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縣2010年中小學生常見病調查情況分析
胡鳳娥
(柞水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陜西柞水711400)
摘要目的:了解柞水縣中小學校學生常見病、多發病患病情況,分析影響因素,為防治工作提供依據。方法: 對我縣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習階段的在校學生進行健康體檢并統計分析。結果: 共檢查5520人,常見病 2570人,占46.56%。其中視力低下占33.44%、齲齒占5.47%、HBsAg陽性占4.49%、甲狀腺腫大占2.01 %,且視力低下患病率隨著學齡段的升高而成上升趨勢。結論: 我縣學生常見病患病情況嚴峻,應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建議加強學生健康教育知識宣傳指導,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降低學生常見病的發病率。
關鍵詞學生;常見病;影響因素;預防
【中圖分類號】R179
為進一步掌握柞水縣中小學生常見病患病情況,分析其影響因素,為防治工作提供依據,以有效保護學生身體健康。我們于2010年在全縣境內抽取12所中小學校在校學生開展了預防性健康檢查。結果如下:
1.1 對象
采取單純隨機抽樣的方法,在全縣境內抽取中小學校12所,其中完全小學8
所、初中3所、高中1所,將在校全部學生作為檢測對象。
1.2 方法
按照衛生部《預防性健康檢查管理辦法》和《全國學生常見病綜合防治方案技
術規范》要求進行測量、診斷和評價。器材、監測方法及質量控制按照國家有關標準進行。
2.1 總體患病情況
本次檢查5520人,其中男生2836人,占51.38 %;女生2684人,占48.62%。
檢出視力低下、HBsAg陽性、齲齒、沙眼、色覺異常、甲狀腺腫大等各類疾病2570 人次,總患病率為46.56 %。
2.2 不同階段學生常見病患病情況比較
在學生常見病中,以視力低下患病率最高為 33.44%。不同學段比較,學生視力低下患病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211.11,P<0.05);HBsAg陽性檢出率小學明顯低于初高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73.83,P<0.05);齲齒患病率小學明顯高于初高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x2=113.15,P<0.05)。見表1。

表1 柞水縣中小學生常見病檢出情況統計表
2.3 各階段男女生視力低下檢出情況比較
各學習階段,女生視力低下檢出率均高于男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07.5,P<0.05)。見表2。

表2 各學習階段男女視力低下檢出情況
柞水縣地處秦嶺南麓,屬典型的山區貧困縣。經濟、文化發展相對滯后,學生
常見病患病率較高,占46.56%。在小學階段以視力低下(20.68%)占首位,依次為齲齒(10.8%)、甲腫(2.48%)、HBsAg陽性(1.67%)等;初中階段視力低下檢出率較高(43.68%),其次為HBsAg陽性(7.14%);高中階段視力低下檢出率亦高(45.29%),其次為HBsAg陽性(6.87%)。視力低下率隨學習階段的增高而增加,且女生高于男生;齲患率小學明顯高于中學;HBsAg陽性檢出率小學明顯低于中學。這與一些報道相符。
導致學生視力低下的因素復雜,除遺傳因素外,視覺疲勞和不良的用眼習慣是促使近視發生的主要因素。調查發現,我縣學生視力低下率隨學習階段的增高而上升,且女生高于男生。這是由于應試教育體制促使學校一味追求升學率,不斷加重學生課業負擔,導致學生用眼過度,缺乏必要的休息、課外活動及體育鍛煉。教室采光、照明條件不良,課桌椅不符合學校衛生要求,學生讀寫姿勢不正確、不注意用眼衛生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女生視力低下率明顯高于男生,其原因與女生學習刻苦,喜歡安靜,戶外體育活動相對較少有關。因此,保護學生視力,預防和控制視力低下的發生,必須全面落實學生素質教育,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加強學校衛生監督檢查,加強健康教育宣傳,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寫習慣,堅持做課間操和眼保健操,加強體育鍛煉,合理安排學生作息時間。
齲齒是學生的多發病,尤其是在小學階段患病率較高(10.8%)。因此,按照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防治齲齒應從小從早抓起,要重視小學階段的健康教育,加強口腔衛生知識宣傳,使學生認識到從小愛護牙齒的重要性,掌握正確的刷牙習慣。
乙肝病毒感染率小學階段較低(1.67%),初中(7.14%)、高中階段(6.87%)明顯上升。其原因為現階段的小學生大多為2000年以后出生的,2002年以后國家將乙肝疫苗納入兒童計劃免疫后,兒童乙肝疫苗接種率顯著上升,對阻斷乙肝傳播起到了有效的保護作用,所以小學階段學生乙肝病毒感染率相對低的多。
柞水縣為山區貧困縣,一些地方病患病率相對較高。本次檢查甲狀腺腫大患病率為2.01 %,與每年的檢測結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