要性,按1,2,3,4,5 共五個分值給每個指標打分,過程如下。
首先,請10 名專家對K 市區域供水第二水廠(一期)項目投資模式選擇模型各指標按重要性程度打分。其次,通過AHP 方法,確定各指標的權重,見表2。
3.2.1 構建并加權規范化轉化決策矩陣
(1)決策矩陣的構建。
匯總各專家對K 市區域供水第二水廠(一期)項目投資模式選擇評價結果,構建決策矩陣(表3)。
(2)規范化處理并構造加權的規范決策矩陣。
表2 K 市區域供水第二水廠(一期)項目投資模式選擇模型指標體系及權重值
表3 K 市區域供水第二水廠(一期)項目投資模式選擇的決策矩陣
(續)
對上述的決策矩陣,按上述步驟進行加權規范化轉化,所得加權規范化矩陣如下
3.2.2 確定正理想解與負理想解
正理想解為
負理想解為
3.2.3 各投資模式相對理想解的接近度計算
3.2.4 最優投資模式
本文系統分析了中國水務項目投資模式的選擇,既要適應目前的投融資環境和水務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又要符合水務項目本身的性質,還要充分考慮外部風險因素的影響。因此,本文構建了包含以上影響因素的水務項目投資模式選擇的指標體系,使水務項目投資模式的選擇可以充分衡量水務項目的公益性和市場化操作的可能性。通過借鑒TOPSIS 法,設計水務項目投資模式選擇模型。最后,本文以K 市區域供水第二水廠(一期)項目為例,證明了該投資模式選擇體系的有效性。
[1] 尤荻. TOT 項目風險集成管理模式研究[J]. 項目管理技術,2011 (1):50-54.
[2] 張旺. 關于水利投融資機制的探索和創新[J]. 中國水利,2010 (14):18-21,65.
[3] 楊永春. 城市水務市場化改革的反思:以呼和浩特市為例[D]. 北京:中國政法大學,2010.
[4] 保羅·薩繆爾森,威廉·諾德豪斯. 薩繆爾森談效率、公平和混合經濟[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5] B Guy Peters. Steering,rowing,drifting,or sinking?Changing patterns of governance [J] . Urban Research and Practice,2011 (1):5-12.
[6] 國務院國資委財務監督與考核評價局. 企業績效評價標準值[M]. 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2. P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