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高熱驚厥的臨床效果觀察
(1湖北省隨州市婦幼保健院湖北隨州441300;
2湖北省隨州市中心醫院湖北隨州441300)
摘要目的:探究中西醫結合療法對于小兒高熱驚厥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擇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治療高熱驚厥的患兒56例,回顧性分析患兒的入院時間和治療方法,將患兒分為中西醫結合療法的觀察組28例和純西醫療法的參照組28例,對比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有27例治愈,1例無效,總有效率為96.4%,參照組有22例治愈,6例無效,總有效率為78.6%,觀察組的治療效果遠遠高于參照組,兩組對比結果明顯,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于小兒高熱驚厥的臨床治療,中西醫結合療法具有更明顯的效果,通過西醫療法降低患兒身體熱度,避免因腦神經受到刺激而發生驚厥,再行以中藥對患兒身體進行養護,這種結合療法遠遠優于純西醫療法,推薦于臨床應用。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高熱驚厥;臨床療效
通訊作者雷濤1 馮方方2()
【中圖分類號】R971+.6
小兒高熱驚厥是兒科的常見急癥,其發病原因多為腦神經功能發生紊亂,多表現為突發性肌群強直或陣發性痙攣與抽搐,并常伴有意識障礙的情況。該病的高發群體為6歲以下的幼兒,約有5%左右的0.3-6歲幼兒發生多一次或多次的高熱驚厥。小兒高熱驚厥要及時治療,若發作頻率過于頻繁、發作時間過長,會對患兒的臟器和神經系統造成較大的損傷,從而為患兒的健康帶來嚴重傷害,危機患兒的智力和身體健康。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治療高熱驚厥的56例患兒的入院時間和治療方法,將所有患兒分為中西醫結合療法的觀察組28例和純西醫療法的參照組28例。其中觀察組有16例男患兒,12例女患兒,年齡為0.3-10歲,平均年齡(5.1±0.9)歲,入院時體溫為37.5-39℃,首次發作的患兒有25例,復發的患兒有3例;參照組有15例男患兒,13例女患兒,年齡為0.4-9歲,平均年齡(4.7±1.1)歲,入院時體溫為38-39℃,首次發作的患兒有24例,復發的患兒有4例。為所有患兒進行神經系統功能檢查,均無陽性表現。患兒驚厥時間超過10分鐘的有10例,6-9分鐘和低于5分鐘的各有9例。待發作7天后行以腦電圖檢查,49例患兒有54例正常,7例出現輕度異常(腦電圖呈現出尖波和棘慢波圖像),經過CT檢查,未發現病變。兩組患兒的基本資料非常相近,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參照組行以西醫療法:提供安靜的治療環境,并保證患兒呼吸順暢、氧氣充足,向患兒靜脈內緩慢推注40-110μg地西泮以控制驚厥,使用50%酒精為患兒擦拭全身或在患兒分布有大血管的頸側和腋下等部位進行冰敷,以物理方式為患兒降低體溫。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將100ML5%葡萄糖與1.0ML/kg中藥清開靈注射液混合,每天為患兒進行靜脈滴注。
1.3 觀察指標
按用藥時間、體溫下降效果將療效分為三種[1]:
(1)顯效:用藥五分鐘后驚厥現象消失,半小時后體溫逐漸恢復正常。
(2)有效:用藥15分鐘后驚厥現象停止,一小時后體溫逐漸恢復正常。
(3)無效:用藥15分鐘后驚厥現象無緩解甚至惡化,一小時后體溫沒有恢復正常,或者不降反升。
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中所涉及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檢驗。
經過治療后,觀察組的28例患兒中除了1例發生惡化外,其他27例病情全部得到不同程度的緩解,總有效率達96.4%。參照組的28例患兒有6例病情沒有得到緩解,其余22例病情發生不同程度好轉,總有效率為78.6%。

表1 臨床療效對比
注:兩組治療效果對比明顯,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小兒高熱驚厥多發于六歲以下的兒童,這種病癥在兒科極為常見,發病時通常有高熱與肌肉痙攣的癥狀,觀察患兒皮膚,四肢溫度較低,面色暗淡。小兒高熱驚厥的致病原因主要為顱外感染,其發病機制目前仍未有定論,醫學界通用的觀點是嬰幼兒大腦尚未發育成熟,辨別和抑制機能較差,即使是較弱的外部刺激,也會在嬰幼兒大腦內造成強烈的刺激,促使腦神經細胞放電,進而引發驚厥。由于嬰幼兒的體制較差,若高熱驚厥頻發,將會對腦神經和腦細胞造成嚴重損害,使智力發育受到不良影響。若高熱驚厥得不到及時控制,甚至會引發癲癇[2]。
西醫的治療方案在臨床上已經得到廣泛的實踐,本篇就不再占用多余篇幅來一一闡述。關于中醫和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機理目前研究較少,本文以此為重點做進一步的討論。中醫將高熱驚厥歸屬為"急驚風"[3],認為其發病機制是外邪入體,熱極生風。因此,中醫的治療方式通常是先進行鎮靜和息風以降低肝火,臟腑功能恢復后驚厥將不再發生。之后再使用生地黃、天冬等中藥滋補陰液,幫助患兒恢復身體健康。
本文治療小兒高熱驚厥的中西醫結合療法主要為清開靈注射液混合5%葡萄糖液的靜脈滴注。經過稀釋的清開靈注射液可以清熱解毒、化痰通絡[4],治療效果非常好。28例觀察組患兒已經有27例治愈,而單純行以西醫療法的參照組,病情恢復或恢復較好的遠遠不如觀察組,且無效有6例,遠遠高于觀察者的1例無效。
另外,被稱為"兒科醫圣"的錢乙先生發明了"繼驚合涼瀉"的治療方式,即通過清熱、鎮定、息風的方式做基本治療,對人中、涌泉、太沖等主要穴位施以毫針,并捻轉瀉法來使患兒身體熱度降低,肝風降低。其他的中醫治療方式還有[5]:或在同仁堂生產的紫雪散中加入石膏、滑石等來清熱解毒祛火;或使用羚羊角和水牛角的濃縮粉熬煮湯藥飲用,效用同樣是清熱解毒、鎮驚息風;或使用升麻、甘草與玄參,效用同上;對于呼吸不暢的患兒,可以使用木香、丁香或沉香,這三樣中藥可以使患兒的上下氣機通暢;又或使用磁石與金箔,可以加強安神鎮驚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患兒突發驚厥如果比較嚴重,要迅速將患兒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清潔干凈,避免呼吸不暢造成長期缺氧,從而促發腦水腫。若要搶救,必須保證環境的安靜,避免因呼喚的聲音過高或搖晃患兒的動作過大,對患兒機體造成二次危害,這是由于發病時期,患兒的神經系統正在高度興奮[6],對外界的敏感性極高,即使是輕微的刺激,也會使患兒的驚厥病癥程度加深,從而導致痙攣的時間加長,對患兒的身體造成更加嚴重的危害。
結語:
關于小兒高熱驚厥的治療,通過臨床實驗發現中西醫結合療法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先使用西醫療法緩解患兒的高熱狀態,待患兒溫度恢復正常水平后使用中醫療法進行治療,或針灸或服用各種湯藥,可以清熱通竅,息風養肝。西醫的速效結合中醫的溫和,不傷及患兒脆弱的身體的同時,有效治療了小兒驚厥,非常適合在臨床范圍上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王玉珠.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高熱驚厥臨床觀察[J].亞太傳統醫藥,2013,9(05):145-146.
[2]龐善坤.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高熱驚厥56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3,6(17):179+181.
[3]胡蓉蓉.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高熱驚厥46例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2,21(06):1009.
[4]張維維.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高熱驚厥的臨床效果觀察[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7(19):22.
[5]易春媛.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高熱驚厥探討[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27(22):3039-3040.
[6]李永燕,趙秀敏.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高熱驚厥及護理[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1(18):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