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及教育對策
周文磊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校醫院山東青島266580)
摘要目的:探討與分析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教育對策。方法:隨機選取我國各省市高等院校大學生及其他社會勞動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成大學生組與社會其他勞動者,對所有研究對象采取問卷調查方式,進行精神癥狀自評量表(SCL-90)、大學生人格狀況量表(UPI)測評。結果:SCL-90測試結果為:大學生存在中度及中度以上心理問題的占被測人數的19.00%,其他社會勞動者存在中度及中度以上心理問題的占被測人數的7.53%,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UPI測試結果顯示:大學生嚴重心理疾病者占被測人數的15.10%,其他社會勞動者嚴重心理疾病者占被測人數的6.53%,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大學生可能有心理障礙的占被測人數32.78%,其他社會勞動者可能有心理障礙的占被測人數20.28%,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其他社會勞動者,因此,如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及疏導,更加受到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關注。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R161.5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會環境的日新月異,超負荷的工作及競爭壓力使得心理健康問題(神經過敏、緊張不安、惶恐等)逐漸浮出水面,而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關系到他的幸福感及生活質量[1]。大學生作為同輩人的佼佼者,擔負著建設祖國的大任,有著良好心態尤為重要,而如今報道的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研究生林森浩投毒案件,藥家鑫連捅被自己車撞的女服務員案件等,都讓社會唏噓不已,現針對4000名在校大學生,進行心理狀況調查研究,并作出正確、合理、有效的教育對策[2]。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國各省市高等院校大學生及其他社會勞動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研究對象的問卷,均是經過測偽之后留下來的。每組各4000例,大學生組:男1986例,女2014例,年齡在20至25歲,平均年齡為(23.1±2.8)歲;其他社會勞動者:男2009例,女1991例,年齡在21至26歲,平均年齡為(54.8±3.6)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大學生組
隨機選取我國各省市4所高等院校,并以班級為單位,在這4所院校里隨機選取30個班級共400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對所有學生采取問卷調查方式,并進行SCL-90、UPI測評。
1.2.2 其他社會勞動組
隨機選取我國各省市各行各業的21-26歲普通勞動者4000名作為研究對象,對所有勞動者采取問卷調查方式,并進行SCL-90、UPI測評。
1.3 觀察指標
SCL-90與UPI測試主要從感覺、情感、思維、意識、行為、直至生活習慣、飲食習慣、人際關系、睡眠習慣等多角度進行測評,對處于心理障礙及心理障礙邊緣的人具有很好地診斷。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百分數(%)形式對數據進行表示,以P<0.05代表有統計學意義。
2.1 SCL-90測試結果
大學生存在中度及中度以上心理問題的占被測人數的19.00%,其他社會勞動者存在中度及中度以上心理問題的占被測人數的7.53%,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2 UPI測試結果
大學生嚴重心理疾病者占被測人數的15.10%,其他社會勞動者嚴重心理疾病者占被測人數的6.53%,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大學生可能有心理障礙的占被測人數32.78%,其他社會勞動者可能有心理障礙的占被測人數20.28%,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

UPI測試結果 [例(%)]
影響大學生心理障礙因素有很多:作為大一新生,面對新的生活、新的教學方法、新的校園、新的制度,總會產生一些應激反應,在適應一切"新"的同時,如果不把自己的緊張、恐懼調整好,必然會導致心理障礙,出現自閉、抑郁等;在處理人際關系式,由于認知關系、情緒因素、人格因素的影響,在某些事情上,總會出現分歧,一旦不能正確處理,就會引起自我否定、自卑、苦惱、焦慮等;不能正確對待異性關系,不能區分友情與愛情,由此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不能處理戀愛與性的關系,因此而煩惱、淡漠[3]。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心理障礙發生情況明顯高于同齡其他社會勞動者。因此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極為重要:1.對新生進行心理教育:認知學認為一個人的認知決定一個人的行為,大一新生正處于心理成熟的過度階段,教育者應抓住這一階段,告知如何應對新的學習制度,新的校園生活,講解當前就業形勢,做好對其大學期間的大致規劃,讓學生們輕松上陣,努力養成自學的好習慣[4]。2.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好人際關系,進行耐心教導,讓學生能夠主觀認識自己,也要客觀認識他人,教育學生虔誠待人,寬容待人,學會信任與尊重,用真誠贏得他人的認可。同時要開展體育活動,不僅能消除學生們不良情緒,也仍同學們學會團結,更加能夠增進友誼的進步。3.針對目前大學生談戀愛的普遍現象,與同學探討應樹立怎樣的戀愛觀,將學生的錯誤想法扼殺在搖籃中。4.開展心理學課程,讓學生能夠了解心理變化的正常過程,能夠進行自我疏導。綜上所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顯著高于普通社會勞動者,要采取積極有效的心理教育對策,以消除大學生的恐懼、焦慮等所有的不良情緒,這對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質量、生活質量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殷海濤,郭濱.運動干預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實驗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2,26(3):87-90.
[2]安玉芳.新時期海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調查研究[D].海口:海南師范大學,2013.
[3]余玲,夏君玫,張偉偉.運動干預對弱體質學生群體心理健康和自我效能感的影響[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3,47(8):73-76.
[4]羅夢君.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性研究[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