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感應淬火取代滲碳滲氮是節能環保的重要進步
楊帆,上海恒精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工藝主管

感應淬火技術自發明以來,由于其生產過程節能環保、生產成本較低等優點,深受到熱處理工程師的青睞。不斷地用其取代傳統的熱處理工藝,例如調質、滲碳、滲氮等。在取代以滲碳為代表的化學熱處理方面尤其效益明顯。之所以如此,因滲碳等化學熱處理工藝均為表面強化技術,工藝成本昂貴。感應淬火感應也是表面強化技術,而工藝成本低廉。現代感應熱處理工程師的重要任務,仍然是做“取代”工作。表1是高(中)頻感應淬火與滲碳等化學熱處理工藝的能耗比較。
大(中)模數齒輪、汽車轉向球頭銷等零件傳統熱處理工藝是滲碳,現在已經被高(中)頻感應淬火取代了。各種柴油機的曲軸、傳統熱處理工藝是調質后再氮化,現在大多數曲軸采用中頻感應淬火了。汽車玻璃升降器齒板以及座椅齒板傳統工藝是碳氮共滲(氰化),現在已被高頻感應淬火取代了。所有這些“取代”都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大(中)模數的齒輪歷來的熱處理工藝是滲碳。滲碳的工藝時間長,生產效率低,費用昂貴,生產環境惡劣,故滲碳是熱處理工程師極想改進、取代的工藝。
恒精公司開發了大(中)模數的齒輪感應淬火技術。圖1是大型風電軸承圈齒輪(M20)的淬火層分布照片,該齒輪的材料為42CrMo,齒底淬火層2.5~3.5mm,齒面淬火層3.5~4.5mm,齒面硬度56~60HRC,完好地取代了滲碳。圖2是中型模數齒輪(M6),材料40Cr,毛坯調質,齒部高頻感應淬火,淬火一只齒輪只用幾分鐘的時間,加工成本低廉,性能滿足要求。
載重汽車的轉向拉桿球頭銷和上下臂控制球頭銷,其傳統材料是20CrMnTi,熱處理工藝是滲碳淬火,僅球部局布淬硬,使其具有很高的耐磨性。而頸部要有良好的塑性和韌性,以增加球頭銷的安全性;M22螺紋在滲碳淬火后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故頸部和螺紋部分不能滲碳,要進行鍍銅保護,或涂防滲碳劑處理,致使工藝十分復雜,先后有8道工序,生產成本很高,感應淬火可以局部淬火。本文另一作者林信智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開始了45鋼球頭銷感應淬火工藝及零件性能研究,并獲得良好力學性能(見表2),球頭銷感應淬火工藝方法在70年代正式用于生產。這一工藝進步成了國內行業的典范。目前國內生產的各種球頭銷幾乎全部采用感應淬火工藝,僅恒精公司開發的感應淬火球頭銷在十種以上。
球頭銷用感應淬火替代滲碳淬火,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按當時價格計算,解放牌中型載重車的球頭銷,僅材料成本和工藝成本,每輛車下降6.0元左右。
恒精公司開發了球頭銷感應淬火技術,圖3為球頭銷淬火層照片。
載重汽車轉向螺桿,目前國內基本采用20CrMnTi材料,滲碳淬火。近期恒精公司開發成功全自動化的轉向螺桿感應淬火技術,并向某外企供貨。圖4為轉向螺桿感應淬火層的分布照片。

圖1 M20齒輪的淬火層分布

圖2 M6齒輪的淬火層

圖3> 球頭銷感應淬火層照片

圖4 轉向螺桿感應淬火層分布

表1 高、中頻淬火與傳統熱處理工藝能耗比較

表2 球頭銷中頻淬火和滲碳淬火的多次沖擊性能比較
曲軸材料一般是用中碳合金鋼或中碳鋼,原始的熱處理工藝是調質,后因軸頸耐磨性差,疲勞強度低,因而又增加了氮化。但調質加氮化處理的曲軸使用壽命仍然較短、氮化時間很長、生產效率很低等,對于這些缺點人們很不滿意。20世紀中期發明感應淬火后,感應淬火首先對曲軸軸頸淬火,使曲軸熱處理工藝大為簡化,耐磨性有所提高。后來又發明了曲軸軸頸及圓角同時感應淬火技術,使曲軸的疲勞強度達到空前的水平,曲軸壽命明顯提高(見圖5)。當然,由于氮化溫度較低,也具有曲軸變形小等優點,所以曲軸調質加氮化的工藝現在仍有應用。軸頸及圓角同時感應淬火的曲軸變形較大,一般中間跳動1mm左右,采用合適方法回火,這種變形也是可以消除的。
恒精公司開發成功各種曲軸圓角感應淬火技術。圖6是大型載重汽車柴油機曲軸圓角淬火的照片。圖7是小型通用柴油機曲軸圓角淬火的照片。
用感應淬火取代滲碳等化學熱處理工藝,是節能環保的重要進步,也是感應熱處理工程師的重要課題。開發先進的感應淬火工藝是“取代”成功的保證。

圖5 三種曲軸熱處理工藝對疲勞強度的影響

圖6 大型載重汽車柴油機曲軸連桿軸頸圓角淬火照片

圖7> 小型通用柴油機曲軸圓角淬火的照片